2007年12月25日 星期二

【詞作】給未來的自己 (梁靜茹)

這是這張專輯最後一首完成的歌。也幾乎是最後才決定收錄的歌。

記得第一次聽到DEMO時,我整個人就陷在裡面,感動不已。



歌詞在第一天配唱時,出來第一個版本。當時叫「給未來的你」。

靜茹唱了之後,不滿意,要我回去再改,但只有一個整天的時間。

我熬了整夜沒頭緒,本來差不多決定要放棄了,

因為我從來無法在一天之內完成一首歌詞。



隔天是晚上才要唱,下午我站在自己住處的天台上,吹著風。

滿腹不甘心,很不想就這樣放棄,因為我太喜歡這個曲,

很希望自己能完成它的詞。

站著站著,對應了自己當時的心情,腦中突然就出來了歌詞的前兩句。

然後就一路順暢的寫下來,

一直趕到晚上快七點鐘,配唱的前一刻才寫完。



關了電腦,把歌詞傳給製作人,就騎車衝去錄音室,

我不確定我的歌詞會不會被用,但在寫完的那一刻,自己是感動的。

因為至少我認真的試過了,而且努力到最後一秒鐘。



靜茹唱的第一句,我就愛上了。

我喜歡那樣的tone,她完全懂得那歌詞裡的,寂寞與勇氣。

也非常喜歡石頭在間奏飆的吉他SOLO,

這首歌我百聽不厭。









給未來的自己 (梁靜茹【崇拜】專輯,相信音樂 2007.11.9)

詞:黃婷 / 曲:張正宗


站在狂風的天台一望無際

這一座孤獨的城市

在天空與高樓交界的盡頭

誰追尋空曠的自由


陽光覆滿這一刻寧靜的我

隔絕了喧囂和冷漠

川流不息的人遊蕩在街頭

誰能聽見誰的寂寞


找一個人惺惺相惜

找一顆心心心相印

在這個宇宙我是獨一無二  沒人能取代


不管怎樣  怎樣都會受傷  傷了又怎樣

至少我很堅強  我很坦蕩

>

夜幕籠罩燦爛的一片燈海

多少人多少種無奈

在星光裡遺忘昨天的傷害

一覺醒來還有期待


我不放棄愛的勇氣

我不懷疑會有真心

我要握住一個最美的夢給  未來的自己


一天一天  一天推翻一天  堅持的信仰

我會記住自己今天的模樣


有一個人惺惺相惜

有一顆心心心相印

拋開過去我想認真去追尋  未來的自己


不管怎樣  怎樣都會受傷  傷了又怎樣

至少我很堅強  我很坦蕩

>

我不放棄愛的勇氣

我不懷疑會有真心

我要握住一個最美的夢給  未來的自己


不管怎樣  怎樣都會受傷  傷了又怎樣

至少我很堅強  我很坦蕩


未來的你會懂我的瘋狂                                         




20070913

2007年12月23日 星期日

12月雜感



2007/12/12 北京的殘雪



1.

在大陸的時候無法上無名,但其實那不應該是不寫作的藉口。

已經好一陣子無法靜心完成一篇文章。在哪裡都一樣。

朋友說我最近「整個人走到一種無價值感的能量」,

那樣準確的形容使我不知所措。

她建議我靜下心來,跟老天說說話,跟自己說說話。

而我想著,我應該只是,太久沒寫作了。



2.

有些人只適合當朋友,有些人只適合當同事,

有些人兩者都不適合,運氣好的話可能有人兩者都適合。

最近發現了一個不適合一起工作的同事,

雖然算是不錯的朋友,但我卻在工作上被她惹毛多次。

那種因為她而令我煩躁的感覺,使我漸漸意興闌珊。

如何與其和平共處,可能將是我未來在這工作上最大的課題之一。

假如我還想在這裡,繼續下去的話。



3.

亞力山大倒了之後,有段時間我感到焦躁。

不是因為虧了錢,而是因為運動的習慣被迫改變。

要重新適應新的地方,重新找出新的生活規律。

金牛,總是害怕於改變;

雖然其實我也越來越知道,

被迫改變是變換自己的宇宙最好的方式。

一個偌大的企業說倒就倒,到現在想起來都還是覺得如夢一場。

無論如何,那地方曾給了我一個好的運動環境,我感激。



4.

兩個製作案陷入膠著,還有另一個在蓄勢待發。

比起之前,這一次極不順暢。

每一個步驟都在考驗我的耐性、毅力、脾氣。

我的工作就是張羅所有的人,安撫所有的人,

然後,徹底拋開自我。

我不能不耐煩,不能生氣,不能失去熱情。

我更不能消失,不能沒有回應,不能延宕。

我有如一台訓練有素的機器。



5.

創作陷入膠著。

想太多。

當我越來越熟悉這個行業,

我就越來越無法單純的去寫一首歌詞。

我開始離自己,越來越遠。



6.

那天到誠品信義店去看昇哥的說說唱唱。

像是探望一個老朋友,只要知道他很好,就好了。

遠遠的站著,感覺他應該看見我了,但我不敢與他四目相接。

我甚至也沒有排隊去要一個簽名。

「新書」的編輯令我相當不滿。

怎麼會選擇那樣的字體,那樣的編排,

這家出版社實在不夠了解陳昇。

但我想著,假如我去跟昇哥抱怨這回事,

他應該也只是無所謂的笑著說:

「已經這樣了,就這樣吧。」

多希望我有他十分之一的豁達...



7.

那日與老闆深聊。

談話快結束時,我最後問了他一個感性的問題,

他仔細回答我,以深刻的理性。

我怪他連這種問題也要那麼正經嚴肅,

他想了一想,告訴我說:

「但這理性背後,才是更大的感性,不是嗎?」

我愣了一下,突然間,想哭...




2007年12月1日 星期六

一杯看劍氣,二杯生分離,三杯上馬去!

天氣真好。12月了台北還有溫煦的陽光,藍天白雲,悠悠的風。

穿著短褲拖鞋在天台上曬太陽,整個人感覺像是要飛起來~



稿債如山。週日窩在家裡寫稿,讀武俠小說,上網閒晃,吃7-11的牛肉麵。

然後看到一句話:「一杯看劍氣,二杯生分離,三杯上馬去!」

喜歡極了其中隱含的灑脫和浪蕩之氣。

心中突升起豪情壯志--年輕就是要「闖」。離開現狀的時刻或許又不遠了。



算命的說我一個地方(公司)不能待超過兩年,否則就會開始犯小人。

而且,是身邊極熟的人。

他說我是「變中有好處,衝動創造奇蹟」的命。

這樣的話,我沒去堅持信或不信,只是,回想自己過去的生命歷程,確是奔波不斷。

漂流,似乎成為了宿命。

每一次分別,都要經過極大的創傷和不捨,可不論願不願意,命運總不容許我留下來。



或許自己該學習的,就是「三杯上馬去」的那種灑脫。

有時候明明知道該離開了,心中卻有太多的牽掛,尤其是對人的感情。



六祖慧能曰:「此心本淨,無可取捨,各自努力,隨緣好去。」

年紀小時總覺得,感覺好,就要永遠在一起,怎麼可以分開呢?

然而,隨著長大,經歷了一些無可奈何的分離,

我開始越來越被迫去接受,生命中的因緣際會,流轉不息。

當跟一些人有了美好的感覺出現,在幸福的當下,總有個聲音提醒自己:

「或許,是唯一也是最後的一次。」



這樣想的時候,無奈與失落,便湧上心頭。

走馬江湖的豪氣,是我一生的追求,卻還無法在內心裡真正的放下。

每一次都是唯一,這人生也真的太苦了。

到哪一天我終於對這些分合都再也不感到悲傷,此生的修業或許才算完成。

2007年11月26日 星期一

【詞作】C'est La Vie (梁靜茹)

這是我跟易桀齊+伍冠諺暨〈我還記得〉後,合作的第二首作品。
寫了很久,光是想「C'est La Vie」這個題目,就花了快一個月。
靈感是某天跟桀齊去看《巴黎拜金女》,腦中突然冒出這句法文,就填進曲子裡了。
然後想到《Before Sunrise》電影裡的故事,就成為這首詞的原型。

C'est La Vie,「這就是人生」,我很喜歡這句話。
想講一個釋懷的心情。
人生裡,很多人來來去去,很多事情起起伏伏,面對命運,我們常常無能為力。
但我們可以用最好的態度去面對這一切。C'est La Vie。

曲子是會讓人想哭的那種。靜茹唱得太好了。行雲流水,一氣呵成。
這歌詞寫的時候,我完全不覺得會變成主打歌。只是盡力寫,花了快兩個月。
感謝老闆的idea,加入法文口白,一切變得更有意思了。
感謝馬姐的MV,這首歌可以給自己最愛的導演拍MV,是我的福氣。^^


C'est La Vie  (梁靜茹【崇拜】專輯,相信音樂 2007.11.9)
詞:黃婷 / 曲:易桀齊+伍冠諺 / 編曲:伍冠諺

Ne laisse pas le temps, te décevoir…
….Il ne peut être conquis…
Dans la tristesse,
dans la douleur…
Aujourd’hui,
demain…
Au fil du temps…
Le temps …
C'est la vie…

也許我會再遇見你
像戀人般重逢美麗
看你滿臉鬍渣的笑意  爽朗一如往昔
C'est La Vie
C'est La Vie
C'est La Vie

走一個城市的陌生  走到了
曙光無知無覺的黎明
一路微笑的滿天繁星  消失在日出裡
C'est La Vie
C'est La Vie
C'est La Vie

OH~塞納河的水  是心的眼淚
流過了你笑的  每個樣子 (一去不回)
我會在你的記憶  看到我自己
看到了結局
愛在錯過後更珍惜

都將走向新的旅程  Au revoir
說好不為彼此停留
看車窗外的你沈默不語  我不再哭泣
C'est La Vie
C'est La Vie
C'est La Vie

OH~塞納河的水  是心的眼淚
流過了漂泊的  人生風景
願我們各自都有  美好的一生
美好的憧憬
愛在遺憾裡更清晰

也許我會再遇見你
像戀人般重逢美麗
C'est La Vie
C'est La Vie
C'est La Vie


法文口白翻譯:
別因為時間而感到沮喪
它是永遠無法被征服的
不管是在悲傷裡
在痛苦中
今天
明天
年復一年
時間它頭也不回地往前走…
這就是人生

單戀

我想我真的滿喜歡你的。



沒見面的時候常常想起你,

想到你的樣子心裡就覺得溫暖,

有一種希望馬上看到你的衝動。



很少有機會和你聊聊天,

於是我偶爾找理由打電話給你,

問你關於人生的疑難雜症。

你總會給我最適切的答案,

好喜歡聽你穩定成熟的聲音,

有條有理的告訴我,可以這樣那樣...



每次都不敢跟你講的太長,

但短短幾分鐘就讓我回味好久。

聽你的聲音和語氣,覺得你是認真回應我的。

那份篤定與智慧,使我安心。

如果你開口,我想我願意為你做任何的事情。



我們並不常見面,

在有你的場合裡,總是下意識地想吸引你的目光。

我不再是我自己,而變成一個幼稚的小孩。

喜歡大聲說話,手舞足蹈,跟朋友一起笑得很大聲,

彷彿這樣就可以讓你注意到我。

好希望你真的會注意到我,

讓我在你心裡面有一個小小的位置。



知道我們不可能怎樣,

所以一直壓抑著喜歡你的感覺,

努力維持著表面的自然。

有時候覺得苦苦的,悶悶的,

但總比什麼都沒有好。



至少現在,我還可以帶著愉悅想念著你,

還可以偶爾見到你,跟你聊聊天,

還可以保有那種,彼此都是好朋友的狀態。

不知道這是不是人家說的那種所謂的單戀,

但這些日子,你真的佔有我的心好大的一部分,

也許你永遠都不會知道吧。



是一種酸酸的無奈。

但我會珍惜,每一次見到你的那份小小的快樂。

就這樣下去,好像也不錯的...

2007年11月22日 星期四

真是個孤獨的工作

製作前期的選歌期,沒有會議,沒有人討論,沒有人給意見,

我一個人聽著一張一張的demo,今天算一算,將近40張了。

一張約15-20首歌,所以我聽了超過600首demo,

選出來的沒有超過20首,覺得很合適的沒超過3首。



真是一個孤獨的工作。

每天進不進公司好像也沒什麼差別,

在公司裡、在家裡、在路上,都是這樣不斷的,聽著聽著。

一個人在歌海裡,藉由很陽春的雛形,拼湊一張唱片我想要的模樣。

尋覓一個歌手所能表現出的,最精彩的姿態。



常常很怕自己sense不夠,忽略了人家的好作品;

也怕自己太武斷,太相信自以為真的很棒的作品。

但能怎麼樣呢?這本是個主觀的行業,一個接近所謂藝術的產業。

每一張唱片,我們都在試圖達成一個共識;

而我只是在共識開始成形之前,先收集無數個開端。



F的專輯發行之後,我一直在努力收集他人的意見。

當初做得太投入,現在必須靠別人來破除盲點。

其實已經算自己挺滿意的一張唱片,

至少每一個環節,都努力做到足了。

但總還是無法滿足所有人。

這個世界本是如此,有趣的也是如此。

我享受過程勝於結果,每一次都是求一個盡心盡力就好。



開心的是,至少跟這裡的這一群人,

我們還是非常認真的,在面對每一張唱片,每一首歌。

不願躁進,不曾妥協。



40張demo找不到歌,我還是會繼續聽另外40張。

一直沒有忘記以前昇哥說過的,

CD是在埋進土裡之後很久也不會爛的,永恆的事業。

[影片] 1984《神鵰俠侶》電視主題曲〈躍馬江湖道〉

看到62歲的潘迎紫出現在電視螢幕上,好像凍結住了時光。

雖然那張臉若與其歲數聯想在一起,不免有令我「妖精」之想;

但那種讓陳年往事襲上心頭的感覺,還是相當美好...



趕忙上網找了這首歌來聽,一整天都在沈醉著...

1984年我才7歲哪!但奇怪這歌怎麼熟到好像連到骨頭裡去了。

下午在公司播放出來,同事都high了,

有人還比出當時流行的帶動唱動作,實在有趣。



過去那些只有三台,每天只想守著武俠劇開播的歲月,真好...







躍馬江湖道 (84台灣版神雕俠侶主題曲)

詞:朱羽 / 曲:張勇強 / 演唱:金佩珊&張勇強



躍馬江湖道 志節比天高

一位是溫柔美嬋娟 一位是翩翩美少年



拔長劍 跨神雕 心繫佳人路迢迢

揮柔夷 斬情緣 冰心玉潔有誰憐



期待再相見 不再生死兩相怨

攜手揮別紅塵 生生世世直到永遠

2007年11月17日 星期六

皺紋

這兩天突然發現自己臉上出現了皺紋,著實驚嚇!

細細的紋路蔓延在臉上,當笑意漾開時,最明顯。

它們殘酷地分佈在我的眼角、臉頰,

隨著笑容提醒我:三十年的歲月,如今我已是老皮一具。



天!我還沒結婚生子,還沒買房買車,還沒功成名就,

還沒準備與誰白頭偕老,

怎麼可以這麼快就變老了?!



我還在聽搖滾樂,還在看漫畫,還在青少年專櫃買衣服,

還習慣向父母撒嬌,還頻繁地在KTV狂歡喝酒混到清晨,

還幻想著存夠錢要去流浪,

我怎麼可以,就這樣變老?



緊張地向友人S陳述我出現了皺紋這個可怕的消息,

原是企圖獲得一些廉價的安慰,

哪知道她竟渾不在意,悠悠地回答:「差不多啊!」

「什麼?我才三十歲耶!」

「妳又沒在保養。」

「......」



她顯然完全沒意會到我的驚慌...

我帶著受傷的心關掉了MSN的視窗,假裝忘記這件事。



沒隔多久,今夜跟幾個久未見面的朋友聚餐,

一個男生見到我便毫不客氣地表示:

「妳都沒變耶!....啊,但是有了皺紋!」

「什麼?不會吧~~你看錯了吧!」另一個朋友好心地替我圓場。

「有!真的有!以前妳的臉比較光滑....」他毫不放棄,斬釘截鐵地對我說。

「......」

我想我的臉應該青一陣、白一陣,但整個就是無言以對...



回家之後,開始認真思考,關於保養的事情。

是不是真的,到了一種該每天塗啊抹啊些什麼的年紀了?



最近常想到:這輩子從來沒嚐過變瘦的感覺,真的很不甘心。

我不知道小腹平坦是什麼感覺,不知道穿背心是什麼感覺。

我不知道我的身體在去除那一層厚厚的脂肪之後,原始的肌肉的形狀。

然後我真的就馬上要變老了....

老到一個全身開始發皺的年紀....



到時候我會有很多遺憾吧!

人到三十,變化之速,簡直匪夷所思。

有個長輩說,三十歲以後的時光,就像飛的一樣;

但我現在回想起二十多歲的時光,也像飛的...



或許我們總是覺得,逝去的都特別快。



而從今以後,我得開始學習與我的皺紋,和平共處。

趁著還沒四十以前,再多努力些什麼。

或許還來得及,再自欺欺人地,年輕一次...

2007年11月14日 星期三

【詞作】我決定 (梁靜茹)

命運很特殊的一首歌詞,過程相當曲折。

記得配唱的前一秒鐘,我還在錄音室對面的麥當勞趕歌詞,緊張得要死,不敢跟製作人聯絡...

不過總之,策略考量,最後沒有收入靜茹的【崇拜】專輯裡。

(取而代之的是同曲不同詞的〈生命中不可承受的輕〉)

但歌曲的錄製都是完整的。靜茹也唱得好。

就放在這裡當作紀念吧...XD



=============================================










我決定

詞:林志年+黃婷 / 曲:鴉片丹

唱:梁靜茹


壞習慣  維持好幾年

每次  被你傷了  裝作沒感覺

在一起久了  什麼都隨便了

心  就這樣慢慢  被忽略


連要回家都看你心情

什麼都是你說了才算

夜涼如水我忽然清醒  體貼還不如一些任性


請讓我一個人走路回去 我說我可以就是可以

你  真的不用表現擔心  就省省力氣

我決定不再等你決定 我決定今夜想想自己

我  決定偶爾也試著去  懷疑

是否你的決定我都只能  同意


我不怕  這樣的結局

至少  該怎麼做  我自己決定

再如何傷心  都最後一次了

天  在破曉之後  最美麗


同個路口同一片天空

發現我已不會捨不得

在終於釋懷的那一刻  找回了久違的快樂


請讓我一個人走路回去 我說我可以就是可以

你  真的不用表現擔心  就省省力氣

我決定不再等你決定 我決定不再等待續集

我  決定要在天亮之前  冷靜

讓所有情節從此凍結在  這裡


就讓我一個人走路回去 我說我可以就是可以

你  真的不用表現擔心  就省省力氣

我決定不再等你決定  我決定不再等待續集

我  決定要在天亮之前  告別

這一段全心全意佔有的  記憶 



 

2007年11月4日 星期日

[網誌] 300000人次

剛剛部落格破300000人次了。記錄一下。

好友C榮登第300000人次寶座。



2004/8/17 - 部落格開張

2006/6/10 - 100000人次

2007/11/4 - 300000人次



三年多了,不知不覺的。

最近大陸開不了無名,我是有了搬家的念頭,但其實也懶。

我是一個很懶的格主....



也許就先這樣吧。

沒準兒哪天想搬就突然搬了。

自己的地方,輕鬆自在。

2007年11月3日 星期六

久不更新

最近頻繁地被朋友抱怨,說我部落格 久不更新。

我覺得自己好像有點 老了。



十月有一半在大陸,無名上不了,也就樂得清閒。

是可以用代理伺服器看看,留言就沒辦法。

15天的大陸行,跑了四個城市,發生好多事情,

有我今年最幸福的時刻(在北京秋高氣爽登長城),

也出現了我今年最慘烈的事件(在重慶被掠奪了一筆鉅款)。

回來之後想寫些什麼,

發現自己腦袋空空,傻了。



手邊一直都有東西在寫。

工作的,非工作的。即時的,未來的。自己的,別人的。

我的命運很奇怪,

永遠都會有東西需要寫。

只要一閒下來,寫作的案子就會紛紛出現,

好像一直等在那邊似的。



十月底回到台北,

完成的專輯,已經陸續在發行;

V的專輯開出好成績,開心;

也好期待F的專輯,會收到歌迷怎樣的反應。

這種等著驗收成果的感覺,其實很棒。



同時間,新的專輯,又正式開案了。

慢慢又要開始回到聽DEMO、寫歌詞的生活。



最近的生活是平靜的。

努力睡飽、整理身外之物、運動。

休養生息。

時序慢慢要進入冬天,好像也要進入另一種近於冬眠的心情。

突然想要讀武俠小說。

突然只想自己躲在家裡好好聽幾首歌。

突然覺得整個世界,都慢慢在安靜下來。



我喜歡,現在的自己。



【文案】2007梁靜茹〈崇拜〉單曲文案



2007梁靜茹【崇拜】專輯‧相信音樂製作



一張用淚水洗滌的專輯


一首用寬容去理解的情歌

不再揮霍期待  不再為愛而愛

2007國民歌姬 梁靜茹Fish Leong 的全新姿態   崇拜



 


單曲故事:


我手中留著那個清澈的玻璃音樂盒,

小樽運河邊的夜色將它映出閃閃金光。


玻璃外殼上有斑駁細碎的裂痕,


裂痕使光的層次多變而飽滿。




工匠說,內玻璃裡沒有裂痕;


外部的裂痕是為了增加它的美感。


一塊玻璃能打造出破碎與完整的一體兩面,


那是小樽引以為傲的玻璃技術。

 


你微笑,說這也好像我們如玻璃般明亮的愛情,


外表再多摩擦都只是為了增加美感,


愛情的背後,平滑而堅如磐石;


愛情的真相,完美無瑕。




我看著你純淨的眼睛,


深深喜愛你承諾時,傲然的姿態。


所有其他關於愛情現實殘酷的提醒,


我全不在乎。


因為在屬於我們的世界裡,沒有不可能;


你的存在,就是我生命與眾不同的神話。

 


那年深冬,


你溫柔地將音樂盒輕輕放在我手裡,


北海道也正輕輕地落著,


我生命中的第一場大雪,


大雪裡,有我生命中的第一個你,


你握著我濕滑的手,


吻上我沾滿雪花的肌膚,


臉頰與心,是溫熱的。

 


溫熱的感覺,在白茫茫的夜色裡持續了好久,


但似乎沒有一種溫度,能夠永遠的;


玻璃音樂盒的幸福,


成了往後記憶中,心碎的印象。

 


帶著音樂盒再度回到小樽,


相同的大雪,再也沒有相同的溫度。


空氣安靜得像是分手後的戀人重逢,


但我知道我們已經不會再相遇。

 


你揮霍了我的崇拜,


神話在時光裡破滅。


我度過了無數被淚水淹沒的夜晚,


終於戒掉對你的溺愛。


終於戒掉。

 


曾經以為我們的愛情,能不同於別人,


以為他們說不可能的,


只要有了你,就不會不可能。


畢竟你曾那麼驕傲地,


對我描述玻璃般平滑堅固的愛情。

 


但我忘記玻璃的本質總是易碎,


它用堅硬的外表,隱藏脆弱的內裡。


即使那麼小心地捧在手上,


也禁不起任何一點點,情感的磕碰。

 


在冬天來臨以前的深秋,


在小樽沒有雪花的夜色裡,


我親手毀棄了這個來自於你,


美麗燦爛的玻璃音樂盒。

 


從此以後,我不再為愛而愛;


從此以後,我存在在你之外。

2007年10月11日 星期四

【著作】《萬里狂奔-五月天的搖滾巡迴記》

 

(《萬里狂奔》2007年9月   相信音樂出版)





萬里狂奔後的另一個自己




我無法想像,這個世代的年輕孩子們,如果沒有五月天的音樂,他們會少掉一份多大的幫助他們追尋人生的力量。

 

1999年那個黏滯的夏天,忘記為了什麼,我跑去買了張【瘋狂世界】回家,在當時還未搬遷的眷村老家的自己書房裡播放這片CD。放得很大聲,在高雄左營的一間平房中,我邊聽邊有震動世界的幻想。


那一年開始,沒沒無名的五月天瘋狂地做自己的音樂,瘋狂地地毯式唱遍全台灣,打下搖滾樂團的江山,然後,接下來五月天的每一張專輯,我都再也無法忍下手不買。


因為歌裡那份熱情與執著,因為搖滾樂團那種年輕的信念,一直給我生命的力量,我成為五月天最忠實的歌迷。我記得他們每張專輯的每一首歌,在我生命中每一個階段裡所留下的印記。


然後我進了這個行業,親身認識了五月天,也因緣際會,開始書寫他們。評論、唱片文案、新聞資料,一直到這本書。




《萬里狂奔》是一個樂團巡迴紀錄,同時也是一個觀察。它是五月天這個樂團,在某段時期的一個生命狀態的痕跡。是2006年的五月天,是歷時兩年「Final Home世界巡迴」尾端時候的五月天,是石頭、冠佑還沒生小孩之前的五月天,是【為愛而生】之前的五月天,也是尚未全部團員都達到三十歲的五月天。


這段期間的五月天每個人,都處在生命與事業的轉捩點上。阿信發表自己的第一本歌詞創作、以及項鍊型MP3隨身聽設計作品;狗狗懷了石頭的小石頭;冠佑與行芝結婚,行芝順利產出一個小女娃兒;怪獸在音樂創作與製作上向前邁進一大步;瑪莎則盡情享受二字頭最後一年的年輕。


30多天、16個城市的中國內地巡迴,幫助他們在旅途中思索人生,思索整個團的方向,甚至自己未來想要變成的樣子。過程裡,他們有過不安、疑惑、倦怠,也有過激情、頓悟、和成就感。但最重要的是,無論過程如何,整個巡迴結束之後,他們都更往前了一些,更篤定了一些。


如同每一個跟著五月天成長的歌迷,在旅程中看著他們,我也想著自己。我想,原來夢想真的是可以這樣達成的。不管外在別人怎麼看你,不管前方有多少風險,秉持著一份信念,就悶著頭,往前衝就是了。在萬里之外,即使沒有別人,但也絕對還有,另一個自己在等候著你。




黃婷

2007/2/10 台北

--------------------------------------------------



這本書,是我的2006年。

是我人生的許多可能性的開始。

也是我第一本自己擔任文字編輯的書。

完成它,有一種非常紮實的心情。

2007年10月7日 星期日

【文案】愛與需要

 

2007品冠首張英文大碟「Need U Most最需要妳」

相信音樂 製作 

2007/10/5  滾石唱片發行 





曾經有一個戀人,

說他把所有的愛都給了我,

說他是世界上最愛我的人。 



可是,在我最需要他的時候,

他卻不在我身邊。

在我最需要他的愛的時候,

他卻遠遠離開,去追尋他自己最需要的東西。



但他仍然要我相信,他是愛我的。 



我想了好久好久,終於明白;

愛,不一定需要,

需要時,不一定找得到愛。 



可不可以在最需要時,

找到一個最愛的人?

或許只有情歌,

能回答這一切吧。 



------------------------------------------------------------------



每次聽品冠這張英文專輯,

我都很有種「與世無爭」的心情。 



畢竟,在這樣的世道,華人歌手做一張英文專輯,

實在很有一種「千山我獨行,不必相送」的固執。



而且,真的花了很多時間,花了很多錢,

花了很多無語問蒼天的過程。 



但在最後,當母帶完成,當包裝印製出來,

一張有質感的成品CD拿在手上,

我知道不管它傳到誰的手上,

品冠與這張CD的每一個工作人員,

都能夠理直氣壯。 



別人有五花八門的噱頭,

有無限上綱的預算;

我們所擁有的,

或許,

僅僅只有誠意而已。 





品冠「Need U Most最需要妳」專輯曲目: 



1. Just When I Needed You Most  我最需要妳的這一刻

2. Way back into Love  回到愛 (Feat.梁靜茹)

3. Now and Forever  現在到永遠

4. Every Breath You Take  妳的每一次呼吸

5. Seasons in the Sun 那一季陽光燦爛 (Feat. 張智成+易桀齊+五月天石頭)

6. Have I Told You Lately  最近我有沒有跟妳說

7, Pretty Woman 美麗佳人

8. That's Why You Go Away  所以妳離開

9. The End of the World  世界末日 (Feat. 周華健)

10.And I Love You So 愛妳愛之深

11.Dancing Queen  舞后之后

12.Top of the World 我站上全世界的屋頂

13. K歌情人 (Feat. 梁靜茹 / Way back into Love中文版)

2007年10月6日 星期六

西安城牆‧搖滾樂



(2007/9/24 西安古城牆)



「真是一群不受控的藝人!」H轉過頭,無奈地對我說。



我抬頭看舞台上,風很大,風中的沙塵粒子暈散了雞蛋黃的燈光,像是罩上一層陳舊的紗,紗讓現實的場景變得不真實起來。那主唱正緊抓著麥克風,台下數萬雙眼神的凝望之中,他聲嘶力竭。身旁兩個吉他手對看著彼此,手指飛快地在弦上輪轉,笑得飽滿…



H已經告知他們,少唱兩首,快撤吧。安全第一。公安圍起來的安全網已經被衝破幾個口,時間再長就有危險了。然而,他們仍一首又一首,完全沒有停下來的打算。燈光明滅中,H與J,憂心忡忡。





不久前,我們的車子開進這偏遠的校園,通過一條顛簸的石子路,左邊是滿目的雜草叢生,右邊是一面蒼白的牆,荒漫漫地延伸到藍天的盡頭。雜草與遠方溫煦的夕陽並存,空氣中飄散著陌生曠遠的氣息,這校園,我沒看見任何像是教室的樓層。



路中央,幾個漢子在我們的車經過他們身邊時,突然瘋狂地拍打車身,巨大刺耳的劇烈聲響轟然在車內撞擊,讓我一度以為車子將翻覆了。司機不得已停下,逆著夕陽光、看不清臉孔的漢子們圍了過來,帶頭的那位矮胖子,搖晃著一個大平頭,有恃無恐;在司機搖下車窗準備理論時,他二話不說便伸手進來,搶奪插在方向盤後的車鑰匙。



「你開那麼快做啥?開那麼快做啥?」操著一口分辨不出哪裡的口音,大平頭的一雙眼惡狠狠地。司機不想示弱,也挺了挺脖子:「哪快了?哪快了?」一面拼盡全力護住鑰匙不讓他奪走。



我們坐在後座呆住了,有些手足無措,保鏢也選擇噤聲,靜觀其變。車前方一個年輕的工作人員衝過來,伸長雙臂,將平頭漢子從車窗前擋開,口中直喊:「別這樣,我手機留給你!手機留給你!」大平頭下意識地往後退,司機趕忙發動車子落荒而逃,漢子們兀自在後頭嚷:「下次別開那麼快!」



一陣忙亂,護送藝人站上了舞台,眼前是滿坑滿谷黑壓壓的人潮,估計少說三萬人,就為眼前的五人青年樂團,三萬人漫開在這十三朝古都的一所校園裡,等待著一次革命的發生。所有關於西安的那些搖滾樂的故事,那些過往的塵埃,過去、現在、未來,都在這歷史之都交錯成了壯觀的當下。當音樂開始時,風也起了,帶動著吶喊聲與搖滾樂的分子,隨數萬人竄動著…



舞台前方一條由保安人力拉起的警戒線,不斷地波動,時而往前、時而往後。人潮蠢蠢欲動,彷彿是吹飽了氣的皮球,音樂越HIGH,它便越是鼓脹起來,逐漸擴大,波動,挑戰著那薄弱的外層所能承受壓力的極限。



「外頭有些警戒區的缺口已經被衝破了!」

「如果再久一點,不知道還有多少人會衝過來…」



幾首歌之後,傳來這樣的消息。天漸黑,人群更加看不見盡頭,而且變成了一張巨大漆黑的網,好像隨時可以向我們掩蓋過來,將我們罩在裡面再也脫身不得…



「在暴動發生以前,必須趕快離開!」工作人員都是一樣的念頭,大夥兒在舞台下排成兩列,只等著歌手下台,好消弭一場可能的動亂於無形。但台上那幾個傢伙,依然任性地循著他們的軌跡跳著、叫著,狂歡著他們的搖滾樂。或許,在那時,除了燈光,除了流動的聲線,他們什麼也看不見了…



H的眉頭皺了起來。我在舞台前方抬頭仰望,主唱、貝斯手、吉他手在台前排成一列,鼓手鎮在後方,聚光燈將他們的身影在背後拉得老長,音樂傳開在中國的天空。突然間,我感覺:那五人排列成了一堵堅不可破的城牆,擋住一切的一切。只要他們站在那裡,面對著,就沒有什麼可以將他們嚇退。



一個年輕的搖滾樂團,面前是數以萬計吶喊的群眾,背後整個西安古城裡有整個古中國的輝煌,他們的腳下是黃沙千年的細碎,而他們用自己單薄的樂器與肉身,組成了一道城牆,圍住屬於他們自己的天堂。





此時我好像有點懂了,那份有如城牆般的固執,是所有故事的起點和終點。就像這座幾千年來,歷經輝煌與衰敗的城市,從沒有因為外在環境的太平或險惡,而放棄它的驕傲。



城牆與搖滾樂,本該是全然反方向的兩極:一個絕對保守,一個徹底解放。但在保守與解放的底層,藏著的都是牢不可破的固執。是人類最珍貴的一份心靈力量。



在這整個西安都蠢蠢欲動的夜晚,樂團依然把歌都唱完,向觀眾深深一鞠躬之後,才快速離開。而我們所擔心的一切事情,都沒有發生。



「在現場看到歌迷那樣多的情景,覺得不唱完,真的說不過去。」回程的車裡,當H與J責怪他們不聽勸、不顧危險時,樂團不好意思地這樣說。「那麼多人來看一場演唱會…少歌說不過去啊…」車奔馳在漆黑的夜幕之中,大家也只有,默默地點點頭。





夜裡我們和樂團去喝酒。喝了大半夜,幾瓶二鍋頭,一整桌烤肉串,一整夜的恍如隔世。



隔天下午,帶著昏沈的神智與恍惚的宿醉,我一個人爬上了西安市區的古城牆,踩著那崎嶇磚頭的堅硬路面,俯瞰這座城市。



城牆上一條寬大路面,無言地向前延伸,深灰斑駁的一磚一瓦,無止盡地重複著它的意象。日頭暖烘烘地灑落下來,我感覺自己像是根竹籤,渺小至極地飄盪在歷史的塵埃之中,好像隨時可以消失不見。



但那踩踏著石磚的感受,是實在的。那是無數微小的生命堆疊出來的巨大。每一步都有一個古老民族的血汗,都滲著某個時代的某一份信念,象徵著某一些靈魂的某一段犧牲。



所以前個夜晚的那道五人搖滾樂的城牆,那種千軍萬馬也趕不走我的固執,或許也就可以解釋為一份信念吧。信念是沒有理由的。信念是承接歷史的。信念是捨我其誰的。信念是每個人心裡面,一道亙古屹立的磚牆。

2007年9月20日 星期四

功成,身退

做完兩張專輯之後,夏天也就悄悄結束了。

所有那些在冷氣房錄音室裡的記憶,也告一個段落。



MLB的球季接近尾聲了。

晚上在跑步機上,看著ESPN播出早上那場洋基對金鶯隊的比賽,

想,在即將來臨的冬天裡,

要用什麼來陪我度過跑步機上的漫漫時光呢?



昨天下午的好天氣,穿著短褲、拖鞋進公司,

好像是刻意想回味一種學生時代的感覺。

自己一個人,悠悠晃晃的,沒什麼特別掛念的事。

專輯做完了,整個人也空了。

像是那些年的期末考趕報告,

好長一段時間都活在一種專注的恍惚裡。

直到生活完全失去重心。



走路到巷口買鍋貼,

等待時站在路邊,看傍晚五點多的人潮。

天空藍藍的,飄著幾片白雲,是這段日子以來難得的好天氣。

而我的心如止水。



公司裡充滿著新歌的聲音,

每間會議室都在反覆地、向不同的外來對象,

播放著我們這幾個月的製作成果。

而我已經功成,身退。

坐在自己的座位上,聽著周遭傳來的那些熟悉的音樂,

那些過去五個月來耗掉我無數錄音室時光、會議桌討論、email溝通的音樂,

此時此刻卻彷彿再也與我無關。

再也與我無關。



那些歌曲,那些音樂,那些準備上戰場,那些走上幕前的人們,

都將繼續前進,通往他們的命運。

當我把所有的曲目燒成一張CD且交出去的那一刻,

我也脫手了一段屬於自己的光陰。



此後我們將繼續地,各自奮鬥。



我還在努力去習慣人生的這些來來去去,對人,對事。

生命的高潮與低潮都從來不會久長。



接下來,該是充電與沈澱的時刻了。

久未讀書,面目可憎。

我決定到書店去買幾本書,然後搭上明日前往大陸的班機,

積極投入另外一個世界,另外一種生活。

暫時地,將自己放空。



在下一段的什麼開始之前,

但願我依然準備充足。

2007年9月5日 星期三

倉促告別一台電腦之 好爛的一天

前夜在電腦前喝一瓶礦泉水,邊喝邊想事情,出了神,一不小心打翻了水,潑上一半的鍵盤面積。雖然緊急拿面紙擦乾表面,結果還是滲進不少水。



我趕忙把電腦關機,立起來,讓水流出。但隔夜起床,還是開不了機,拿去修,說主機板和鍵盤進水,要換得花一萬六。



兩年半的電腦,我當下就決定不修了。幸好硬碟完好沒事,資料都在。但,就這樣倉促的,告別了我的BenQ Joybook7000。兩年半以來,沒有壞過,沒有修過,沒有任何它不稱職的時刻,原來打算再用個一兩年的,沒想到一瓶水就毀了它...



進水的那一刻,心裡只想著一件事--有多少東西在那顆硬碟裡:兩張還沒發行的專輯的音檔資料!寫下的無數篇文章!那結果不只是麻煩、心痛,更會是一種絕望吧。



同一天,夜裡下大雨,騎車聽著我的ipod shuffle一代,快到錄音室時突然斷掉沒聲音,看看應該是進水了,再也不肯有任何反應,它也算是就此毀了。



一天掛掉兩個我的生活必需品,昂貴的那一種。下午開會時,也有很多不順利的感覺,彷彿全世界都在一天裡起來跟我作對,每一件事稍緩一下都是我不對,每一件關於我的事都急如星火。



為什麼我在那麼慘的時刻裡,還要去處理那麼多莫名其妙的雜事,還要負責任、還要保持笑容、還要開會思考...



我在內心的波濤洶湧中,努力去平心靜氣,努力壓抑情緒,努力保持笑容,努力完成我該完成的無聊卻必須的工作,回答我該回答的問題。假裝所有的不順都是別人的事,而我根本已經快提不起勁了...



夜裡在錄音室發呆,想著自己到底怎麼了,抗壓性差嗎?突然接到老闆的簡訊:「你還好嗎?」在那瞬間,我真的差點哭出來。我沒有辦法去告訴他我怎麼了,畢竟工作上的事,我有自己該解決的責任。到老闆那邊,就會變成是另一層次的事情。但這簡單的簡訊,卻給了我很大的力量,覺得至少如果我真的承受不住了,是有人在挺我的吧...



晚上是不小心在床上開著燈睡著的。醒來後,上網尋找新電腦、新ipod,計算一下財務狀況,準備開始我的新生活。



事已至此,就敞開心接受一切,然後繼續努力下去。

2007年9月2日 星期日

合併

剛剛登入時發現,無名小站,終於與雅虎奇摩正式合併了。



有一種複雜的心情。

當初會選擇付錢加入無名的會員(還是最貴的那一種),

是因為我喜歡無名的「超然」和「平民」,

喜歡他們在眾多商業部落格中,顯現出一種濃濃的學生氣息,不太商業的那種,

我以為我看到一些學生創業的熱情,

所以願意付錢來支持他們。



沒想到,不到兩年,就走向這樣的結果。

後來好像也有種種報導說明,他們並不是我想像中的那麼「不商業」。

我沒有憤怒,沒有想要去抗議,只是有著淡淡的惆悵。

然後,接受一切。



這大約就像是我這人面對政治的態度。

有些政客我實在很討厭他,討厭到可以罵一百句髒話,

但我也不會憤怒,而只是去接受那些莫名其妙的政策,匪夷所思的言論。



我還以為無名可以一直以這樣超然的特質,走得很久。

我還以為熱情,是可以打敗任何利益而持續下去的力量。

但我還是想得太天真了。

也許有太多內幕是我所不了解的吧。



這個部落格,已經裝滿我過去兩年多來的所有心情。

要搬也是很困難。

未來會如何我也不知道。

最近無名也被大陸封鎖了。



但能怎麼樣呢?我就還是,簡單的書寫下去吧。

轉變

「覺得妳開始做唱片之後,就變成跟我們是不同世界的人。」

昨天跟一個朋友C聊天,她有點認真地這麼說。



我對於「不同世界的人」這樣的說法,沒有太擔心,因為一直覺得每個人,其實都在不同世界裡,何況我與C的工作類型本就截然不同,甚至連興趣都不大相同,我們極少一起去看電影,從來不討論流行音樂,也不分享旅行經驗,更別說運動健身;我們唯一的交集在於聚餐,以及偶爾的KTV活動。



聽起來很像是酒肉朋友。不過我並不排斥酒肉朋友,其實,要找到能夠一起盡情吃喝玩樂的朋友,也不是那麼容易的。像有些朋友雖然很能心靈交流,但他們就沒興趣跟我一起去共享美食。我喜歡酒肉朋友,他們使我的生活有輕鬆簡單的一面。



但我真的開始認真思考,這一陣子,自己的轉變。尤其是C所謂的「開始做唱片之後」。



唱片,我是三年前就開始做了;猜想C說的是,進公司上班之後的我吧。



這幾個月以來,進入一個公司的體制,跟一些人開始密切的合作,專注在兩張唱片裡,努力去完成自己理想中的專輯的模樣;環境與對象的不同,工作模式的變化,確實讓我產生了化學效應,去面對周遭的一切。



我變得熱情與鬥志長期維持在高昂的狀態。因為老闆給的空間夠大,因為眼前的產品太迷人,因為我慢慢發現自己真的能夠去發揮一點影響力。



我變得自願花更多時間投入在工作裡,而不得不減少與朋友的聚會。因為要學習的事情太多,學習,幾乎用去目前的我所有的心神。



我變得不愛在MSN上閒聊,不愛去與人談論虛無空泛的事情。因為我離實務太近,我遭遇的現實比以前多了,我開始覺得太多事情不能靠猜測,太多外在的現象有我們必須體諒的內幕。



我變得脾氣比以前好,情緒比以前平靜,任性比以前少一點點(雖然還是很多)。因為我在面對比以前更難處理的人物,面對比我更任性的人物,我被迫必須讓自己學著對那些衝突不安,都雲淡風清一些。



我變得更在意自己的身體,更希望自己的精神長期維持在良好的狀態。因為我發現,我需要清明的神智、清楚的頭腦,工作越忙,體力越重要,放鬆越重要。



我開始學習用另外一種思維,去看待我的寫作。包括歌詞、文案,以及一直在構思的書。



我聽音樂的角度,從單純的消費者,更大地轉換成了企劃的觀點、藝人經營的觀點。



我越來越清楚,自己想要變成一個怎麼樣的人。我越來越認真,去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我越來越希望,有能力去解決更多的問題。



我越來越想,變得更好、更強。



我還是有著流浪的計畫;但我不再是那個夢想一個人在家裡苦苦地寫作,就可以寫成傳世經典的我。我開始覺得有些更大的影響力,不一定要單靠文字來完成。



我喜歡我目前的生活,最起碼,它讓我很有精神。





基於我容易對一成不變而感到厭煩的個性、基於我愛好自由的本質、基於我碰到競爭總是選擇逃避的俗仔心理,也許,幾個月後,我又會完全改變想法,而決定遠走高飛。



但此刻我還是告訴C,轉變,是好的。若覺得不好,之後再變回來就是了,至少我嘗試過了。我永遠對自己有信心。怎麼樣的我,都是一個我。



而現在,我要在我做的事情上面,付出最大的努力。努力去變成,自己想要變成的那一種人。


2007年8月28日 星期二

快沒力...

連續錄了一星期的音,白天進公司開會,晚上進錄音室到半夜,生活只剩下滿腦子的歌曲旋律、歌詞、企劃方向、製作期表...



都是自己喜歡的事情,倒沒有忙得不開心,只是實在時間塞的太滿,停不下腳步沈澱,每一次會議都難以充分準備,有點不甘心。總是想:要是我的思路可以再清晰一點,要是我可以再多準備一些資料...



但也許人生就是如此吧。要懂得去順應環境,而不是讓環境來順應我。所以,如何在忙碌緊湊的生活中,還可以利用時間思考、整理思緒,就是我最近的課題了。



今天從下午到晚上,開了六小時的企劃會議,過程相當勞累,一直思考、一直分析、一直陳述、一直被挑戰;我希望我能多一些些經驗、多一些觀察、多一些資料在腦中,可是我沒有。所以我只能被打槍、只能挫敗,只能摸摸鼻子再努力去想自己的思緒有什麼問題。



或許這些都是沒有標準答案的。然而若我不能說服他人,我就還是有努力的空間吧。



幾天前跟老闆通email,他告訴我:「不要懷疑自己所擁有的,認同自己,但不要限制自己。」我想,對於我所不確定自己能不能做得好的事情(如:企宣),我要努力去試試看。即使最近製作案已經忙得我頭暈,但我還是要去試試看,去挑戰自己的極限,去看自己還能承受多少工作量...



畢竟我正在做一張,一直以來很想做的唱片呀!我要為它燃燒、為它竭盡全力、為自己留下美好的一次記憶。



開完會,又直奔擺渡人工作室,看華健配唱。他唱得精準,態度開懷,為現場帶來超級輕鬆的氣氛。我拍著DV,感覺那畫面有些不真實....畢竟他是華健哪!



唱完後,華健興致一來,與我們聊天,喝著Coke Zero,聊了好久好久。我喜歡他會看著我的眼睛說話,我看見他的真實與誠懇。我想有一天我一定要去告訴更多人,我所認識的華健哥,是多麼棒的一個人!



夜裡騎車回家,覺得很累很累了,腦子幾乎已經轉不動,呆滯地吹著夜風,很想乾脆睡在公司。擱置了許多朋友的邀約,放棄了看電影的時間,這陣子,在工作之外,只有健身房是我還會去的地方。但忙得快樂,因為知道自己不斷的在學習、在成長。



我不怕壓力,只怕自己頂不住壓力。F的這張唱片做到現在,所有的歌聽了無數次、每一首詞研究了無數遍,我真的已經越來越不確定,它是一張怎樣的唱片,不確定它的好或不好;但我知道,我盡力了。盡力到,快沒力;但我會督促自己,堅持到最後一秒鐘。



2007年8月16日 星期四

隔壁的男生

六月份去香港出了一星期差,回台北發現住處樓下對街的7-11,整個搬到對面來。才一星期時間,一家偌大的便利商店突然挪了位置,記得那夜我搭車回到住處,站在路口,見到那家嶄新的7-11,完全替換掉原本樓下的電器行,我傻了眼...恍如隔世,當真是恍如隔世。



這次去LA出差20天,回來一進門,發現房間裡竟生了蜘蛛網,好像真的已經過了很久。隔天房東上來閒聊,告訴我住在隔壁的男生,已經畢業回台中去了。我大吃一驚,回頭望他的住處,家具已經搬得一空,如同去年我剛來時看見的模樣,時間過去了一年,我渾然不覺。



然後開始想著那個男生孩子氣的模樣,想我是不是這輩子就再也不會見到他了。他剛搬來時長得清瘦,小平頭,大四,說話還帶著稚氣。他問起我的工作,興奮無已,告訴我他喜歡誰誰誰的歌,我笑著傾聽,說找機會再約出去吃飯,跟他多聊聊....



後來,當然就從來沒有約出去過。幾次交談後,兩人變成各忙各的生活狀態,偶爾在電梯口撞見,打聲招呼,交換微笑。他早出,我夜歸,一星期難得碰到幾回,偶爾半夜會聽見他在隔壁嘶吼著唱歌,聲嘶力竭,唱得好像世界末日,我心裡懷疑這二十啷噹歲的大男孩,真有這麼苦嗎?



房東說他離去時,已經胖的不像話,為了避兵役,整整增重了二十多公斤。「後來清的垃圾都是他吃的那些增肥用的食物。」房東太太不解,那麼多人要減肥,他卻增重,而且現在兵役只剩下一年,何苦糟蹋身體?



這陣子我忙得昏頭,印象中看到他一兩次,人是整個變壯了,但當時沒細看,以為他練胸肌,卻沒想到是增重。最後一次交談,是他抱怨房東的網路線一直斷,要跟我聯合去抗議。我忙忙碌碌,哪裡在乎網路線斷不斷,跟他敷衍了事,後來也就出國了。



於是就這樣,又一個人消失在我生命裡。雖然留了他的MSN,卻感覺兩人再也不會有交集。搞不好哪天在路上遇見,也認不出彼此了吧....



每次出差回來,都遭逢一些改變,我也只無能為力地去接受。總有一天,會發生一些我所接受不了的改變吧。到時候我會怎麼樣呢,我不知道,也不敢去想。

2007年8月10日 星期五

[LV] 賭城無日夜,人生有輸贏



(2007/8/9 Las Vegas)



在旅館的昏黃之中醒來,四周的色調明暗與寧靜,都與我入睡前一無兩樣,於過去沈睡的不知幾個小時,彷彿所有宇宙運動,已靜止在這一方沙漠的角落裡,而我在宇宙的中心,不知所以,孤獨地存活。



電腦前是亙古的台灣時間,熟悉的友人與同事的對話,只生動在MSN之中,文字與文字的串聯,情感空虛地接合,再怎麼熱絡地對談,那島上的大風大雨、八號風球,卻都與我毫無關聯。掀開窗簾一角,狠狠的沙漠陽光透進來,刺激收縮的瞳孔,帶來一陣恍惚暈眩;無雲無際的整片藍天,蔓延到遠處紅土山丘的背後,我想我甚至該聽見了,風沙滾滾的塵囂。



萬里荒原上矗立起幾座巍峨華麗的巨大建築物,一年365天閃耀著不息的霓虹燈,人類挑戰造物主的神力,企圖證實生存意志無限大,卻依然掀不開覆蓋著的天空,擋不住千年的風沙。在那一棟棟輝煌建築裡開展的歡愉,紙醉金迷成語裡演繹的奢華表徵,金錢、手上的籌碼、啤酒、美女、沙漠游泳池、加長型黑頭車,到頭來原都只是自欺欺人。我們自己造夢,自己抓夢,自己夢碎。



始終昏黃的旅館空間裡,房內、賭場內、迴廊上,我活著悠悠的賭城時間。那時間不呈線性走向,而是一種迷醉式的心神狀態。所有賭桌上的活動沒有日夜之分,每個人都只有一種表情,每個運動中的個體都指向同樣的目的──慘不忍賭的希望追尋。只要窗簾不拉開,連陽光的面都可以不必見,不必刺眼,不必燥熱,不必記得這裡是一片缺水的荒漠;只要你捨得貢獻出身家,就能在冷氣房、金錢輪轉中,消耗每一分每一秒讓你錯覺無止盡的光陰。只要你捨得。



我坐在一張賭桌前,以僅有的100美金與莊家對賭。他的一張樸克臉,機械式地跟隨著發出的紙牌轉動,我們甚至沒有對看過彼此一眼,因他也絲毫不會在意,我這樣一個冤大頭的過客,只是每天在他眼前上演的人生百態中的渺小一粟。每一張牌開出來,都毫不留情地、一一實踐我這輸多贏少的人生,我手中的籌碼不斷地被收走,我手中的冷汗不爭氣地流淌,我所懷抱的一抹微小希望逐漸變得更小,在十分鐘內消失殆盡。



我離開了那方空間,帶著一份玩累了的心情,宣誓不再回到樸克臉的冷眼之前。我沒有勇氣用更多籌碼去拼,也不相信堅持久一點就有翻盤的可能。



終於明白為何人生旅途上,明明我一直輸多贏少,卻鮮少有人認為我是個失敗者。因為我總是在戰爭真正開始之前,就棄械而逃。我從不直接面對挑戰,從不與人對賭我的人生。我寧可不大勝而歸,也要避免輸得難看。我用與世無爭、澹泊名利來麻醉自己,其實只是害怕輸光了之後一蹶不振。我躲避著失敗的可能,緩慢著自己的步伐。我活在自己的小賭場裡,頂多只偶爾賭一睹放棄工作的勇氣。



然後我再度回到電腦前,畫面上的台灣時間,提醒我,屬於我自己的現實的存在。不管哪一個世界,哪一群人,都不會因為少了誰,而有所不同。太多人因為這樣的理由,寧可活進賭城,成為沙漠中一粒渺小飄盪的風沙,自由自在,無牽無繫,擁有自己的歡愉。可我還不行。我依然汲汲營營而愚蠢地,企圖履行一切沒有我也不會有差別的責任。或許這也是,宿命吧。



20天的工作旅程,終於要終結在沙漠裡。猶如2年般漫長的20天,做了好多事,卻又彷彿只是單純的生活而已。第三次來到賭城,發覺人生變得越來越膽小。因為工作,因為夢想,我的心開始拉扯在現實與理想之間。但面對成功或失敗,我真的已經越來越平靜了。我知道,一切都是過眼雲煙。







2007/8/10

Las Vegas@The Venetian R32-210





(我很喜歡黃昏的漸層藍天空)





(去看太陽馬戲團的KA秀,沒有想像中精彩,只能說,機關算盡太聰明)

2007年7月27日 星期五

[LA] 第四天才醒



(2007/7/27 Santa Monica)



Los Angeles。一直要到來的第四天,醒時發現一覺已經睡過了十二點,才感覺自己真正有點醒了。前三天都在昏,在恍惚,雖然已經跟V開車外出了好幾個地方。



生平最遙遠的一次出差,出發前很不想走。事情太多了。放心不下台灣歌手的配唱,放心不下製作的進度、歌詞、編曲,放心不下那些屬於我的瑣事。



已經很久沒有好好睡一覺,但還是由不得自己的上了飛機,進行一段挑大樑的旅程。這一次,緊張多過於興奮,疲倦多過於期待。



兩年半沒來美國,再度呼吸到LA的空氣時,才赫然發覺自己已經有了好多轉變。不再是當年留學時,那個單純看世界的孩子;不再對未來抱持不切實際的幻想,而是更清楚自己與這片土地的關係。多了責任,多了生命的負擔,也多了些觀看周遭的智慧。



開車在熟悉的公路上,想起那年駕車環美的心情,真是此一時,彼一時。「你到美國跟回家一樣!」電話裡老爸這麼說。我感激他那些年堅持給了我幾年的美國經驗,如今我才能用更不同的心境來到這裡。



然後是開始面對時差,在恍惚中生活。兩天裡,開著車跟V去勘查環境,談天說地,晃晃悠悠。到Santa Monica海邊的商店區散步,在入夜的廣場聽見街頭藝人表演,晚風徐徐,奇異的樂器與美妙的歌聲,生命在當下,悠遠了。



每天到LA夜裡,正是台灣時間最忙碌的白天,我在MSN上瘋狂地處理著未完的一切。太多牽掛,搞得自己心力交瘁,忙得不知道是為了什麼。網路科技讓世界變成地球村,但為何面對工作,我卻越來越慌張。總是處在hyper的感覺之中,與台灣的同事密切溝通....



我不知道我在緊張什麼,或許就算沒有我,事情一樣有人能夠走下去。可我就是無法忍受自己不去把它做完。



第四天的今天,好像才慢慢回神了。慢慢將心情沈澱下來,準備專注面對在LA的生活。心情再焦慮也沒有人會關心,不如讓自己好好過,放下一些。



或許一切根本就沒有那麼複雜。LA或台北,都一樣。只不過是換個地方,讓生活繼續。



LA time:2007/7/27 PM 5:50

2007年7月20日 星期五

倔強聽丁噹,寂寞想丁噹





今夜,在五月天的小巨蛋演唱會上,看見開場唱〈離家出走〉的丁噹,穩穩地站在聚光燈下,面對上萬人潮毫無懼色,完美呈現她的聲音演出時,我的眼淚差點流出來。



去年三月,在五月天的內地巡迴上認識她,一路她跟著大家,怯生生地與大家一起坐車、共餐、演出、閒聊。



我拍了照,她極為禮貌地跟我要照片,然後帶著非常喜悅的神情,欣賞每一張自己的照片。哪張太胖、哪張髮型不美、哪張眼神不對,她都開懷地笑著自己。



不管怎麼樣的情境,她總是笑笑的,笑笑的。記得有一次,台下觀眾對她的表演,反應並不太好,她在台上微笑著唱完她的歌,下台後,對著我又笑了,接著隔了好一陣子,才突然躲在我旁邊哭。



許是終於等到了一個沒人發現的時機,她才偷偷釋放壓抑的情緒。



某次上海的演唱會上,她唱沒多久,麥克風沒聲音了,一片尷尬的靜默,她還是穩穩站著唱完,到下場前最後一刻才忍不住飆出淚水。我在台下,與上萬觀眾一起為她熱烈鼓掌。



她的倔強,真實而無害;她的認真,用力得讓人心疼。



我給她寫詞,跟她聊了幾夜,她說那年因為很喜歡唱歌,沒想太多就離開家,一個人到未知的世界去闖。沒有害怕的事情,也沒有太多牽掛。我寫了〈離家出走〉,覺得她讓我想到一些關於女孩子探索世界的勇氣的事情,真實地存在著。



她自己寫了些東西,拉著我幫她看看,我在一些段落與句子中,看見一個牡羊座女生的率直與純真。



只因為我跟她到過一次杭州,遺憾沒吃到我愛的東坡肉,她就念念不忘,到台灣時特地為我帶了兩大包真空包裝的東坡肉,還叮嚀我烹煮的細節。她輕描淡寫,我卻感動莫名。因為我想,這是一種所謂的義氣。



時間慢慢地過去,看她熬了三年等待的專輯慢慢做完,看她在錄音室一遍又一遍不厭其煩地唱著同一首歌,看她拍MV,看她每次來台灣都喜孜孜地問我她有沒有瘦一點,看她穿著美麗的衣裝,容光煥發,我覺得開心。



每次見到我,她都拉著我說東說西,說的每件事都無關緊要,但她開心得很,就跟小孩一樣。



我喜歡她其實是一個很簡單的人,因為簡單,所以倔強。



這一夜,在五月天的場子裡,看見胸有成竹的丁噹,我太感動、太感動。好感謝五月天,帶來了台下這樣一群熱情可愛的人們;好感謝公司的主管們,那麼用心地對待丁噹這樣的新人;好感謝我可以站在那裡,見證一個夢想的成形。



我喜歡她的聲音,那麼有感情地唱著女孩的心事。我喜歡她的個性,有緊有鬆,有堅持也有隨性。我希望以後都可以繼續的繼續的,聽她唱歌。

2007年7月16日 星期一

在有安達充的美好夏天

才知道,我有多麼想念去年,那個有安達充的美好夏天。

失業。蝸居。冷氣房。麥當勞。堆疊著無數本漫畫。一套又一套安達充。
H2好逑雙物語。鄰家女孩。我愛芳鄰。青春甲子園。KATSU!青春交叉點。
棒球。游泳池。海灘。街景。午後。豔陽。善良的男孩。可愛的女孩。高中生活。

那是我覺得自己很不重要、覺得全世界除了父母之外沒人關心我的日子。
那是我每天悶頭寫啊寫,自以為總有一天要寫成超級作家的日子。
那是我對未來沒有信仰、對事業不抱希望,一心一意只想流浪的日子。

一直到夏末秋初北上做唱片、走入現實以前,
那年夏天的熾熱溫度,高雄家中房間裡清晨斜射進來的金色陽光,散落一地漫畫的場景,
都藏在我心中成為一個溫暖的記憶。
我在安達充的世界裡,找到一個暫時停靠自己的角落。
在那些棒球、游泳、拳擊競賽中,那些純真善良的愛情裡,找到鼓勵自己的力量。

那個夏天過去之後,我也就開始忙碌。
汲汲營營賺錢,兢兢業業努力工作。
擱下了漫畫中的烈日與街景,離一個徬徨的自己越來越遠。
好像很清楚要追求什麼,其實卻也越來越麻木。

然後夏天再度來臨,天氣越熱,我就越忙。
當我的心思紛亂得再也平靜不下來,當我總是在追趕著緊湊的行程表,
忽然好想念那個有安達充的美好夏天。
那麼閒適而且感覺得到自己。

我再度去租了一套《我愛芳鄰》,在一個刻意放縱的週末,溫習那個夏天。
我想著我要去游泳。在一片海藍中盡情伸展身體。在沁涼裡享受夏天。
想著不管怎樣令人髮指的日子,都要保持一個純真善良的自己。

在安達充的世界裡,每個人都是好人。
我相信那是因為,他眼中看到的,都是好人。
我希望自己也是。

2007年7月8日 星期日

有媽的孩子像個寶--《東京鐵塔》

光看簡介就知道是會讓我崩潰的書,今早讀到後段時流淚不止,果然它是近年來讓我哭過最多次的小說。寫愛情題材的作品很多,寫親情的卻相當少。但,一旦這樣的作品出現,那份力量會無窮大。

情節很簡單,就是作者與母親一生的感情,因為父親是個浪蕩子,從作者出生到母親的過世,一對母子四十多年的相依為命。散文式的筆法,一段一段地描述從小到大、作者與母親相處的記憶。許許多多簡單的生活片段,母親做的菜、習慣的叮嚀、吃苦耐勞的性格,乍看平凡無奇,卻在一點一滴凝聚了濃厚的情感。

而這段情感,讓作者對於人生有許多體悟。這些體悟,連結著母親、東京鐵塔的意象、與他的浪蕩和後來的振作,緊緊地包圍住他這樣一個作者。在所有對母親的回憶裡,他的人生、他的愛情、他的事業,通通都不重要。最重要的,只有老媽對他的一切呵護而已。

母親對兒子的愛護,是無欲的犧牲,無從解釋流在血液裡的、的一輩子的愛。那份愛過於強大、以致於更容易使人視而不見。那份愛無所不在、無怨無悔,因此反而更容易被忽略。

「無論怎麼樣的人都有媽媽啊!」作者如此感嘆。看到這句話後的某些時候,我在一些人潮擁擠的地方,見到熙來攘往奔忙的人,會想:他們都有媽媽。就算他是多壞的人,他都有一個,最愛他的人。

讀《東京鐵塔》的過程裡,好幾次我眼眶紅了,衝動地拿起電話打給老媽,想跟她說些什麼,當聽到她溫暖的聲音時,我卻只能傻笑。「小朋友~今天好不好?」我都三十歲了她還是叫我小朋友。我是老媽永遠的小朋友。

「老爸的人生看起來好像很宏大,老媽的人生連十八歲的我看來都覺得很微小。那是因為,她把自己的人生切下來分給我了。」(pp.129)

雖然知道會哭到不行,還是慢慢地看完了。在心中滿滿地堆砌著,媽媽的愛。心裡很害怕,不管再多麼的努力,有一天,總還是會有那麼一天的到來,我會失去最愛,我會無法抵禦狂狂的悲傷,我會把自己的人生倒退一次,在回憶中崩潰....

也許我不該想那麼多。努力在幸福的現在的時刻,把握住幸福,才是最重要的!




《東京鐵塔--老媽和我,有時還有老爸》(2007‧時報出版)
作者:Lily Franky

2007年7月1日 星期日

《一一》:楊德昌的世紀末台北圖像





文章是2000年的。我第一次看「一一」時寫的。這是極少數我早期時寫的電影文章,現在讀來自己不會太汗顏的。2002年在台北光點見到楊德昌導演,頭髮白了很多,但臉上有種壯年的世故,令我油然起敬。「一一」是讓我真正開始尊敬他的電影(也可能是因為那時才真正開始看懂他的電影)。這部片真的令我非常感動。





《一一》:楊德昌的世紀末台北圖像



楊德昌曾說,這部片名叫《一一》(Yi Yi,A One and A Two),是因為他要講的是一些很簡單的東西。因此我們看到,故事裡所發生的一切都再平凡不過,都是每個正常人一生中或多或少會經歷的瑣碎事件:出生,死亡,離別,重聚,得意,失意,親情,愛情,對生命的懷疑,對過去的追悔,對感情的無奈,對世界的不解…這一切的一切,透過導演慣用的恆定畫面、中遠景鏡頭、以及隔著櫥窗取景等帶著距離感的拍攝角度,使得楊德昌電影的寫實調性在《一一》裡依舊清晰,依舊充滿著台北的都市氣息,在徐緩的節奏中勾勒出一幅長達三小時的世紀末台北圖像。



與其說這部電影是在講一個故事,倒不如說它是一些日常生活片段的總結。這些片段乍看之下彼此沒有明顯的關係,連下來之後卻能夠很自然地在觀眾腦海中刻畫出完整的情節,交代一戶台北市人家裡,各個角色在幾個月中所經歷的悲歡離合。臥病在床的婆婆、中年危機的父親、質疑生命的母親、幼稚貪財的舅舅、青春期焦躁的少女、對世界充滿好奇的小男孩…楊德昌不靠煽情的故事情節去建構角色特質,他用最真實的鏡頭來描繪生活片段,讓觀眾自己去體會片中每一個人物的歡喜與悲傷。有多少位導演費盡心思拍一部電影只為了講一個人或一個主題,還不見得能講得好,《一一》卻一次講了七八個人的故事,而且每個角色都讓我們印象深刻。



也因此,這部片無論是在細緻的畫面語言或是精鍊的人物對白裡,其包含的內涵實是豐富得讓人興奮,三小時長度彷彿帶領觀眾經歷了一次完整的生命之旅。它是對台北這個城市發展的冷眼旁觀(青少年們吃bagel、在誠品喝咖啡、去華那威秀看電影),是對世紀末人類科技的擔憂(男主角是電腦博士、要面對公司的盜版抄襲),是對今日人們在傳統與現代中充滿矛盾情結的嘲諷(路上有戴墨鏡打大哥大的和尚、生孩子取名字堅持要合八字),更是對平凡人空虛心靈的精準描摹(男人下班就去酒吧卡拉OK、女人整天在家懷疑生命的意義)。而楊德昌偏好用燈火輝煌的重疊影像來傳達都市人生活的繁華忙碌與漫無目的,再加上時而出現的畫外音,都使得《一一》整部電影帶著濃厚的疏離感與真實性。



《一一》的情節大致是從婆婆中風開始,直到她去世為止的幾個月,家裡每個人都經歷了一些變化,最後才學習到重要的人生課題。這期間婆婆始終像植物人般躺在床上,醫生說大家要多跟她講話,使她保持神智清明,才有醒轉的機會;於是家人開始一個個輪流對著沒反應的婆婆自言自語。這裡楊德昌以帶著嘲諷的特寫鏡頭讓我們看到:原來當一個人要講關於他自己的事時,能夠與人分享的竟是如此之少。所以母親終於哭著說她發現自己的生命既空白又無意義,而離家轉向宗教尋求解決;女兒則將婆婆生病的過錯歸諸自己身上,總是對著病床泣不成聲。病床上的婆婆其實象徵著這家庭的一個精神力量,即使是平時不需操勞家務的父親,仍在不得以的情況下向婆婆說出他的真心話。事實上,家裡的人都在過著自己的生活,誰也沒能去關心誰,只在茫然中摸索自我;這部電影有時候真實得令人害怕,青少年謀殺案、師生戀、外遇,所有失序都在極自然情況下發生,觀眾找不到原始的罪源,彷彿這些事件都成為生活中的必然。



片尾婆婆的去世終於給了家庭重新回軌的機會,七歲男孩洋洋的一篇短文道盡本片主題,也透露了導演在《一一》裡對電影的解釋。洋洋或許可以被看成是楊德昌身為導演角色的自我投射。這個男孩在片中講著比所有大人都還要透析人生的言語,他不但說了「我們都只能看到一半的事。我們看不到別人在看什麼,為什麼會知道別人看到什麼呢?」這樣的話,並且為了讓別人可以看到自己的另一半,他真的開始拿相機去拍每個人的後腦杓。這當然是一個孩子可能做的傻事,同時在這部電影中卻也是對導演工作最好的隱喻:拍出我們所看不到的人生面向。



《一一》裡其實沒有絕對的主角,但每一個角色都能讓你不由自主地喜愛上他。就看看那位日本的企業家大田(長得很像日本版的比爾蓋茲)吧!現在哪裡還能去找到如此有氣質且又真誠的商人?他與男主角NJ(吳念真飾)在商業交易上坦誠相見的珍貴情誼,不僅是這部電影裡對一個失序中年男子的巧妙平衡,也是維持住「希望」的重要因素。我不認為《一一》是一部悲觀的電影,它也許冷澀,也許帶點尖刻,但導演從未放棄對生命的樂觀態度。就在電影快結束時,NJ對妻子發出「如果可以重新活一次,會不會有什麼不同?有沒有重活一次的必要?」的天問,最後他的結論還是肯定了自己,即使眼前的生命仍是那麼艱難。



我喜歡片中提出「電影的發明,延長人類生活經驗至少三倍」的說法,對於影癡來說,那是如此真實而適切的一句話。《一一》就像是部都市生活紀錄片,並且有時候似乎反而更加貼近我們自己。楊德昌再度向他的觀眾丟出了生命的疑惑,但疑惑本身並不是壞事,而是成長必經的過程。別忘了,「沒有一朵雲、一棵樹,是不美的。」電影裡是這樣告訴我們的。





片名:《一一》(Yi Yi,A One and A Two)

導演、編劇:楊德昌



2000-12 N.Y.



七月一日

六月結束。正式邁入下半年。

我的工作也三個月了。完全周旋在兩個案子之中的三個月。腦子很忙碌的三個月。

現在回頭看一看,至少是上了軌道,小有所成。雖然,真是疲倦。

這三個月對我而言最重要的,是取得同事、藝人、製作人的信任。

有這樣的基礎,往後也許就能更順暢地進行理想。



忙過了頭,日子過得渾渾噩噩,今天在錄音室瞄到電視,才發現發生很多事。

一邊是楊德昌導演6/29在美國腸癌過世的消息,嚇了我一跳;

另一邊則是香港慶回歸十週年,瘋狂舉辦號稱史上最盛大煙火會。

然後是黛妃逝世紀念的新聞,郭泓志下放3A。



好像對這些事情該有些情緒反應,可我卻只感到疲倦。

只在腦中稍微轉了一些關於楊德昌導演的印象。

大學時代某個夜裡,跑到西門町的U2 MTV館看《麻將》,

一個人在包廂裡孤獨。

2000年冬天,在下雪的紐約布魯克林區一家藝術電影院裡看《一一》,

全場的老外都看得挺樂,我卻因為影片中的台北城而流下思鄉的眼淚。

後來在台北,光點戲院某次電影座談會中,遇見楊導,白色的襯衫,瘦削的臉。

那是我與他本人唯一的緣分。



一個導演的辭世,一個時代就這麼過去了。

而我在錄音室裡,這間以前昇哥無數張專輯產生的地方,進行三十歲的我的工作。

昇哥的第一張專輯是在這裡錄,那年,他三十歲。

時空的交錯,一代承接著一代。一眨眼的速度。



最近是真的太專注在工作裡,專注得幾乎沒什麼感想。

拼命寫著日記和歌詞,拼命聽著音樂,拼命在會議上理解別人。

天氣一下子狂風暴雨,一下子熱得倒汗。

日子是兩個案子兩份滿滿的行程表,我努力在間隙間呼吸自己的空間。



夏天真實地來到了。

還有幾個月的硬仗。

在秋天來臨之前,我期盼自己能問心無愧。

2007年6月19日 星期二

人生是階段性的

最近的生活,相當穩定而緊湊,但沒什麼好大書特書的。

就是,看棒球,然後不斷的開會,不斷的做唱片,以及不斷的處理寫不出歌詞的痛苦。



那天看完王建民的第7勝,

只想說:

希望小王一定要健健康康的投下去,投久一點;

我也要認真工作努力寫作,

盡力完成自己現階段的責任與義務,

然後去美國看球。



雖然相當的忙碌,有時候也會有懷疑,

覺得好像慢慢的在失去些什麼。

但對我來說,人生是階段性的,

無論怎樣的階段,總都是會過去的。

既然我在這個階段裡,

那就要去好好享受它的挫折與美好。



等到了下一階段時(真心希望是「流浪」),我會懷念這一段的。

2007年6月12日 星期二

總是太晚

一直記得今天是朋友的生日,

從早上起床就想著要打電話祝福她,

想著想著,始終沒有行動,

等到再度記起,已過了今天。

總是太晚。



忙碌了一天之後,

忽然想與爸爸說說話,

想起的時候卻是午夜,

他早已入睡,

於是又多了一天沒跟他問候。

總是太晚。



惦記著要寫首歌給某某,

朝思夜想為他斟酌字句,

翻攪著我們過去與未來的情感,

好不容易感覺能夠振筆疾書,

他卻早已選完歌曲錄完音要發片了。

總是太晚。



太多情節不斷的在錯過,

太多事情都停留在「想」的階段,

太多感覺若當時忽略,就再也回不來。

然後時光一點一滴的流逝,

年歲一日一日的老去,

到最後的最後,

恐怕就只能剩下遺憾。



我想著為何我總是太晚,

我想著我在忙碌之中是否忽略了更重要的東西,

我想著生命所給我的真正感動,大都來自於我自己的主動。

所以我想,我不能夠再只是想了。

2007年6月11日 星期一

小小的感動



(2007/5/16 @Babyboss Studio)



做唱片的時候會聽到很多DEMO,來自四面八方,形形色色,各種水準,各種思想。大部分時候是無法盡如人意,萬中選一是一個相當冗長的過程,或許也是因為這樣,當挖到好貨時,那種興奮真是無以名狀。



這次在經過漫長的尋找之後,我還能清楚記得,有三首DEMO自己在聽到時,那種瞬間覺得「對了!就是它!」的心情,總是可以讓我開懷一整天。



很難以言說的感覺。大部分時候,選到很多歌都介於可與不可之間,然後跟同事不斷開會、討論,最後才能決定。但就是有幾首歌,完全是「一見鍾情」的爽快經驗。



這種歌,即使只是粗糙的DEMO,我也能在吵雜的辦公室裡,用耳機聽到忘情,聽到整個人陷入其中,渾不知外界發生何事,也完全不在乎。就在那一刻,我只想陶醉在那首粗糙的DEMO音樂裡,那種隨性的錄音處理,往往都有最真誠赤裸的情感蘊藏其中。



對我而言,音樂,真是太直覺的東西。就算後來同事都不選那首歌,我也會把它留下來,我甚至相信,搞不好,DEMO就是它最完美的狀態。不管以後哪個天王天后唱到它,都不比我第一次聽到它的那種感動。



昨夜又聽到一首DEMO,才聽完前奏,第一個感覺就是「感動」。然後順著聽完,也讀著歌詞,滿滿的溫暖溢滿在胸口。它平靜了我的心情,也開懷了我的夜晚。



我好想認識這個寫歌的人,在那時刻,我很確定,能寫出這樣溫暖的歌的人,一定是個溫暖的人。我會被這樣的歌深深觸動,那麼我與他之間,應該有一點點相似的地方吧?我覺得我們應該有機會,成為好朋友。



然後我想像著我們的歌手將如何演繹這首歌,那些轉音,那每一句情緒的起伏,歌手將如何為它注入更多的豐富...我已經完全開始期待了。整個晚上我反覆聽著那首DEMO,咀嚼歌詞的意境,感到快樂。雖然唱DEMO的人不是非常會唱,但是他有一種簡單、不造作的情緒在裡面。我深深迷戀於那種簡單。



往往,就是這樣小小的感動,讓我覺得,這世界有音樂、工作裡有音樂,還是非常幸福的一件事。

2007年6月7日 星期四

下了一夜雨

清晨醒來,暴雨。

整個城市被籠罩在一股陰灰裡。

昨夜騎車回家的路上,想,這樣不見天日的氣候,還要持續一段時間吧。

也正好,若干程度上對應了目前自己的人生狀態。

可沒關係,總是會有雨過天晴的一天。

總是會有的。



幾天以來,把自己丟入一種平靜裡。

一切都如常進行著:跟製作案、安排會議、行政瑣事、書稿整理。

我知道我已經開始厭煩了許多事,

而這也是當初決定工作時,已經預見的,

現在只是看自己的成熟度,能夠handle多少了。



這些日子,我的生活只剩下寫作、工作、棒球。

極其單調,但也有一種安然。

就像以前唸書時,單調的日子總可以感覺為某件事在努力的那種踏實。

我依然習慣試圖用自己去平衡全世界,

依然常常失敗,導致自己更巨大的失衡,

但是還好,我也依然還有面對挫折的熱情。



昨天讀完一本遠流出版的《走訪諸葛亮》,

讀到諸葛亮所寫的《誡子書》,又提醒了我一種處世態度: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

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

非學無以廣才,非靜無以成學。



唯有當我的心保持平靜淡泊,

才能學到更多,走的更遠。



對面剛蓋起的大樓,遮蔽了我原本能夠從窗戶看見的天空。

想搬家了。

搬到一個能看得見藍天的地方。

想認識新朋友。



但也許,時候還未到。

畢竟,雨也還沒有停。





今早一直在聽的歌:任賢齊〈老地方〉



老地方

作詞:徐海 作曲:徐海 編曲:鍾興民



下了一夜雨 下了一夜的情節

那段年少的故事 是一齣難忘的戲




想了一夜你 想了一夜的往昔

我的輕狂你的美 我的離別你的淚



給過你的吻 還在老地方 就算老去容顏依然不會變

許過的誓言 還在老地方 經過多少風吹雨打還記得

有過的愛情 還在老地方 就算物換星移依然不能忘

有過的回憶 還在老地方 走到歲月盡頭也會陪著我



想了一夜你 想了一夜的往昔

我心中永遠的你 永遠停在老地方




負責但不自責

回應在〈是我不好〉那篇鼓勵我的網友。

謝謝你們,沒想到小妹我一篇發洩心情之無聊文,引起大家關切。

有些人甚至是第一次留言。



我知道要習慣潛水的人,突然跳出來留言,需要多大的衝動,

(因為我自己也是很習慣潛水)

真的非常感動... >_<



寫文章是我抒發的管道,文字中的我,總是顯得平緩低落,因為那是內心的最底層。

但抒發之後,現實人生的我,還是充滿衝勁的。

尤其看到這些鼓勵,短短幾句話,都很動人!





To 路過的台中人:

金言兩句,感謝!^^



To DMK:

我有一段時間,是飛碟電台某深夜節目的駐節目影評人,

但那是很久以前了(年少輕狂啦)。XD



To julianliu:

哈哈!想到「令人討厭的松子的一生」,

還真的覺得,沒什麼好怕的!

再慘也慘不過松子吧....XD



To barryca:

有有有

現在目標相當明確,沒問題

對,不準跟我搶那兩週了~哼



To philliswei:

力爭上游中....^___^



2007年6月5日 星期二

是我不好

一直在想為什麼我會那麼不開心。



不過就是一張反正也從來沒人看好的唱片,

不過就是幾首歌曲、一些選擇,

不過是過程,很快就會結束,

而且也會很快的被忘記,

可為什麼,我還是好沮喪。



其實我根本沒有自己想像中的重要。這我理解。

但總還是會覺得,

是我不好。

如果我能多一些經驗、多一些專業、多一些決斷力,

對案子就會比較有幫助。



是我不好。

我的溝通方式應該再圓滑一點,

我對自己的淺薄應該再有自知之明一點,

我在提出問題的同時,應該也要有解決的能力。

我應該要更清楚,這張唱片到底要什麼。

否則,一切都只是馬後砲,於事無補。



是我不好。

我既照顧不了歌手的情緒,

也做不好唱片製作。

我只是一個毫無建樹的執行者。

雖然我知道,即便如此,

我還是要跌跌撞撞地,把事情做徹底。



情緒相當低潮的一天。

而且感覺還會持續一陣子。

有些事我開始覺得無聊,

有些事我越來越覺得無力。



但我會走下去。

我要看看自己的底線。

2007年6月3日 星期日

美國記者眼中的Ace in America──《沈默的王牌‧王建民》




嚴格說,這本由三位美國體育記者所完成的《沈默的王牌‧王建民》(ACE IN AMERICA: The Story of Chien-Ming Wang’s Rise to Stardom with the New York Yankees),從其「報導性」遠勝於「批判性」、「分析性」的書寫風格來看,只能算是幫助讀者了解王建民棒球歷程的入門書。然而,它卻也是第一本詳實介紹王建民走上美國職棒大聯盟(MLB)之路的過程的作品,在王建民於洋基隊第二個球季就拿下19勝輝煌成績之後,這本書為他印下了一個標記。

可能因為出自於記者筆法,行文走筆流暢簡單,頗具記述性,文字很好讀。詳盡的資料搜尋與整理,本書簡單介紹王建民青年棒球的歷程,然後從他2000年5月5日在紐約跟洋基隊簽約開始,紀錄他在小聯盟艱苦的生活狀態,到他2005年踏上大聯盟,接著隔年拿下19勝、還主投季後賽開幕戰的過程。

2006年王建民的竄起是一個傳奇,美國有太多人不認識他,包括台灣也是。經由這本書的介紹,我們才知道,王建民在小學時是打籃球的,籃球教練見他很高,臂力又強,才推薦他去打棒球。他也不覺得有什麼不好,並且一投入就相當專注,而這個「專注」,後來成為他成功的本質要素之一。我們也才知道,在美國小聯盟裡,有多少人苦苦煎熬多年,只為了一個渺茫的希望。他們領低薪、吃住簡單、搭巴士在美國大地上長途奔波比賽,經歷生理與心理的長期磨練,卻也不一定每個人都能熬出頭。

書中記述王建民在小聯盟五年中,戰績起起伏伏,但他平靜以對,不斷求進步。他也曾受過傷,而且是棒球投手聞之色變的「肩膀關節盂唇」受傷(2005年曹錦輝也曾受過此傷動手術),差點斷送職棒生涯。但他都靠著堅強意志與積極復健,順利過關。另外本書很動人的一個章節,是討論到當年王建民決定不參加「世界棒球經典賽」(WBC)時心中的掙扎。他在「愛國精神」與「專業倫理」兩者之間,痛苦地選擇了後者;幸好隔年一整年他為台灣人民所帶來的振奮精神、光明希望,遠遠超過了經典賽。

2006年王建民一鳴驚人之後,他沈著而穩定的「心理素質」一直是分析者討論的重點之一。《沈默的王牌‧王建民》也緊扣這個主題,藉由教練、隊友、及若干王建民自己的說法,勾勒出他是一個危機處理能力優良、始終以幫球隊贏球為目標、忽視自己個人成績的好選手。就像王建民一直提到的,他投球只求出局數,對於怎麼出局並不是很在乎。作者的筆法沒有帶太多感情,但當我們讀到教練與隊友對他的評價時,還是會覺得很熱血──他用沈默與傾聽跟人溝通,卻發揮了最強大的力量。

而我想,後來就已經不只是戰績問題,包括王建民的性格和他在球場上的風範,都是使得全台灣瘋狂的主因之一。

另外很有趣的一部份,是書中也以美國記者的角度,描述了過去整個七零年代與八零年代,台灣少棒選手在威廉波特稱霸、拿下17座冠軍的景況,說明棒球對這個島嶼的深刻意義。讀到外國人寫台灣的棒球歷史,真有種感動,說明至少我們在這項運動上,是「滿像回事的」。

王建民為台灣棒球寫下的歷史,是一言難盡的。雖然說穿了,他在MLB的成功是他個人努力的成果,跟什麼民族意識、愛國精神都沒有必然關係;但我依然很感謝他在2006年的成績,激勵了當時人生正處於低潮期的我。如果那一年,沒有那每五天一場的王建民球賽,為我帶來莫大鼓勵,或許我無能站起來得那麼堅決。

這個初夏,讀這本美國人為他寫的書,並且每五天能夠觀賞王建民在地球另一端的球賽,都讓我感到愉快。感謝王建民讓我重拾少年時期對棒球的熱愛,感謝美國人有那樣的度量,稱呼他為Ace in America。



《沈默的王牌 王建民:洋基記者的六年貼身觀察》 (ACE IN AMERICA: The Story of Chien-Ming Wang’s Rise to Stardom with the New York Yankees)
出版/2007.3.27‧時周文化出版
作者/Sam Borden + Mark Feinsand + Peter Abraham

2007年5月30日 星期三

魚的記憶

開會開到一半,突然其他人都碰巧暫時離席,剩下我和老闆獨處在一個空間裡。

我無意識地瀏覽著網站,看到好笑的事,然後老闆跟我說了一些什麼,我嘴角還有殘留的笑意。



「妳在笑什麼?」他問。

「ㄟ?我...我忘了!不要理我,我常常亂笑....」我尷尬地回應老闆。

「妳知道,魚的記憶只有30秒。」

「嗄?魚的記憶?30秒?」老實說我不理解他為何突然提出這個論點。

「對啊。我在一本書上看來的,它這樣寫的。」

「哈哈!所以魚在魚缸裡,狹小的空間也不會無聊嘛!反正牠一直覺得在新環境裡。」我覺得有點有趣了。

「對啊。牠這一秒認識妳,回頭又可以重新認識妳,牠感到自己不斷在認識新朋友,所以魚都很好奇。。」



嗯。所以呢?

沒有所以了。

此時,其他人進來了,我與老闆的這個話題就此打住。

原來,老闆只是無聊,想抬槓。



可我腦子裡卻開始一直纏繞著,關於魚的記憶的事情。

要是人的記憶都那麼短暫,會少很多樂趣吧。

雖然某某名人曾經說過,人的一切煩惱,來自於記憶太清楚。



但若不記得憂傷,也就不會記得感動。沒有感動的人生,多麼無聊。

我看著眼前的老闆,還記得十多年前,那年十多歲的自己,就讀到一篇他書寫陳昇的文章,而感動不已。

「這個人的文筆,實在太棒了!」這樣的印象留在我腦海裡,一直到現在。



現在我居然,跟他一起做唱片。

最近每一次開製作會,都像在上一堂寫歌詞課。

他給了我一個系統性思考歌詞寫作的觀點,

他讓我更加清楚,原來寫歌詞不只是一個自己爽的行為。

那真的使我感到受益良多。



我感激這樣的緣分,感激命運總帶我到,我所意想不到的地方。

即使痛苦常常大於歡樂,還是希望自己的記憶可以很長。

我要帶著一輩子的記憶,去探索一輩子的人生。

2007年5月28日 星期一

努力的目標

又再一次,當我從床上醒來時,發現天已大亮,門開著,燈開著,電扇呼呼吹著書桌前未關機的電腦,而我的身上,汗流浹背。



該寫的稿子自然沒有寫完,新的一天卻已再度來臨。不記得自己是怎樣上床的,不記得怎樣睡著,甚至不記得有睡過。



感冒未好。咳嗽、鼻水、暈眩。白天,處理版權、整理預算、聽DEMO、開會、開會。晚上,寫稿。有時候,跟歌手進錄音室,一整天在昏暗的空間裡,聽錄音、溝通、思索。半夜回家,寫稿,然後恍惚,不知道怎麼睡去的。



很多次,不知不覺地工作到午夜,糊里糊塗睡去,莫名的在清晨驚醒,喉嚨乾渴到覺得自己快死掉。時序入夏,汗水濕黏的感覺開始不離身,住處如烤箱一般,蒸騰著一種不安與急躁,我在烤箱裡孤獨地寫作。



忙碌,挫折,壓力,沮喪,自我懷疑。日子在平靜中推動,平靜裡一個埋著頭的我。



某天主管打電話來,關切地說,「加油!撐下去,就是妳的了!」其實我不了解自己,到底最後希望什麼東西「是我的」,我不了解這一切要達成什麼,好像就是面對一個無形、無可拒卻的使命,我被它推著走,背負著的都是,成就他人。當賣力走到終點,我可能還是一無所有。



但那有什麼關係。也許所有的一切,都在過程。那些點點滴滴的互動,無謂的小玩笑,毫無邊際的互相鼓勵。這終究是一個需要熱情的行業,我的熱情始終不滅。



沒有不快樂,沒有太灰色,只是生活。如同大多數人,在瑣碎的生活裡,掙扎出一個真實的自己。偶爾也會有些小感動、小激情,畢竟能在這樣的行業中挑戰自己,也是一種幸福。



很久沒好好和朋友聚聚,很久沒靜心寫一份屬於自己的創作,很久沒進行一次任性的出走。但沒關係,讓這樣簡單的事情,成為此時此刻我生活中努力的目標,也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2007年5月27日 星期日

感性掛帥的世界第一 ──《最危險的廁所與最美的星空》





記得之前在讀完石田裕輔的《不去會死》時,我心中就纏繞著一個疑問:「就這樣嗎?七年半的旅程,一本書就講完了?怎麼可能!」意猶未盡使我期待知道更多,畢竟那麼漫長的路途,若光是講在世界各地住過的旅館,恐怕就能寫成另一本書了。



果然不久之後,就看到了這本「《不去會死》續集」──《最危險的廁所與最美的星空》。不同於前作順著時間書寫旅程的一般遊記模式,這次石田裕輔以許多單篇獨立的章節,介紹在這段旅程裡,他自己心目中的「世界第一」。包括全世界最危險的旅館、最美味及最難吃的國家、最美麗的城市、最讓人火大的警察
等等。



「世界第一」是絕對的嗎?作者在序文就明確表示:「在這裡舉出的,不過是我心目中的『
my best』,選擇的基準百分之百出於一己的經驗與主觀,以及『好玩』。簡單講,就是以『幽默』為考量。」在內文中他也說明,很多時候,旅人自己對眼前景物、遭遇的感受,會受到外來因素影響。包括心情、身體狀況、天氣狀況、運氣等等。所謂的世界第一,並非絕對標準,而是相對標準。



我同意。每個人都會有他自己心目中的世界第一,而自身的經驗才是最有意義的標準。那是一種絕對感性的評判。只去過不到十個國家的我,讀《最危險的廁所與最美的星空》時,最心有戚戚焉的地方有兩處:一個是他對美國「紀念碑大地」的讚嘆;另一個就是他對中國的感受。原因無他,我到過這些地方,並且也有了我自己的評斷,再與石田的感覺相對照,閱讀就更加有趣。



為了體會石頭拔出於寬廣紅色大地之美,石田在「紀念碑大地」待了四天。當年我開車環美經過那裡,也曾拍下一張使自己感動久久的照片。那種片刻的震撼實在難以形容,除非真的身在其中,投入其中。石田說中國的廁所最慘烈、食物最美味,我也都曾有過深深的體驗。只是沒想到,去了一百多的國家的旅人,還是會將中國的這兩「最」列為第一。可見那真是無與倫比了!



另外令我印象深刻的一段,是石田提到他如何養成在如廁後「水洗屁股」的習慣,延續至今。事情發生在摩洛哥。某次他毫無選擇,必須融入當地的習慣,僅用水沖洗,卻發現獲得了前所未有的清爽感。從此以後他成為手指洗屁股的信徒,並對那些質疑他髒的人宣示:「只用衛生紙清潔的人才更髒,光用紙怎麼可能完全擦乾淨?」他還為此發表了一段關於衛生紙影響地球環保的言論,實在很有趣。



有很多的世界第一,都是在感性之中判定。旅途勞累之後,帳棚外見到的某個星空,也許就成為最美的星空;遇見夕陽餘暉的光芒映射在建築物上的城市,或許就成為最美的城市。這些感性之後的主觀判定,其實才是旅途最珍貴的收穫。因為那是獨一無二、只屬於自己的。沒人能搶走石田裕輔的世界第一,因為他真真實實有過那些經歷。



讀這本書相當愉快。輕鬆地跟著作者的單車軌跡走訪世界,看看各地的風土民情,體會他所描述的氣味、空氣、食物的味道、人民的模樣,都能帶領我短暫的離開眼前的現實生活。好像是懷抱著一個夢想似地閱讀著。這樣的旅程太浩大,我想那是我這輩子不可能完成的旅行方式,但是透過閱讀石田裕輔的書,我彷彿也在百忙的生活中,偷偷借用了一次那樣的人生。滿好的。





★ 
《最危險的廁所與最美的星空》   (2007‧繆思出版)

2007年5月23日 星期三

[MV] S.H.E. - 聽袁惟仁彈吉他





今天不是開心的日子,工作上發生不愉快的事。 



下午事情發生之後,我就一直在辦公桌前聽著歌、對著電腦發著呆。

開始思索為什麼要做唱片,

為什麼要進入一家公司體制裡,

為什麼要跟這些人攪和,

為什麼不好好堅持自己寫作的理想....

都三十歲了,還這樣不上不下的....

過去那些年的努力,到底努力了些什麼東西....



然後就想到早上看到的這支MV。

年輕人的模樣,年輕人的語氣,講年輕人的音樂的事。

其實它太淺白,幾乎已經鼓勵不了需要被下猛藥的我;

但是還是有一種感動。

或許,也就是那種淺白吧。





聽袁惟仁彈吉他

作詞:張簡君偉 作曲:張簡君偉 編曲:張簡君偉 和聲:S.H.E



1980年九月十四 他從媽媽的肚子跑出來

他應該是帶著害羞的表情來到這世界上

不然現在的他不會這麼悶 這麼悶 有夠悶 有夠超級的悶騷



從小他就住在士林區外雙溪的山腰上 那裡的公車其實不只兩輛好嗎

只是等公車半小時一小時才來一趟 錯過了真的會讓人覺得很慌張

每個朋友都嫌他家太偏僻 第一次去 居然還會感到害怕 喔拜託別鬧啦

環境優美空氣新鮮的好地方 好歹袁惟仁跟他老爸也曾經搬到他家樓下



想一想不是因為胖哥 他也不會跑來玩音樂做音樂 讓我唱他寫的假Hip hop

其實他的歌都很芭辣 不信可以上他的部落格去聽他唱一下



(喂喂 test test 呃 不好意思 由於 Key 定的太高 我們的副歌部分呢

就請當家花旦 Hebe & Selina 幫忙唱一下 來賓請掌聲鼓勵鼓勵)



*啦 啦 啦 靠著窗聽袁惟仁彈吉他 他認真創作的哼哼唱唱

 愛情傀儡征服和夢醒了都變成了主打 靠著窗半夜聽著袁惟仁彈吉他

 他認真創作的哼哼唱唱 一點一滴築音樂的夢想 就要像他一樣



#今年的他已經26歲 賣過的歌曲其實用兩隻手就數得出來

 但是他還是愛創作 愛音樂 愛愛愛 就像對岸很火的那首歌 老鼠愛大米一樣愛

 寫歌其實不容易 賣歌又要靠運氣靠關係 難得最好的歌 運氣好被公司保留

 但保留不一定會用 用又不一定會被打 就算變成主打 版稅可能又會 拖拖拖



△但是親愛的朋友 你們千萬不能放棄啊 你看他寫了這麼多 這麼多 說真的

 沒有中的歌曲至少一兩百首 成功的背後總是堆積著高高的寂寞

 你看我們SHE 努力 學習寫歌多久 如今才能聽到我們的創作

 音樂這條路 很辛苦 很寂寞 但是想一想 其實我們不貧窮



Repeat * # * △





★ 《聽袁惟仁彈吉他》詞曲作者張簡君偉的部落格:http://blog.xuite.net/alex.music/alexelva

2007年5月22日 星期二

台北‧忙碌‧病氣

一回到台北就生病。喉嚨劇痛,吞嚥困難,精神萎糜,渾身無力。

「很久沒生病了。」好像幾天前才冒出這樣的念頭,卻就生病了。

邪門啊....



今早七點起來看王建民,而自己其實整個是在恍惚狀態,眼睛都睜不開。

小王今天狀況也不好,投球不穩定;但他用絕佳的危機處理,度過許多難關。

「狀況不好,也要專業。」這是今天的啟發。



拿出筆記本,隨手為待辦的工作列表,

竟然洋洋灑灑就列了將近40件事。

哪來這麼多雜七雜八的瑣事啊....

再加上一一排進的會議,一想到我就頭暈....



連想回高雄的時間都排不出來。

台北,真是我的「現實世界」。

Welcome to the reality!!!!

我這樣笑自己的身不由己。



「忙碌是磨練呀!」朋友這樣安慰我。

此時我也想不到什麼磨練不磨練。

反正,這些事情不處理完,我心裡也不踏實。

就,話不多說,加油吧!

2007年5月19日 星期六

[KL] 超好吃



(我生平第一次到吉隆坡的第一餐,2005年10月,就是這個印度咖哩飯,超好吃)



在KL,最喜歡每天從錄音室收工之後,V會帶我去吃不同的美食。炒粿條、煎魚、雞飯、鴨飯、肥佬蟹...也真是肥死人啦!



他還擔心我不吃午餐。總是很體貼的提醒我:「明天要記得吃午餐喔!妳可以到飯店隔壁吃Roti canai(印度拉餅),超好吃。」

我:「好啊好啊!」

V:「一定還要配Teh tarik(拉茶),超好喝。」

我:「嗯,好。那Roti kosong指的是原味的餅嗎?」

V:「對!超好吃!」

我:「那若我想配咖哩呢?」

V:「就跟他說妳要什麼咖哩。不過沒有豬肉。可以選雞肉咖哩,超好吃。」

我:「Roti tisu是甜的嗎?」

V:「對,甜的,超好吃。」

我:「好。」

V:「啊妳看這個,Roti Naan,這是另一種小的印度餅,超好吃。」

我:「嗯。」

V:「啊我跟妳說妳早上可以點什麼,就是那個Roti pisang,它是加香蕉的,超好吃。」

我:「哦。」

V:「其實妳也可以嘗試那個酸辣麵,超好吃。」

我:「ㄟ,這麼多我吃不完啦。」

V:「還有那個福建麵,用醬油炒的粗麵,超好吃。」

我:「那個也超好吃?」

V:「對,超好吃。」

我:「....你還有別的形容詞嗎?」

V:「嗯......真的超好吃!」

我:「.......」



就這樣,我們進行了一星期的,超好吃之旅。

2007年5月17日 星期四

走訪草原上的英雄之誕生──《迭里溫‧孤山》





一直要到專心讀了幾個章節之後,我才豁然明白:這本以「蒙古」為主題的《迭里溫‧孤山》,其實不只是遊記,更是一次作者對傳說、對歷史、對草原、對自我內心潛藏的衝動的一次深入探尋。


原以為杜蘊慈和黃惠玲將如書寫她們的前作《地圖上的藍眼睛》一般,用好讀而感性的文字、真實而美麗的照片,描述一次蒙古壯遊的過程。然而她們顯然不滿足於此:距離上一本作品已過了六年,這六年足以幫助人有更多成長,增加了生命的體驗與厚度。《迭里溫‧孤山》不僅真實描述「尋找成吉思汗出生地」的旅行過程,更進一步以《蒙古秘史》裡的故事作為中軸,帶領讀者追隨著成吉思汗的傳奇,走一趟蒙古大草原。


這是一次全然「有意義」的旅行。並非漫無目的的流浪,也不為放鬆身心,更不僅僅是遊山玩水,而是杜蘊慈與黃惠玲經過許多年醞釀、計畫,前後探訪蒙古兩次(2004年和2006年),寫出的深度遊記。她們行前研讀了成吉思汗與蒙古歷史的相關書籍,使得旅行的每一個步伐,都有了厚度。


「迭里溫」在蒙古語裡指的是「牛的脾臟」,迭里溫孤山是一座不起眼的小山,盛傳為鐵木真的出生地。作者 到了這個地方之後,立刻被當地的情景所感動,便再也不懷疑傳說的真實性。鐵木真年少多舛,父親驟逝,母親在幾乎被認為不可能的處境下,含辛茹苦地於草原上撫養他們兄弟長大,也造就的一個草原上的傳奇。


《迭里溫‧孤山》的行文走筆,是作者在旅行蒙古中途,將遇到的人與風景,與《蒙古秘史》裡的故事互相參照寫成。《蒙古秘史》是蒙古民族第一本文字史記,詳敘成吉思汗的一生,由一位應與成吉思汗關係密切的同時代人寫成(最早成書於西元1240年),內容保存了蒙古口傳敘事的動人與真摯,後有中譯本問世。金庸書寫《射鵰英雄傳》時,就曾大量參考《蒙古秘史》裡的故事。


我自己對於蒙古的憧憬,正是源自從小閱讀金庸小說的深刻印象。綠草青蔥的塞外大漠,騎馬馳騁、彎弓射鵰的少年,英雄遠征的故事,深深觸動了我幼小的心靈。在《射鵰英雄傳》裡,金庸對於「結義兄弟」的描述格外生動,郭靖與楊康的情誼,某種程度上也對照了成吉思汗鐵木真與札木合的情誼。郭靖與鐵木真都重視結義之情,卻也都在最後被迫大義滅親。


我記得自己在讀到鐵木真最終為了成就霸業,親手處死札木合的的橋段時,幾乎流下了眼淚。金庸以非常感性的筆法,描述成吉思汗這樣的蓋世英雄,在終結幼年死黨的情義時,那種內心強烈的孤寂。這段故事,我又在《迭里溫‧孤山》中杜蘊慈的文字裡重溫了一次,這次她直接帶領讀者走訪札木合的出生地,將他的性格與鐵木真相對照,得出有趣的結論:札木合孤獨而沒有朋友,不如鐵木真懂得運用旁人的力量成就大業。


「十一歲在額嫩河邊初次結義;二十歲重逢,胸懷大志卻互不能容;現在歷經二十年血戰攻伐,彼此已是慢面風塵,一位創下自古未有的功勳,統治了從呼倫池到阿爾泰山的所有蒙古高原部族人民,另一位卻遭到最後幾名伙伴背叛,再無立足之地。這是《秘史》裡最動人心魄的段落之一。」(《迭里溫‧孤山》pp.74-75)


這段文字為故事寫下蒼涼的結局。無論如何,時至今日,草原上的牛羊依然肥壯、天空依舊蔚藍,但英雄都已消逝,獨留後人循著足跡走訪歷史,真正是所謂「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除了依循歷史故事,杜蘊慈與黃惠玲也在旅途中,遇見許多熱心樂天的蒙古人,與他們同行。除了上一本書《地圖上的藍眼睛》中就出現的蒙古朋友達娜之外,這次還有司機、嚮導、及在草原上偶遇的老牧人等。我喜歡他們在雨中參觀紀念碑,在草原上「坐地論事」、在帳棚中遇到大量黑蟲以致於整夜無眠的橋段,都真實地反映出蒙古草原上的生活情景。


比起六年前,杜蘊慈的文字多了更深層的思索。她不再只是描述旅途的過程,同時也有了更深刻的心理感受。兩次走訪蒙古,她終於歸結出自己喜好飄盪的理由,因為家人先祖都流著同樣的血液,讓她在旅途中找到更大一部份的自己。而黃惠玲的攝影裡,更透露出一種忠實的態度,沒有奇特的角度、豔麗的色彩、搞怪的構圖,她眼中的蒙古,就是真實而廣闊的一塊綠色大地。


與一般旅遊書「圖文交插」的排版迥異,我喜歡《迭里溫‧孤山》的編排方式:文字歸文字,圖片歸圖片。讀者在閱讀文字時,可以在每個章節中,專心地完整體會作者的紀錄,而不會被圖片干擾;章節之後,總是伴隨著大量的優美照片,帶有為文字留下「視覺暫留」的功能,更有雋永之感。由此也可以看出這本書的企圖:不只是一本旅遊書而已,它的副標「《蒙古秘史》額嫩河行記」,其實已經傳達出其「為史做記」的意念。


很高興看到《迭里溫‧孤山》這樣一本誠懇的遊記,真實紀錄與走訪了蒙古的傳奇。雖然它自覺性甚高的封面,擺明了不是要賣給所有人;但我想每一個願意將之拿起並認真翻閱的人,都可以在其中找到感動與樂趣,甚至有一讀再讀的衝動。


總有一天,我一定也要背上行囊,千里獨行地踏上蒙古草原,感受一次成吉思汗的「迭里溫‧孤山」!





★  《迭里溫‧孤山》   (大塊文化出版)

★ 杜蘊慈+黃惠玲 作者部落格

★ 金庸《射鵰英雄傳》後記

[KL] 榴槤初體驗



(「干腰」指的是榴槤的一個品種)



到過東南亞國家很多次,從來沒有吃過榴槤。不是不敢吃,而是根本沒機會去嘗試。平常聽了很多人說,榴槤很臭,榴慩很難吃,榴槤很噁心...不知不覺我好像也就這樣相信,也就懶得去證實。



今晚收工回飯店的路上,V說要買榴槤,強力推薦我吃一口。「我們馬來西亞人都很愛!妳一定要試試看!」他說。



賣榴槤的老闆很熱情,熟練地把榴槤對半切,露出果肉,然後指示拿著相機的我快點拍照。於是我才知道,原來榴槤是這樣吃的:切開硬殼,吃裡面幾小塊黃色的、軟軟的果肉。



V抓了一塊給我,我碰了一下驚叫:「啊!是軟的!」遲疑著,小心地咬了很小一口,柔軟的黃色果肉,像是豆沙包內餡的口感,卻帶著一種濃郁強烈的、不知如何描述的、榴槤的味道。



那味道,是香的。奇特的感覺是,我覺得我「吃」到了香味。香味不是應該是嗅覺嗎?我卻在味覺裡體驗到了香味,好新鮮。豆沙般的口感,香香的味覺,多咬幾口時就產生了一點乾澀感。



我就站在路邊的水果攤前,咬著一塊榴槤果肉,進行著我的榴槤初體驗。那味道,說不上討厭,可也不是喜歡,就是,特別。而此時此刻,馬來西亞馬路邊的水果攤,配上這樣的味道,剛剛好。



「馬來西亞人有九成都超愛榴槤!」V開心地說。我好不容易咬完那塊枇杷大小的榴槤果肉,那香味氳在口腔裡,其實我難以明白為什麼會「超愛」這種味道。我想,這大概就是文化差異吧。



「榴槤一點都不臭啊!明明是香的,為什麼大家都說臭呢?」我不解地問。

「對啊!它一直被誤解了!所以你要幫榴槤平反!」V激動地說。



在活了三十年之後,終於吃到了榴槤,而且我並不怕它的味道,這令我感到得意。看來,我還是有潛力去世界各地流浪的。勇於嘗試各種食物,去尋找我自己認為「臭」的東西。



回飯店上網,與朋友們討論榴槤。「我不敢吃!」得到大部分這樣的結論。頓時之間竟然覺得自己很特別,還高興了一陣。其實想想,為這種事開心,我真是個無聊人...





2007年5月15日 星期二

[KL] 人生第4次冰雹在吉隆坡highway上



(2007/5/14 KL highway) 



14日下午在吉隆坡的highway,前往我下榻酒店的路上,下起一場暴雨。

雨勢以極為誇張的姿態,打上車身,模糊了車窗玻璃,將眼前的視線刷成一片白茫茫。

我正打算說些什麼表示驚嘆這場雨,突然聽見劈哩啪啦聲響,緊接著就是司機的大喊:

「哇!冰雹!好大顆!妳看!妳看!」

果然,我見到數顆嬰兒拳頭大小、雪白色的冰塊,倉皇地掉落在擋風玻璃上,撞上車前蓋,滾落地。



「我在吉隆坡開了十幾年車,從來沒遇過冰雹!」司機興奮地說。

「真假?雨也沒那麼大嗎?」我問。

「雨常常有,但也很少這麼大的。冰雹更是沒見過。妳可以去買馬來西亞的樂透了!」司機調侃。

「這麼稀奇?」

「對呀!說不定,妳會有好事發生喔!」



謝天謝地,好事發生。

那就保佑此行,錄音順利,結果滿意吧!



一個小時前,從機場出來時,還是豔陽高照,藍天白雲,襯著青翠綠葉,典型熱帶風情;

一小時後的現在,狂風暴雨,打雷閃電,外加冰雹墜地,空氣陰冷。

這就是馬來西亞的天氣。隨性、出其不意。



是我人生第4次遇到冰雹。

第1次是國中時期,在高雄的壽山上,教室裡,唸書唸到一半,一場冰雹,把全班同學都吸引到了窗邊。

第2次是大學吧,在台北。

第3次是在美國Iowa City唸書時,一個朦朧的早晨,夢迴冰雹

第4次在大馬的highway上。



我們在暴雨裡緩慢前行。塞車以及水氣茫茫。

我吃著剛剛在賣場買的肯德雞雞腿堡。馬來西亞的,特別好吃。

進了飯店之後,雨停了。

天是陰的。打開窗看出去,遠山與積厚的白雲。



清理桌面,整理出一個工作環境。

上一次來錄音,2005年10月。時光飛逝。

這次再度來到這裡,人事已非。

又是一個新的開始。



2007年5月13日 星期日

[生日] 30





結果是,沒有西藏,沒有流浪,沒有實現的夢想,沒有陌生的地方,

沒有值得說嘴的一丁點與眾不同,沒有任何特殊的放縱瘋狂;

我的30歲生日,極其平凡地,

在一餐摩斯漢堡、與好友桀齊的一個簡單下午茶、一部《蜘蛛人3》、以及一次按摩之中,

安靜地度過。



想來好笑。

從兩年前就開始計畫,殷殷期盼著30歲生日那天,一定要站在一個不一樣的地方,

像是,西藏的布達拉宮,像是,阿拉斯加,像是,金字塔下....就算是大理麗江,也好。

想著,要完成一次偉大的流浪,在一個陌生的地方飄著飄著,

過一個異鄉的生日,壯烈地告別年輕....

結果都沒有。



我依然待在台北,並且俗不可耐地,整個被淹沒在繁忙的工作裡。

生日前兩天,才從香港回來;生日隔天,又要風塵僕僕地前往吉隆坡。

就連生日這天,想去一趟九份,都累得提不起勁。



30,可怕的數字。

但其實想想,也不過是個數字罷了。

MSN上遇到馬導,她說,30-35是女人最美的時候。

我說,應該是開始加速變老的時候吧?

馬導說,不,35歲之後才加速變老,妳還有五年。好好享受。

「30歲很棒。成熟了,學的東西都懂了,什麼都開了,跟家人的關係也會更親密。」她說。



也記得一個朋友說過,30歲是很棒的。

因為是資源、人際關係都成熟,可以開始往前衝的階段。

是另一個階段的開始吧。



這一年的感想很多,深刻感覺到自己心理的快速成長。

思緒更加穩定,與人的距離更加圓潤,而同時,也更孤獨了。

上帝造人,真的有趣。

人到三十,就真的會起一些變化。不管你願不願意,都無法逃避。



年紀越大,更了解人生其實是被動的。

我們都在被動地承受,命運的一切。

只希望在越來越被動的心態裡,我還能一直保有對夢想的執著...



今年沒收到生日禮物,於是自己給自己去買了一個錢包,鼓勵自己。

努力賺錢、用力賺錢。有錢才有夢想。

這就是三十歲的實際。



今年生日,也跟母親節同一天。

沒有時間回去陪媽媽,跟媽媽通電話,想哭....

「出差回來,一定回去陪媽媽!」只有這樣子,讓自己釋懷一些....









2007年5月11日 星期五

[HK] 香港7天





5/3-9 在香港。四場演唱會,同樣一群人,一個目標,一起走到了這裡。



我的工作是PA台上的字幕機。站在制高點上,遠望著一次淋漓盡致的演出,台上台下瘋狂起舞,光影、爆破、節奏、搖滾樂,都千里迢迢地到了這裡。



想著,這五個大男孩,這背後的一群人,花了多少時間、多少努力、多少日以繼夜的再接再厲,才能夠飄洋過海,築起這一座璀璨的舞台;我開心有這樣的緣分,此時此刻,見證他們的汗水,與他們一起跳躍。



十年後,彼此會在哪裡,誰也不知道。台上的這群人,將通往一個更必然的人生;台下的這群人,將走出一條更自我的路。彼此在人生的這個階段,遇見了,碰撞了,再分頭前往未來的旅程。也許不能永遠在一起,但是心中都已經有彼此的記憶。



我深深的喜愛這種,人生裡,陌生的人與人之間的撞擊,這種彼此的吸引與分享,彼此再整裝上路。這種難以言說的緣分。我覺得這是命運最珍貴的禮物。





而那個唱歌好甜的女孩,唱〈分手快樂〉時哭了。台下千千萬萬的人,齊聲、溫柔地、替她把歌唱完。我的手冒著汗,順著音樂的流向,按著字幕。一句一句的歌詞,浮現出來,講述著一份心酸的釋懷。眾人也進入了這個情緒,在偌大的場館裡歌唱。這是音樂的力量。



女孩的心裡,該有許多複雜的情懷吧。她在紅館的第一場,多少人夢寐以求的第一場,經過無數次排練的第一場,終於完成。許多人唱過她的歌,她現在當面唱給許多人聽。



而我發現自己異常冷靜。距離是遠的,卻很近地參與著這場演唱會。神奇的感受。





在香港七天,是我在香港待過最久的一次。這個城市對我有種特殊的魅力,無論什麼時候來,都覺得愉快。儘管它狹小擁擠、國語難通、紛亂失序,我還是很愛走在香港的街頭。



也許是因為太熟悉的電影場景、美味的食物,也許是因為高樓與海洋的近距離,也許是因為朋友,也許更是因為,那年第一次來香港時,有過美好的記憶,那記憶便與一個人,同時存在我腦海中,成為一種永恆的美好。



這次來香港,也發現自己老了。慶功宴懶得吃,工作流程很熟悉;出去就具有購物的慾望(以前沒有),減少了四處遊蕩的動力(以前很愛),而粵語則一樣沒什麼進步。



年老就是一個「發現自己變得處變不驚」的過程吧。



七天的時間感覺漫長。回到台北,又要開始急急準備下一段行程。母親節與三十大關順勢逼近,工作上繁瑣不斷,這個月份的我的心理狀態,是混亂的。但無所謂,一切都是要過去的。





(2007/5/4 五月天在紅磡)

2007年4月29日 星期日

孤獨的修行

這幾天深深感覺到:寫作與運動這兩件事,對我來說,都是孤獨的修行。



一週以來把自己埋在寫作的情緒裡,沒來由的非常憂鬱。

寫不出來就是寫不出來。

為了一個適切的句子,貼切的主題,絞盡腦汁好多天,沈迷與失眠。

看DVD、騎車在街上漫遊、網路上亂晃、無意識地聽著歌...都解決不了思路的困境。



把手機關掉,MSN不開,感覺自己好像潛入了深沈的孤獨之海,拒絕與任何人溝通。

深深地埋在靜默的某種情境裡,試圖用文字去勾勒、去表演,

但大部分時間,都在虛耗。

最後即使真的寫出了什麼,也可能被別人輕描淡寫的一句話打槍。

漫長的修行。



運動也是。

一個人,踩上跑步機或潛入游泳池,

獨自面對自己無言的時光。

忍受所有的不耐、堅持那些看不到結果的理由,

孤獨地跑著、游著。



修行。

一個人追尋著一個遙遠的目標,

一個人忍受著冗長的過程,

一種孤獨的修行。



也許我終究能完成什麼,也許不能;

但至少在過程裡,

有種全然自我的暢快。

或許,那也正是令自己深深著迷的感覺吧。

2007年4月24日 星期二

感人的滾地球

雖然前夜壓力大而失眠,

雖然連續兩天的瘋狂會議和稿子,

雖然今早快五點才睡,

七點鐘還是要起來準時看王建民今年第一場上大聯盟的比賽。


打開電視,

看到小王站在投手丘上,

專注的眼神與平和的神情,

造成第一個滾在三游間而被刺殺的出局時,

我激動的想飆淚。


激動得有點好笑,不過只是一個滾地球出局罷了。

但這是等了大半年之後,

王建民今年的第一場正式出賽。


中間經過了好多風波,

多少人的臆測與分析,

多少人的期待與看衰,

大部分時候,他用沈默表現了他的專注。


反正,不管外人怎麼說,

只有當他上場好好投每一場球,

這一切都才有意義。


所以,雖然這幾天真的心力交瘁,

但犧牲睡眠看一場王建民上場的球賽,

對我來說還是很值得。

我需要那樣的,精神激勵。


今天小王投得還可以,

但運氣差了一些,

洋基的打擊、牛棚都沒幫忙。

他投了6.1局,4分責失而拿到敗投。


但這只是一場比賽罷了,來日方長。

就像我所熟悉的,

每一次作品出去面對檢驗,

都是一種考驗心臟強度的抗戰。



「只有自信,才能扭轉逆境。」

王建民的一句廣告詞這樣說。



(每次看完小王比賽,總是寫著這樣無意義的自溺文章....)XXXD

200首demo之後





幾天來聽了200首demo,今天開了6小時的會,

在你來我往、去蕪存菁、厚此薄彼、亂七八糟的過程之後,

眾人終於暫時有了若干意志不堅定的結論,

同時我整個人也完全在意料之中地,呈現一種恍惚的狀態。



騎著車回家的路上,像是遊魂一樣地飄著,

腦子徹底的,空白著。



原來呀,這世界上有那麼多人在寫著歌。

原來呀,一首歌要出線有如此多的變因。

原來呀,我的運氣其實還是有一點不錯。



相當的疲累。

但在疲累之中,也有些自虐性的滿足。

終於參與了一次,一直很想參與的會議。

雖然它將通往一個,醞釀我的長時間極度疲累的方向。



疲累是好的。自虐是好的。學習是好的。

莫名又想起,12歲那年第一次用自己的錢買了一卷卡帶,

反覆聽完那裡面的十首歌的感覺。

從來沒有想過,有一天,我會參與一張卡帶裡,十首歌的,從無到有。



從無到有耶。多麼神奇。

雖然一個很美好的年代,已經遠去。

但我還是要用現在的工作,緬懷一個溫暖的過去。

畢竟,依然有好多好多的買CD的人,正在他們的「小時候」階段裡。



希望他們長大以後,也會有一些懷念...

2007年4月21日 星期六

寫詞爆炸

一起床就給你寫詞,四小時寫不出一個字,

唯獨那昨日混七混八終於在公司想出的歌名,陰魂不散地在腦中盤旋。

我很確定,這是絕對屬於你的一句話。

可我找不出一個完整的故事給你。



曾經非常了解你,

現在卻要花很多的時間去找回你的樣子。

我想著,

你一定說過這句話,

在這些年我們所錯過彼此的年歲裡,

你曾跟某人,在某些情境,或者,與自己,如此對話。



但那是我不曾參與的故事。

我寫不出來。



我在這個燥熱的週六午後,

忍受著對面新大樓施工的細碎噪音,

窮困地窩在這城市破舊的一角,

徒勞無功地給你寫詞,

直到整個身子瀕臨隨腦漿爆炸。



我扭曲著臉、緊蹙著眉,檢視著過去的痛苦與慌張。

那些情感的邊界,那些一去不回的再見,

那些我所以為的後來卻完全無所謂的畫面。

我卻還是什麼都寫不出來。



或許今天並不適合給你寫詞。

我這樣下了逃避的結論。

在今天的清醒即將要慢慢消退以前,

在我的一切爆炸以前。

2007年4月19日 星期四

進度使人感動

有點忙碌,兩個製作案在跑,一本書在編,一張唱片發行前的行政手續,還有一些外稿。

事情一多起來,最怕的就是「卡住」。當所有事都停滯不前,心情也會悶。

所以我總是很努力的,希望每件事都能有進度;可有時候需要同事幫忙的事,就不是我能控制的。



今早起床,昨夜沒睡好,有點暈。

做了亂七八糟的夢,夢裡很多事情攪在一起,如同我混亂的現實人生。



拿起手機看到同事在清晨五點半傳來的簡訊,說她已經把照片整理好,要我去錄音室拿。

已經不抱期待的事,有了迅速的進展,剎時激勵了原本有些意興闌珊的我。

而且,簡訊裡的言辭是溫暖的。讓我覺得:有這樣的工作伙伴真好!

前兩天她看出了我不明顯的沮喪,我知道,她是希望這樣能讓我振奮一些。

雖然她又熬到早上沒睡要去趕飛機...



打開電腦,又收到另一個同事的email,說他弄好了詢價單。

這又讓我感動一次。

因為他這兩天其實很忙,但還在出國前,記得我拜託他快些處理的事。



於是,有了這些好伙伴的幫忙,在週末以前,我又可以讓事情往前推進。這令我振奮起來。

雖然都是很小的事,可那是一種有運轉的感覺。這種感覺對我很重要。

說起來,每個人也只不過在做他分內的事罷了,並不是誰刻意在幫誰。

但這樣已經足夠令我非常感動....



又一週要過去。

而我的步調依然不太穩定。

覺得自己的世界漸漸縮小。想做的事很多,但是時間很少。

開始在想著需要「選擇」。

必須要暫時放棄其他,才能讓眼前雜亂的步伐穩定下來。

畢竟我不是天才。無法一次把所有事情都做好。

只求在這個階段裡,學到所有我該學的東西。



想到雨生說過的一句話,也用來勉勵自己:

「學習,是我唯一連續做24小時也不會累的事情。」

2007年4月16日 星期一

底線

這一年以來,挫折多一些,經歷多一些,比較知道如何調適自己。

每次遇到很沮喪的狀況時,我都會想:我的底線在哪裡?

眼前的處境再艱難,只要知道底線,似乎就有了靠山,靠山使我產生勇氣。



反正,一旦碰觸到了底線,大不了就放棄一切,重頭來過。

反正,本來也就是從一無所有而開始的。最不濟,也只不過回到最初罷了。



就像是以前有個歌手朋友常跟我說,

每次她對事業有壓力時,就想:不紅,大不了再回去當助理。

在以前的師父那邊,總有個人在等著她。

如此這般,面對眼前的處境,就沒那麼害怕了。



後來,那位歌手朋友當然沒有回去當助理,

可我知道那種給自己勇氣的方式。



這兩天,經歷了一些糟糕的感覺,

讓自己的信心受到影響。

想著,也許我永遠都無法達到那樣的程度。

也許我永遠無法完成夢想。

也許我就是碰觸不到那樣的精彩。

也許我永遠都只能這樣...



但是,有什麼關係。

反正,本來就沒有過這一切。

何必一定要擁有一切。

離開那一方狹小的空間,我還是我。

再走出去一點看到藍天,我還有整個世界。



在這裡追求不到的東西,

或許別處有更美好的風景。

只要知道自己的底線是,隨時可以離開,

對於眼前也就能更加坦然。

[MV] Linkin Park - What I've Done

 



Linkin Park的新歌MV。看到覺得真是感動。末世的氛圍,紛亂的世界,芸芸眾生,莽莽乾坤,我們做了什麼?我們到底做了什麼?

當我們在這裡衣食無虞,世界的另一端有人飢寒交迫;當我們在這裡坐享其成,有人在另一方坐困愁城。

這樣的畫面切換,配上Linkin Park強勁的吉他與節奏,高亢激昂的嗓音,整個渾然天成為一種末世的情緒。

這樣用音樂表達的自我檢討,比說再多話、寫再多文章,都還要有力啊。



What I've Done



In this farewell,

There's no blood,

There's no alibi.

'Cause I've drawn regret,

From the truth,

Of a thousand lies.


So let mercy come,

And wash away…what I've Done.



I'll face myself,

To cross out what I've become.

Erase myself,

And let go of what I've done.


Put to rest,

What you thought of me.

While I clean this slate,

With the hands,

Of uncertainty.


So let mercy come,

And wash away…



What I've Done.

I'll face myself,

To cross out what I've become.

Erase myself,

And let go of what I've done.


For What I've Done


I'll start again,

And whatever pain may come.

Today this ends,

I'm forgiving what I've done.


I'll face myself,

To cross out what I've become.

Erase myself,

And let go of what I've done.

What I've done.

Forgiving What I've Done.

2007年4月15日 星期日

上班兩週之how far we've come



(2007/4/1 台北信義威秀)



轉眼上班已兩週,忙到沒有時間寫網誌,運動的作息整個被打亂,生活重心完全轉移到公司的那一方空間裡。



電腦整週都放在公司沒有帶回家,我終於變成一個「下班之後只想遠離電腦」的人。



每一天都是新的練習。對內要熟悉這家公司的運作方式,對外要建立起我職務上的聯絡網。要將工作內容組織好完整體系,方便以後製作案的運轉;同時還要學習製作行政的流程,以及歌曲版權一切相關事務。



麻煩的是,沒有人可以教我。所有的事情我得自己去摸索、自己去詢問。靠著過去在這個行業裡的經驗,自己去判斷、找答案。每天到公司都有各種不同的瑣事出現,在瑣事裡,我要求自己的效率。行政是繁瑣的,但效率是有意義的。



此外,還要收歌、選歌。聽不完的demo,下不完的判斷。而且,是沒有標準答案的判斷。當判斷沒有標準答案時,只剩下能夠說服自己與說服別人的理由。選上一首歌,理由是什麼?夠不夠自信?至於,選得對不對,沒有答案,答案或許只在未來的銷售成績裡。



平時習慣於批評其他人做的唱片,但到了自己要下判斷時,我跟其他人一樣猶豫。我們都是一樣的。在這個行業,這個時代,我們都是一樣不確定。或許到最後,還是只能選擇相信自己。



除了製作案,這陣子還忙新書的編輯部分。全心投入大量照片的篩選,以及稿子的修改,努力趕月底的印刷。



當然還有永遠不能停止的寫作與閱讀。修完一首舊的歌詞,完成一首新的歌詞,裡面有我自己的故事。終於寫了我自己的故事。每次人家問我歌詞裡在講誰的故事,我都說是朋友,別人不相信,可我沒說謊。這一次,是自己的故事,漫長的故事,到歌詞裡只剩下幾句話了。



回頭看一看,其實是很充實的日子。猛然就發現自己暫時忘卻了一些瑣碎的情感問題,也不去想過去與未來如何了。我認真地活在現在,專注眼前的工作與創作。



截至目前為止,除了對於自己運動的作息需要想辦法調整之外,這個工作,我還挺喜歡的。



早上看ESPN,介紹今天是道奇隊Jack Robinson的紀念日,全部道奇隊員都穿上背後42號的球衣比賽。轉播員說,他讓我們記得,How far we've come, and how far we still have to go. 我深深覺得,這也是我當下對於自己人生狀態的心情。路途漫長,但穩穩向前。

2007年4月8日 星期日

牽著拉不拉多的大嬸

話說,繼去年七月慢跑怪老頭的鼓勵之後,

今天傍晚在眷村慢跑,我又遇到了牽著拉不拉多的大嬸。



大嬸人長得不高,約莫四十歲上下,頭髮短短,身材圓潤,穿著新潮緊身的運動衣。

她總是在傍晚時刻,牽一條米白色的拉不拉多大狗,一人一狗,精神抖擻地在眷村進行快走運動。

幾個月下來,我發現她的身材產生明顯的變化:真的越來越瘦了!連腰身都開始出現...

這樣的畫面,真是給了我莫大的鼓勵。



我跑步時會經過她,她常帶著愉悅的笑容,抬起手,跟我說聲:「嗨!」

在第一次招呼之後,我們就好像認識了。

每次跑步時相見,都會彼此「嗨」一下,有時候我還喜歡繞著她的拉不拉多轉,逗弄一下。



今天去跑步,又見到大嬸,一如往常地牽著拉不拉多,容光煥發地大踏步向前邁進。

我從她身旁經過,照例露出和善的微笑,準備「嗨」一下...

沒想到,當我轉頭與大嬸照面時,

她突然板起臉,瞪大眼睛,以責備的口吻說:「耶?怎麼那麼久沒看到妳來跑?」



呃....剎時,我楞了一下,到口邊的「嗨」縮了回去。

大嬸好嚴厲,好關心我的動態,她顯然對於我疏於跑步而感到不滿,

因此打算告誡我這個懶惰的死胖子,要持之以恆,不該輕易懈怠。

這樣想著,我頓時無比感動,連素昧平生的大嬸,也激勵著我的慢跑...



於是我轉過頭去,跟大嬸回報說:「ㄟ,因為我在台北啦!回高雄才會來這裡跑...」

大嬸聽了,似乎有些失望,「喔」了一聲,點點頭。

我想,每天這樣牽著拉不拉多快走的大嬸,也是有點寂寞的吧。

能夠看到熟悉的人,即使不那麼認識,也算是一種溫暖。



戶外運動就是這麼有趣的事,即使是自己一個人進行的運動,

也會在固定時間遇到固定的人,大家帶著心照不宣的默契,

互相打個招呼,然後繼續默默進行自己的活動。

那是一種真正的「同好」。



我又慢慢地跑著,揮著汗,離大嬸和拉不拉多遠去。

想下次遇見她,又不知道是幾個星期以後了,心裡竟然有一點點惆悵。

其實有時候來跑步,沒遇見大嬸,我也是會在心裡犯嘀咕的。

好奇妙的感覺。

她莫名其妙的撞進我的生命,也無法預知哪一天起就會開始消失不見。



我想我會一直想念她的笑容吧。

在我的眷村跑步歲月。

2007年4月7日 星期六

《愛情決勝點》(Match Point):運氣決定人生




我常覺得觀賞運動競技,總能最直接看見人生的影射。棒球打擊者敲出一顆飛到圍牆外的球,在分隔界外與界內的那根細細的桿子前飄,往界內偏一點,是得分的全壘打,往界外偏則只成為一顆無關緊要的界外球,而這樣一桿之隔,差別可能就是整個球隊的輸贏,運勢的逆轉。又比如投手投出好球帶邊緣的球,遇到某些裁判會被判好球,某些就會判壞球;而天知道在你最需要被判好球的時刻,遇上的是哪一種裁判?



在那一線之隔、一髮之際,身為打擊者或投手的你,球已出手,奔向它不可知的命運,它要飛到全壘打牆外或者只是界外、在本壘板前會遇到怎的裁判,你完全無能為力。那一刻,無關技術,只有運氣。就好像人生,很多時候,升遷或發財,成名或成功,無關能力,取決運氣。



在伍迪艾倫的這部《愛情決勝點》裡,電影一開場,他就用網球彈上分隔網的那一刻,往前掉或往後落,來隱喻運氣的決定性。「好運比好心重要。」(I'd rather be lucky than good.)一句話講完全片的題旨。在正統的奮發向上的人生哲學裡,我們學到努力勝過一切,命運掌握在自己手裡,夢想得靠自己拼命去爭取才會有成就…這些天經地義的理論,成為支持芸芸眾生活下去的力量,多少人(包括我自己)靠著這些鼓勵,日復一日地一再確認人生的意義,是勇敢追求、邁向光明。



但伍迪艾倫可不這麼想。他拒絕為教科書中理想的人生哲學包裝糖衣,也沒興趣激勵世人迎向陽光(那是好萊塢的工作);他硬是要揭開人生的真相,說明努力不一定能成功、人的物質貪婪勝過情慾飢渴、真愛往往抵擋不了現實殘酷,以及,你別不信邪,單靠好運氣就能形成「完美犯罪」。



聽來頗令人沮喪,但從伍迪艾倫絕妙的劇本裡,竟令人察覺不出明顯漏洞每個角色都是殘缺的(世上又何嘗有十全十美之人?),以不同手段滿足自己的慾望,有的甚至不惜傷害他人。故事前段彷彿只是說明愛情與權力的複雜,結尾半小時則峰迴路轉,成了驚悚片,但每一步都說明人生的巧合與運氣,有多大的影響力。



《愛情決勝點》的故事敘述兩個「外來者」嘗試打入倫敦的一個上流社會家庭,卻走向不同命運。出身寒微的克里斯威頓,來自愛爾蘭,默默無聞的網球教練,因為覺得網球不可能打出什麼名堂,輕易放棄他的職業網球夢。克里斯來到倫敦,和富家子弟湯姆休威結交,迎娶了他的妹妹克莉,同時進入其家族企業擔任重職,從此平步青雲。



另一個來自美國的女孩諾拉,運氣就沒那麼好了。她和湯姆拍拖,但在母親強烈反對下,湯姆還是拋棄了諾拉。諾拉一心想要成為名演員,卻屢屢遭挫,她堅持著夢想卻看不到未來。離開湯姆之後,她繼續奮鬥,生活潦倒。



克里斯第一眼就愛上諾拉,即使結婚了,仍與諾拉偷情。當諾拉終於懷孕,並強迫克里斯與克莉離婚時,克里斯終於必須面對他與諾拉的感情到什麼程度,願不願意為她放下現有的一切。愛情、情慾、事業、家庭,在他心中展開拉扯。最後他下了一個決定,也為影片帶來難以預料的高潮,伍迪艾倫的冷靜與幽默,鉅細靡遺地展現在最後的三十分鐘。



就因為一枚戒指在河岸欄杆上的彈跳,影響了整部電影的結局。就是因為運氣之差,有人平白無故喪生,有人犯罪之後依然逍遙法外。是非對錯、道德評判都不是這部片的重點;甚至,人在面對貪婪與情慾時的掙扎,也不是導演要講的主題。看到最後,當每一個產生誤差的環節都有邏輯可以解釋,而那結局又是如此的「反常」時,恐怕我們會發現,那個倒楣的女主角,其實才是我們身邊最常碰到的人。



努力決定人生嗎?君不見多少人汲汲一生而無所成,多少人在成與敗的分界線上無功而返。伍迪艾倫用一部電影,講四個人的戀情關係,從頭到尾只想說一件事:運氣,決定人生。

2007年4月6日 星期五

《超速先生》(The World's Fastest Indian‧2005)





一個六十多歲的紐西蘭老先生Burt Munro,人生的夢想就是享受速度的感覺。他騎著一台老式的「Indian」摩托車,經過改裝後,可以跑超過時速一百英哩,騎的時候他整個上半身幾乎跟地表平行,以減少風阻。他年紀很大了,人也窮,但還是很想遠到美國猶他州的鹽原上去飆車,追求超過兩百英哩的極限速度。鄰居小男孩問他不怕死嗎?他說:「能在一瞬間超過所有人的感覺,比平凡一生來的好。」



《超速先生》改編自真實故事,Burt Munro是62歲的人了,卻有著18歲青少年的夢想,但還真給他完成了,創下201.85 mph的世界紀錄,至今無人打破。他一個人住在紐西蘭鄉下,似乎沒有任何家人,每天只與一輛1942年的老機車為伍。他有很多怪癖,在檸檬樹下尿尿(說是不要浪費給樹的肥料),不愛除草(逼他除他竟然乾脆用燒的),借鄰居的切麵包刀來刮輪胎…他對這些怪癖的執著,等同於他對追求速度的執著。



Munro好不容易抵押房契,籌足了錢,千里迢迢往美國而去。這一段有公路電影的味道,他花250美金買了一輛老爺車,後面拖著他的老機車,開在加州的沙漠上要去鹽原。在路上遇到一些人:帥氣的修車婦人、好萊塢汽車旅館的櫃臺人妖小姐、搭便車要去打越戰的青年軍人…等等,Munro用一顆好奇的心面對他第一次來的美國,與遇到的人的聊天、互動,表達了他對夢想的期盼。



我想到一句話:「當你有夢想,全世界都會起來幫你完成它。」在許多好人的幫助下,Munro真的一步一步走向他的終點。整個過程充滿了人性的溫馨,和一個人的堅強意志所給周遭帶來的感動。



安東尼霍普金斯演出Burt Munro這個角色,是我看這部片的主要原因。這位演活《沈默的羔羊》中的「食人魔」(Hannibal Lecter)與尼克森總統的老牌演員,這次卻演出一個可愛卻執拗的老人車手。比起傑克尼克森,他多了一點親切,少了一點怪胎性情,霍普金斯的自然樸實原來也是迷人的。看他簡單說著老人的哲學,以及高興時隨意跳起的舞步,都鮮活得很。



是個動人的故事,影片卻拍得不太煽情,出生在紐西蘭的導演Roger Donaldson,用很平實的方式講了這樣一個老車手的故事。假日午後拉老爸陪我看完這樣一部電影,心裡也深深期盼,擁有騎單車環島的夢想的60歲老爸,能做到他想做的事,我們都會努力幫助他。

2007年4月2日 星期一

First Day On Duty





「什麼?上班?黃小婷,妳竟然妥協了!」朋友疾言厲色的這樣對我說,那個語氣彷彿我背叛了全世界。



妥協嗎?老實說,在我決定去上班的整個思考過程裡,並沒有這兩個字出現在我腦海。真的不是因為妥協。不是因為當自由工作者活不下去了,才不得已去上班。事實上,前幾天我計算我的財產,由於去年下半年的拼命寫稿與認真接案子,目前我已經可以去深山裡住一年而不用工作。



選擇去上班,理由其實也很簡單:此時此刻我的人生狀態,就是最想跟這家公司的這一群人,好好做幾張唱片,好好相處一段時光。這樣的意念,在當下,暫時大過了隱居寫作、流浪、旅行、電影等其他雜七雜八的事情,於是就順利成章地成為一個in house工作者,一個做唱片的音樂行業人員。



我依然問心無愧地,在做自己想做的事。



之前也有過掙扎,求教過幾位長輩。一位跟我說:「妳太迷信自由了。」另一位跟我說:「在公司的好處,是妳可以碰到一群有趣的人,做一些有趣的事。等有一天,這些東西沒有了,妳再離開不遲。」還有一位說:「創作是做夢,跟生活經驗扯不上太多關係,愛做夢,就會想要創作。去公司上班是另外一件事,需要安頓生活或是需要人群或是一個集體的夢想需要靠大家一起來實踐,不要把這兩件事情混在一起,成為一種兩難的選擇。」



這些建言都深深影響了我的決定。於是,在我最後選擇去上班的同時,我發現我已經更了解自己--我要寫作,我要做唱片,我要認識很多朋友,我要累積生活經驗。這些對自己的再確定,一步步引導我走向一個全新的人生。我喜歡這樣的感覺。





今天是第一天上班。心情很特別,但沒有太多意外。因為人都是熟悉的人,環境也並不太陌生,連做的事情也跟從前沒有兩樣,只是現在我擁有一個辦公桌,而我可以在上面放置一個好友a幾天前從紐約帶回來送我的王建民公仔。



這個工作會做多久,我不知道。也許幾週,也許幾個月,也許更久。而我決定我所要努力的目標就是:在我離開它的那一天,我是帶著驕傲,而不是遺憾。

2007年3月31日 星期六

這些人



(2007/3/21 淡水漁人碼頭)



昨天在半天之中碰到一些人一些事,覺得有趣。



傍晚見了一位替許多明星化過妝的化妝師,他想出書,找我討論看看有哪些作法。我們約在微風二樓的星巴克,他抱著兩隻可愛的杜賓狗來給我看。一黑一黃的杜賓狗,捲捲的毛,一雙無辜的眼睛,一見到食物就蠢蠢欲動,在桌面、椅子爬上爬下。我以拙劣的姿勢抱著狗,感覺牠溫暖的體溫,和輕輕跳動的小心臟,那種觸感,是真實的。



環境不好,現在出書根本賺不了錢,我問化妝師,出書的目的是什麼?求名?求利?求名不必要出書,求利更加不可能,他化一天妝應該就能賺回整本書的版稅了。而他說,因為想要做這件事。這應該是一個最好的理由。我想著,如果是這樣的話,這本書我要盡力幫他忙。



這一年我益發了解,自己是不太可能藉由單純的文字工作,賺得足夠的生活費或流浪資金;年輕時候那種成為大作家的夢想,已漸漸隨著現實而褪色。一直不希望承認老爸很早就說的:「寫作只是副業」,但現在我曉得至少我得先想辦法謀生。這樣的處境之下,「想要出書」這件事情,變得不再是求名求利,而只是「想」而已。我意外的感覺到,這樣的心態反而更純粹。



化妝師已經45歲,他的「想」我完全可以理解。看他忙碌地處理兩隻小狗狗,一邊好整以暇地向我闡述他的想法,那種「非常知道自己要什麼」的態度令我感到踏實。眼前這個在市中心住豪宅、自己養了四條狗的中年人,想出書。而我慶幸自己一直走在夢想的路上。





晚上去新店參加一個國中同學的婚宴。一直沒有太想去,我對於眾人圍坐在一起吃東西的場合一向感到不自在。但她盛情邀約很久,而且我們國中時期是互相鼓勵的同學,她坐在我隔壁滿長時間,想想至少要去送個紅包。



婚宴的氣氛意外的溫馨,我太久沒喝喜酒,才知道隨著時代進步,現在喜酒的場合,不再是小時候那種圓桌上面鋪紅桌巾,在路邊搭配著汽車喇叭聲的流水席。看著老同學穿著美麗的婚紗,在燈光下靜靜地微笑著,剎時間我有一種感動。這麼多年過去了呀!她小時候家裡不是很幸福,爸爸不理她,媽媽也對她很兇,只有奶奶最疼她;她常常在被家人打罵之後,向我訴苦。現在看到她找到一生中的真愛,我真心希望這個男人好好照顧她。



婚宴上也碰到幾個國中的老同學。「哇!妳很難遇到耶!」同學們糗我。因為過去幾年都在國外流浪,同學的婚宴我一次也沒去過,大家都覺得我行蹤飄忽。於是我們終於可以update彼此的近況,一個台大內科醫生、一個建中數學老師、一個在嘉義研究所唸書…真是,我的同學們為何都如此有成就?而當我向他們說起我在「娛樂業」時,感覺他們好像把我當外星人。



離去前,我去跟新娘子道別,恭喜她,說以後再約出來聊天。她緊緊握著我的手,說要我不要太忙都約不出來,握了很久,害我都想哭了。「朋友還是老的好。」突然腦中閃出這樣一句話。中學時代交的朋友,真誠得不可思議。





快九點了,我搭捷運到台北車站,再坐計程車到微風廣場騎我的機車,趕小巨蛋的張韶涵演唱會,想說至少看看舞台跟氣氛。



時間很緊迫,演唱會都快結束了,卻讓我遇到詭異的計程車司機。一上車他就跟我說剛剛遇到客人,本來要去很遠的地方,一通電話又改成很近的地方,害他本來很高興可以賺兩三百,又變成七八十。「你們女生就是這樣變來變去。何必這樣呢?」他這樣下結論。我覺得這推理很不合邏輯,朋友們約來約去,本來就很容易改計畫啊。計程車應該常遇到吧,他抱怨的重點,是「女生」這回事嗎?



司機把車開在市民大道上,以每小時30公里的時速走在慢車道,身邊的車輛,包括汽車和機車,都一直從我們旁邊略過,我在趕時間,心急如焚,不懂他為什麼那麼慢,還一頓一頓的換檔不順暢,而他滔滔不絕的在講他的人生有多苦,討了壞老婆欺負他,兒子變成植物人,女兒有精神病,他不知道該怎麼辦…



陰暗燈光下我看他的側臉,確實是一張很苦的臉,可是我在趕時間,很著急,小巨蛋有個朋友已經等我很久,況且我希望我能看到蘇打綠的表演,此時此刻我真的沒有興趣知道一個計程車司機的苦命人生。



再加上他真的開得很慢,我有些煩躁了,暗示著說:「你開車真悠哉啊!」「嗄?什麼?」「我說,你開車真悠哉!」「什麼幽災?我聽不懂。」連悠哉都聽不懂,我想想算了,路沒有多遠,忍一下吧!



好不容易到了,差一個小轉彎,計價表停在95。司機說:「你給我一百。」我遞給他一張百元鈔,他裝模作樣的在車裡翻了翻說:「唉喲,5塊還不好找…」我心裡想,計程車司機找5塊錢,是很頻繁的事吧,事實是你根本不想找吧。但也懶得說破他,我回說:「沒事,不用了。」他的手立刻縮了回去。下車後,我奔跑著去找我的機車,頭也不回地離開這輛我這輩子再也不想遇到的計程車。





終於趕到小巨蛋,張韶涵正和青峰唱著〈沒有煙抽的日子〉,熟悉的旋律在我心中包裹了一點溫暖,也覺得他們倆站在舞台上對唱的樣子很好看。之後又聽到我最想聽的〈隱形的翅膀〉,顯然這首歌很受重視,張韶涵吊鋼絲在半空中唱,背後有一道刺眼的光芒。她的嗓音總是擁有獨特的韻味,可以唱出一種夢幻般的激勵感。



演唱會差不多快結束,小天后在台上也哽咽了。對於很忙碌地趕場了一個晚上的我,情緒上整個很不投入,當下頗難體會她激動的心情。但是我知道,每個能站在舞台上的人,都有他不簡單的一面。不管那光芒是短暫還是長久,曾經有過,就很棒了。





終於結束忙碌的一天。夜裡騎車在回家的路上,涼涼的風,耳機裡聽著最近百聽不厭的〈Leader of the Band〉,覺得很喜歡當下的自己。奔馳在台北市街頭,真實地存在的感覺;歌是Dan Fogelberg粗礪又悠遠的嗓音,旋律裡有濃重的釋懷,這樣一份釋懷已經陪伴我很多天。那是我最近感動的心情。

2007年3月26日 星期一

用青春投注的單車環球夢—《不去會死》





就在我剛為我混亂的人生找了一份「穩定的工作」、準備開始進入一個「正規的生活」的同時,我在深夜裡讀完這本石田裕輔的《不去會死》。也許就真如老編說的:「這是一個暗示。」或者,與其說是暗示,不如說是提醒,提醒我內心底層那個始終懷抱著的流浪的夢想,永遠都別被埋沒。



一個日本人,花了七年半的時間,以區區一輛單車,走遍世界九萬五千公里。他出發的時候是27歲,回來就快35歲了。這是人生多麼美好的青壯歲月,石田裕輔毫不手軟地揮擲在「環遊世界」這個聽來常常太抽象的動詞上面。當別人都在工作崗位上追求地位與金錢,追求家庭與保險,石田卻一個人去浪跡天涯。他遠遠離開了社會體制,離開了他人的期許,而踏上走向世界、在旅途間探尋自己內心的刻苦單車之旅。



他要尋找自己心目中的世界第一。不斷踩著自行車的歲月,他也挖掘了最深層的自己,包括那些惰性、軟弱,和被迫堅持的理性。他遇到許多朋友,一起分享旅途的某一個段落,從他們身上學習真正的患難友情;他看到許多不可思議的美景,儲存在腦海裡;他甚至曾經被搶劫、被人用槍指著自己、曾在沙漠之中差點乾渴死去。所有戲劇化的旅程,最後都換得一顆感謝的心。



雖然是龐大的旅程,這本書其實寫得十分去蕪存菁。作者以回憶片段的方式,書寫他旅途中那些匆匆略過的心情感覺,那些人,那些事。他並不嘮叨地敘述地理或歷史背景,而是著重於描述旅途中遇見的良善之人、他們給陌生人那份強大的關懷,及石田自己面對大自然時,雋永的感受。路上認識的人們來來去去,但他們在相遇時,都儘量擦撞出漂亮的火花。



這當然是所有愛旅行的人的夢想——用自己的力量到達想去的地方。只是有多少人能夠這樣真正放下一切,踏上漫長的旅程。最起碼,我就做不到吧。讀著《不去會死》,想著前兩天才談好的工作,我反覆思量自己有多少勇氣去拋開一切。冒著回來之後一事無成卻已年華老去的風險(或者根本就是必然的結果),去追求那種徹底放逐自我的自虐性的痛快。面對這樣的事,我的勇氣是,零。



所以我才繼續窩在這潮濕擁擠的城市裡,苦惱繁瑣的工作之餘,讀著這樣一本紀錄著一切不可思議的書,安撫著自己渴望出走的心。是什麼樣的暗示呢?或許我真的在儲存些什麼也不一定。腦海裡一直印著石田裕輔那滿載行李的的單車,覺得真是夢想的圖騰。那些在各個廣衿的大陸上,向前筆直延伸的道路,是我追求的最美的生命圖像。我想,我會把這本書好好留起來,隨時鼓勵自己的流浪慾望。真的,不去會死,所以只要活著,有一天是一定得要去一趟的。

2007年3月22日 星期四

忙起來脾氣差

這兩天深深覺得,我是一個一旦忙起來就脾氣差、EQ很糟的傢伙。



突然許多行政事務堆在一起必須處理,加上一個搞不定的稿子,一本編不完的書,一堆聽不完的歌曲和DEMO,還有沒完沒了的溝通,我整個人變得相當煩躁。



煩躁的結果,就是說話或MSN上語氣差,見到人笑不出來,朋友都以為我怎麼了,接到家人電話也語氣不耐,弄到爸爸也忍不住說「妳不可以找我出氣啊」...



不曉得為什麼突然會有這麼多事情。我想我是很久沒有太忙了。上一次這樣忙碌的感覺,似乎是在北京,有段忙到六親不認的歲月。其實人對於忙碌的掌控程度,應該也是可以經過訓練的。常常很忙的人,可能比較知道如何去對付他的忙,而顯得游刃有餘。但我不是,所以我有時候忙起來,會太過認真。



剛剛跟一個同事在MSN上激烈的討論一件事,到後來發現自己嚴肅得很莫名其妙,可是也已經來不及調整了。奇怪就是在焦頭爛額的時候,會有一股無名火在胸中燃燒,此時無論是誰來與我接觸,我都會想爆炸,像個沒頭沒腦的小地雷,真是太糟糕了...



靜下心來想想,這應該就是所謂的「修養」吧。修養就是,面對外在任何的改變,都可以維持自己內心的穩定和平靜。我的修養無疑是太差,總是用自己的情緒,去影響工作、影響別人。



因為一些溝通與摩擦,在自己MSN上改了暱稱:「人生就是不斷的妥協」。一位長輩看了,丟訊息跟我說:「妥協的真諦是什麼?....真心相信『對方是對的』!那樣才會甘願、才會快樂、才能有所學習與獲得!」



夜裡聽著一些朋友寫的歌的DEMO,心慢慢的平靜下來。很多事情,真的不用太認真啊。事情會過去,但是情誼是永久的。我要記得這件事。

2007年3月16日 星期五

年紀越大,選擇越少

最近連續聽到兩個朋友跟我說這句話,聽起來覺得滿悲傷的。



在北京認識的L君,家有一妻二女,他年過四十才從台北孤身到北京,幫助一個朋友,闖一個看不到未來的事業。那時常看他晚上一個人對著電腦,用網路視訊跟老婆女兒聊天到半夜。我一直覺得他在那蒼茫的城市裡,生活得頗苦悶,只有每天用忙碌的工作來麻痺自己。



如今我離開北京一年多了,偶爾看到L的MSN暱稱,都是思念的心情。前陣子跟幾個朋友吃飯,聊起了L已在北京待了快三年,他所努力的事業似乎還是無聲無息,我忍不住提出自己長久以來的疑問:「既然他那麼捨不得家人,又不是在做什麼了不起的事,為何還要一直在北京?」



朋友突然表情凝重,語重心長地跟我說:「妳知道嗎?我最近真的越來越體會到,年紀越大,選擇就越少了。」



我點點頭,想起L瘦長的身子和憂鬱的臉,想起那時他一直像個大哥哥一樣鼓勵我,說他覺得我很有發展,我感到有點悲傷。





今晚跟幾個大學同學吃飯,其中W是作家,現在在念博士班。我們聊起念文學院的博士班,未來的出路恐怕只有教書一途,我問他喜歡教書嗎?他說不喜歡。於是我不解的再問:「那你為什麼要念博士班?」W說,因為沒有別的一技之長,人生走到這樣,似乎也就只能這樣繼續向前走去。



「年紀越大,選擇越少。」他很認真的這樣跟我說。





我忽然想到自己也即將三十了,我的人生還剩下多少選擇呢?二十幾歲的時候,不顧後果的一直在任性地選擇:選擇出國唸書、選擇念電影、選擇回台灣工作一年半再繼續出國念、念到一半選擇放棄博士、選擇放棄追求高超的社會地位、選擇背棄家人的期待、選擇去北京過漂泊的日子、選擇回台北、選擇走文字工作、選擇做唱片、選擇做freelance、選擇不要社會化、選擇…選擇了一大堆雜七雜八的事情,不斷在改變自己人生的路徑,揮霍著漫無目的的青春,覺得自己可以這樣可以那樣,一直到現在終於意識到:所有的選擇,滿足了年輕時渴望的自由,卻也造成了我的一事無成。



然後在我恣意不斷選擇的同時,歲月也在逐漸的老去,離沒完成的夢想越來越遠,也不得不逼迫自己用現實的眼光,去面對現實。最近常看著自己三十歲的手,早已失去年輕時的光澤圓潤,而呈現出一種令我感到極度陌生的、稜稜角角的蒼老。即使我的「娃娃臉」還常被誤認為是學生,我的身體卻已經不聽使喚地在老化。騙得了別人,卻騙不了自己。當更加嚴峻的未來與現實一步步逼近,人生還有多少選擇可以揮霍?



我想我終究是幸運的,是少數一些擁有能夠恣意選擇的青春的人之一。曾在某段時間裡,同時有若干公司找我去上班,我因為不確定自己到底想要做什麼,也貪圖自在,就都沒答應。後來一位長輩告訴我說:「妳是太幸福才能考慮那麼多,像別人有經濟壓力,根本就是找一個薪水最高的去上班就對了。」



想想也真的是如此。很感謝命運的眷顧,讓我從未只是為了錢,而毫無選擇地去做什麼事。年紀越大,人生的可能性是否會越來越少,其實我並不確定。但這陣子聽到兩個朋友的狀況,反思現在的自己,也真莫名感受到歲月的壓力。人生的際遇變化萬千,只願在十年後,我還能夠堅持選擇一個自在的自己。

2007年3月9日 星期五

高鐵害我睡過頭





昨日由高雄上台北,決定搭乘高鐵試試看。畢竟身為南部人的我,它將來很可能成為我的重要交通工具。



之前在中國大陸、美國有過坐鐵軌列車的經驗。中國大陸列車座位的層級比較多,有一次坐「硬座」從上海到杭州,它並非像台鐵那樣所有座位同一方向,而是兩兩排座位相對,每排可「擠」三人。一小時左右的車程,我被緊緊夾在兩個人中間,動彈不得,因為座位太小,侷促地使我的雙手縮著按在大腿上,連睡覺都歪不了頭,只能眼睜睜地望著對面的人,訓練表情木然。一小時已經足以使我全身麻木。從那次之後,以後在大陸坐火車必買「軟座」,好多了,跟台鐵的規格差不多。未來希望有機會可以嘗試「臥舖」,在火車上躺著睡覺,應該很有歐洲推理小說的氛圍吧...



在美國唸書時,曾從東岸坐火車到西岸,整整三天都在火車上度過,猶記得到達舊金山時下了火車踩上陸地,晃了三天之後,突然再也不晃了,竟還有些不習慣,隱隱覺得地仍然在搖。那三天,穿過平原、高山、雪地,因為搭車人較稀少,我一個人可以佔兩個座位,加上美國火車的座位比台灣大了一半有餘(許是美國人普遍胖些),我幾乎可以橫躺在兩個座位上,夜裡經過雪原時,身上蓋著外套,仰望窗外的月明星稀,很冷又很餓,可真是浪漫極了。那趟旅程,我在出發沒多久,經過芝加哥的時候因為太冷,相機被凍壞,所以沒有留下一張照片紀念。美好的回憶只能留在心底。



最過癮的經驗,是在上海搭「磁浮列車」,時速最高飆到三百多,跟飛的一樣,車廂上還有速度表給我們看,就看到那個數字一直向上攀升,攀到頂點又往下降,降到零時,目的地就到了。短暫快速得像一場夢。



這次搭高鐵,那種快速平穩的感覺,也是類似,只是時間拉長了。走進高雄左營高鐵站,巍峨的鋼架、寬敞的空間,一時之間還真有些咋舌:這是台灣嗎?帶我去的爸爸也像進大觀園,我們倆摸摸索索地停好車、推行李、售票機買票、然後爸爸送我進票口,我們連揮別時都是有點試探性的,試探著在新車站中上演分別的惆悵....身處的陌生現代化空間沖淡了離別的情緒。



我拖著行李走進月台,就看到好幾個人和我一樣,拿著相機到處拍。台灣人都在進行著好奇的「高鐵初體驗」。上了車,左邊的年輕媽媽,在教他的四五歲小孩說:「這是高鐵。」前面的老先生,用台語講電話不斷跟對方說:「我在高鐵了,上車了。」右邊的一對老夫妻,竊竊私語討論著車上的配置...顯然大家都覺得很新鮮。



竟然沒買到靠窗的座位,急著想玩售票機的結果是不能選位,於是我只好坐在靠走道的地方四處張望。陰天,窗外灰濛濛的。車一開動之後,慢慢加速,景物以似乎比台鐵快一倍的速度向後退,但車內感覺比台鐵平穩。座位沒有特別寬敞,但前後的空間還滿大的。我不喜歡花花的地板顏色,覺得不夠高雅。



風景變換太快,看久了會頭暈,於是在胡思亂想一陣之後,我拿出雜誌翻看、做剪報,這樣一路到板橋,覺得有點累,就闔上書閉目養神。結果竟然睡著了。到台北被人叫醒,醒來時車上空無一人,我連忙慌亂地拿著大包小包的行李衝出車廂。



高雄到台北,兩小時十分鐘,恍如隔世。想到之前坐火車的習慣,北高五小時,我大約上車看了兩小時書之後,就會沈沈睡去,兩小時後醒來。再翻一下書,就到了。坐高鐵,一樣是翻了兩小時書之後,沈沈睡去,只不過,不再兩小時可以睡,而是再十分鐘就到了。



走出台北火車站,濕黏的感覺立刻沾了上來,又回到這個水氣瀰漫的城市。這陣子,很多人討論著高鐵會拉近南北的距離的問題,親自坐了一回,除了睡過頭覺得尷尬外,倒也沒什麼很大的發現。或許台北與高雄這兩個城市,在我心目中,早就沒什麼感受上的距離。我只是跟著宿命,汲汲營營地被來回推動在這兩極間。而宿命,很難估算距離。





2007年3月7日 星期三

《醜聞筆記》:祕密總是伴隨著慾望

我也有一本那樣的筆記本,比較小一點,寫滿了文字,也貼滿照片、票根、書籤、剪報等生活紀錄品。我也不忘每天拿筆寫日記,在自己的房間內安靜自省,用跟電影中茱蒂丹契所飾演的芭芭拉一樣冷靜的語氣,自溺的觀察。我甚至開始擔憂,若二十年後我還待字閨中,獨自生活,我將跟芭芭拉相去不遠,在空蕩蕩的房子裡養一條狗(因我不愛貓)聊以自慰,對已婚的「好朋友」具有無理的佔有欲,對生命的空無感到無可抵禦。



這樣一部探討兩個來自截然不同環境、卻皆對「慾望」採取不理性處理方式的女人的電影,我感受最深的是芭芭拉的寂寞。或許,正因為她那本勤寫不怠的「醜聞筆記」,無所遁形的第一人稱,讓這人物更加立體。電影一開始就用她日記中的自白,揭露這是個逐漸被「現代化」所淹沒的傳統女性,她在中學任教,再過一年就退休,如今是冷冷觀望環境變化,對四周的人事物不屑一顧,固執自我;而當她找到情感投注的對象時,那一觸即發的慾望能量使人不寒而慄。



芭芭拉「盯上」的對象,是一個來自上流階層的美術教師希芭(凱特布蘭琪)。希芭41歲,正是「熟女」最動人的時期,她半生為了高齡的丈夫、唐氏症兒子、叛逆女兒而奔忙,家庭生活看似穩定,如今卻到了渴求解脫的關卡。於是在遇上一個對她有慾望的15歲學生時,希芭再也顧不了道德的界線而出軌。當芭芭拉發現這件事,驚愕之餘,她同時更想到了可以利用這個把柄,控制希芭——這個她認為可以深刻交往的「好朋友」。



建立在祕密上的友情,本就令人擔憂;並且顯然,芭芭拉與希芭對於「友情」的價值觀,是不相同的。希芭在關鍵處還是選擇以她唐氏症的兒子為重,芭芭拉卻似乎認為她該擁有希芭心目中至高無上的「第一順位」。當芭芭拉為希芭的「背叛」所傷害,她傷心欲絕,並偷偷將希芭與學生的醜聞傳播出去。由此她害慘了希拉,卻也獲得了被希芭需要的機會。芭芭拉深切地幻想:當全世界都遺棄希芭,只有她會與她廝守終身。



記載秘密的日記最可怕之處,就是當日記被人翻出的那一刻。電影裡幾場祕密爆發的衝突戲,都拍得驚心動魄,山雨欲來風滿樓的配樂處理,加上兩個女主角不相上下的精湛演技,每一句對白與動作都令人糾心。尤其是當希芭看了芭芭拉的日記之後,發現自己在這老女人心目中重要得近乎變態,而且老女人也自以為擁有希芭的心,這完全激起了希芭的狂怒、不解、與絕望,她那徹底的反撲令人窒息(一個原本溫軟弱勢的女人,竟也被挑起了狠毒的言詞),記憶中不曾看過凱特布蘭琪如此爆裂的演出。



相反的,朱蒂丹契以絕對老謀深算的冷靜來詮釋芭芭拉這個角色。她怪異、寂寞、刻薄、冷酷、甚且執拗。她是一個幾乎激不起觀眾共鳴的第一人稱主角,但另一方面她卻給人更深層面的自省——應該有不少女生不敢否認,自己曾對同性朋友懷抱那樣的佔有欲吧。只是芭芭拉年紀大了,兼之不婚,另外還有導演隱隱暗示的同志情結,她的獨佔欲衝破了理智,是毀滅性的。



《醜聞筆記》改編自英國小說,編劇Patrick Marber曾寫過電影《偷情》(Closer)的舞台劇版本劇本,對女性的慾望和心理衝突,有深刻的描繪。看完這部片之後,在為兩個女主角的遭遇感到惆悵之餘,我的另一個想法是:一定要把自己的日記藏好。不然恐怕有太多人不同意我在日記裡對他們的評價。



非常佩服史上那些可以將自己日記出版的名人。他們日記裡都不寫秘密的嗎?

2007年3月6日 星期二

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趨避之──《萬曆首輔張居正》





一個多月的時間讀完大陸作家熊召政長達140萬字的《萬曆首輔張居正》,從隆慶六年到萬曆十一年(西元1583年),從張居正於內閣擔任高拱的次輔,到他掌權為首輔,戮力於十年改革,58歲病逝,最後遭到生前對他言聽計從的神宗皇帝的清算,短短12年間,一個大明的肱股幹臣從極盛到極衰,他所苦心建立的制度章法、官場風氣,雖力挽明朝頹勢,一切改革卻都在他死後付之一炬,而竟至禍延子孫,讀來著實令人不勝嘆息。

這套由遠流出版的歷史小說,獲得大陸2005年「矛盾文學獎」首獎,洋洋灑灑分印了八本,編輯精美,誠意滿滿。令我也不禁疑惑:台灣閱讀歷史小說的族群,是否真撐得住這樣的投資?作者熊召政為中國當代著名的作家,以寫詩出身,花了十年的時間寫張居正,因他在研究中國歷代的改革家時,發現被歷史忽略的張居正,是最為成功的一位,足供現今中國改革的借鏡。這套小說也確實讓名氣不響的張居正重現於世,讓世人重新思考他的功過。

《萬曆首輔張居正》以流暢的小說筆法、精鍊的用詞、濃重的情感,將張居正的十年改革寫得鉅細靡遺,描述他以身作則而為稱職的帝王師(神宗繼位時只有十歲),整頓吏治、整飭武備、整理財政,挽救明朝當時財經與武力上捉衿見肘的頹勢。同時小說中也非常細膩的描繪官場政治鬥爭過程,張居正為了實現他富國強兵的理想,以卓越的政治洞察智慧,周旋於萬曆帝、李太后、馮保之間,軟硬兼施,牢牢掌握權力中樞,在無後顧之憂的基礎上,發揮他的濟世長才。

需知在百年積頹的封建制度下,有能力並不稀奇,稀奇的是如何讓自己的能力,衝破層層官僚顯戶的利益,在危機重重的政治場上得到發揮。

在中國歷史上,張居正是一個毀譽參半的人物。他才幹過人,改革措施具有高度智慧,但他的作法卻非常強勢,將當時的巨室富豪得罪殆盡,埋下禍根。在經過多年韜光養晦,擔任首輔(在明代相當於宰相地位)之後,皇帝幼小不能親政,張居正終於有機會實現理想。他深諳在官場之道,因此,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他一方面安撫當時威權最大的李太后,對小皇帝以亦師亦臣的態度恭謹伺候,另一方面則與「內相」大太監馮保密切合作,內外互通,百般遷就,雖有違他的處世之道,但他更清楚那是他能放手做事的唯一方法。

確保權力中樞的安穩之後,張居正開始進行改革,他面對整個官場卻毫不手軟,所有措施幾乎都與世臣大家作對。在整頓吏治方面,張居正實行「考成法」,急速汰換冗官,導正官場頹敗之風,卻危害到大多數官員的利益,使他遭到嚴重非議。他的用人方針是「遠『清流』、用『循吏』」,前者代表注重個人操守勝於一切的官員,後者則是不計毀譽、實事求是、以國家利益為優先的幹臣,可知張居正是一個非常實際的人。他重用名將戚繼光、李成梁,鞏固了國家的邊陲,居功厥偉。而在最重要的財政整理方面,張居正的全面實行「一條鞭法」、重新丈量天下土田、追討巨室積欠糧稅等措施,大大改善明朝本已出現赤字的財務狀況,雖被歷史予以極高評價,卻將所有的巨室富豪得罪光了。

連大儒孟子都曾說:「改革不難,不得罪於巨室。」張居正卻抱著「雖千萬人吾往矣」的決心,忽略封建官場的生存法則,而一意孤行地進行他的鐵腕政策;姑且不論是非功過,光擁有這樣的精神與抱負,就是史上難得一見的治國之官。在官官相護、利益勾結的官場,想當然爾,懂得張居正與附和他的人,就不會太多。父親去世時,張居正知道「人亡政息」的危險,皇帝奪情,他也順應著不回鄉守制,因而落人口實。掌政十年間,張居正一直事必躬親,獨攬內閣大權,威權自用,只因他對自己的能力相當自信,也少信任他人,所以雖然改革成功,卻也拖垮了自己的身體,病逝時年方58歲。

張居正生前千般榮寵集一身,死後不到一年,就遭到神宗皇帝的全面清算,他的子孫下場極為悽慘,所有變化快速得在一夕之間。任誰都難以想像,那個對張居正百般尊崇、極度依賴的萬曆小皇帝,竟在心中對這位首輔埋藏了那麼大的恨意,查封家財不說,還戕害他的子孫,甚至有開棺鞭屍的念頭,令人驚愕。由此可知,在中國過往的威權政治之下,大臣若是能力太強、功高震主,極少有好下場;這個定理沿用到現代社會的政治甚至職場,一樣通用。

讀《萬曆首輔張居正》時最吸引我的,是那些官場中幽微的人際角力。如果說二月河具有很好而全面的說故事能力,熊兆政則是強在極力著墨每個場景中的情感與衝突。他讓讀者處於「全知」狀態,完全清楚官場裡每個人做什麼事、說什麼話的動機,條理分明地剖析張居正的每一個決策,跟他所遇到的困難和解決之道。從這個角度來看,這套小說已不僅是在闡述歷史故事,更將整個中國官場的人性醜惡攤開來,層層解剖,足以成為後人混跡政治、大官治世的實用寶典。

如此,隨熊兆政細緻而理性的筆法,一步步看著張居正由沈潛到顯赫,再到卒後致禍的遭遇,掩卷嘆息之際,我反而有了一點點解脫之感。因似乎是更加看透了政治險惡與人世無常,即使鬥到昏天暗地,真的站上顛峰,可一時之間的禍福榮辱,都只是短暫,又何必強求。張居正或許是看透了這一點,更或許他並非料不到死後的災禍,只是在這樣一位以國家興亡之任繫於一身的宰輔身上,他只求改革成功,其他的人際齟齬也顧不了這許多了。

金庸在《萬曆首輔張居正》的序文裡,引用林則徐的詩句:「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趨避之」來形容張居正,我感覺這是再合適不過。熊召政描繪張居正的一生,就是以這樣的懷抱進行改革,胸懷社稷,不計個人得失毀譽。在現今台灣混濁的政治局勢裡,也許我們最需要的也就是這樣一位有政治擔當的人物,只是,實在可遇不可求。


【專訪:爾冬陞】不愛當大俠的帥哥導演



《FHM男人幫》2007年3月號



專訪《門徒》導演  爾冬陞

初看時,爾導是個滿嚴肅的人,整個面相不怒自威,跟他聊天也是有點慢熟,一開始他回答都一板一眼,我也戰戰兢兢;到後來,聊開了,問題更私人一些,他的回應卻更妙,而且反而會輕鬆起來。短短半個多小時的談話,感覺他是一個凡事都想的清楚,並且有自己的一套生存原則的人。在他的答案裡,有不少都是智慧的象徵。我滿喜歡《門徒》這部電影,拍得有情也有義,推薦大家去看。



訪問時間:2007/2/11

文字:黃婷 攝影:Wallace Taoi



(雜誌因為版面考量,刪去約三分之一。本文是完整版)

在邵氏電影的全盛時期,你曾是武俠片裡迷倒無數女性的帥哥演員耶。對於自己的演員身份,感覺如何?


演員只是回憶而已。在我做演員的際遇裡,表面上好像還可以,其實並不是很快樂。我的運氣不好,沒拍到自己很想拍的東西,當演員很被動。那時候我能演的全都是古裝片,都要當大俠,拿一把劍砍砍殺殺的,我自己其實不喜歡,我也不會武功。ㄟ,當時我是想學音樂的那種人耶。  



當演員時,你覺得自己形象不帥的角色是哪一個?

當時根本沒什麼戲演的,哪有帥不帥。現在我基本上看到古裝片就轉台,那是我的陰影。以前演古裝戲不可以有表情,就像是布袋戲的木偶一樣,所以我可以練到一分鐘不眨眼睛,到現在都還可以,根本就是古裝忍者。現在覺得當時演古裝片真無聊,當大俠很無聊,反派最好演,戲不多、又搶戲。 



原來其實你並不愛當演員?


對。我17歲就進了邵氏,當演員有很多事情不能控制,不能拍想拍的戲,那時是片廠制度,在邵氏的大片廠裡,我們都只是小小的被操弄的螺絲釘。而且我也太厭惡當演員總是要等工作,等人家來找我。我覺得這很浪費我的生命。所以後來我做導演,都不會讓演員在現場等。




所以後來開始了幕後製片、導演、編劇的多重身份?你怎麼看這些身份?


碰巧我對幕後的工作有興趣,所以演員當一當就轉到幕後。但是有很大阻力,因為演員賺的錢比較容易,轉幕後我在金錢上就要放棄很多東西。但至少是我想做的。做導演、編劇、製片的工作時,自己可以掌控比較多,我喜歡做創作的過程沒人來干涉我。像《門徒》只是一個念頭,我就花時間變成一個劇本,然後拍出來變成一個電影。這整個是創作的過程。




當電影製片,找錢很難嗎?


不會啊,找錢不難,重點是拍出來的電影會不會虧錢。做這行騙錢比賺錢容易,要找個凱子來出錢,太容易了。沒人投資我就自己投資啊。《門徒》是我和陳可辛自己投資的,所以我們是獨立製片。 




在電影工業裡的這些角色遊走,最喜歡自己扮演哪一個角色?

以後在製片這方面,我應該會越來越少碰。因為覺得製片跟電影創作越走越遠,有時候像個會計。像編劇確實到現在來講是我比較開心的,如果想到一個題材別人沒想到,會很有滿足感。而導演就是要解決很多問題,一部戲可能好幾萬個決定要你做。看起來好像很滿足,十萬個決定耶,但是班底不好就很痛苦。所以導演是人際關係的東西。




你覺得做什麼的挑戰最大?什麼角色最能讓你完成理想?


最近我覺得我比較會是綜合性的角色。像《門徒》裡我的角色最多元。我是出資人、和陳可辛一起掛監製、我也是導演、編劇,我還在裡面客串一個角色哩。所以是五個身份在裡面了。我跟陳可辛從去年過年之前,就開始找演員,到夏天開拍,然後,後期做了四五個月。我很享受那個過程,在那段時間裡,那就是我的生活,就算苦中作樂也是好事情。當演員我就不關心戲好不好,因為我無法掌控完整的故事,那不是我的生活,只是我的職業。



所以你鼓勵演員都去當導演嗎?
 

沒有。像吳彥祖之前想當導演,我都阻止他,勸他先賺錢。當演員還是比較賺錢。後來他演技越來越穩,信心也增強了,這個階段我就覺得他當導演很好。



在你的電影裡,常有深沈的感性,以及淡淡的黑色幽默混雜其中。《門徒》是一個例子。你也愛搞笑嗎?


我不太故意搞笑的,其實我們沒有辦法去抓所有觀眾的反應是什麼。《門徒》這個戲裡面笑的反應,我覺得有一些可能是因為演員的造型,有一些可能是驚嚇,太驚嚇的時候反而會笑出來。


  

拍《門徒》時,你自己是否有吸毒過?不然對於吸毒的人的感受,要如何去揣摩?

拍這部片沒有去嘗試吸毒,完全不想。我找資料,訪問人,做了很久的研究,過程有很多困難。像當時我約毒販做訪問,常約了他們不出來,他們很小心。至於吸毒的話,柯林頓都說他大學時代有吸過大麻了,我講沒有你相信嗎?但那對我沒有反應,有些人會很HIGH,有些人很DOWN,我都沒有,覺得無聊。



台灣最近有不少吸毒的新聞,你的感想呢?


這個問題那麼快就來啦我還以為要拿來壓軸做結尾哩。這是很大的話題,不能退避,我在飛機上也想過。我想不只台灣,全世界都在吸毒,只是前一陣子沒事發生,大家就不警惕。演藝圈是在高壓之下的工作,這次的警惕就是說,吸毒要付很大的代價。有人認為軟性毒品沒有大害,但在我蒐集資料的過程發現,如果你連軟性毒品都不碰的話,不會走到極端。海洛英就是一個極端。




《門徒》裡劉德華覺得他賣毒品只是「因應供需」,因為他「沒有做宣傳」,是買的人自願。這個想法很有意思,是來自誰的靈感?


這是我資料收集看到的。你抓到的這些毒販,他們肯定知道,他賣的是害人家破人亡的東西,而他要做肯定是為了錢。很多毒販自己是不碰毒的。他講出這樣的理由,是要逃避,他不管這些人的死活,他要給理由讓自己好過一點。其實不只毒品,很多生意也都是這樣的



像是媒體嗎?


媒體是你講的喔。還有煙酒,都是這樣。煙現在也不能做廣告了。需求要什麼,供給就給什麼,也不管有沒有害,那是生意。



袁詠儀在懷孕時演出劉德華妻子這個角色,過程如何?
 

這是她自己提出,想要在懷孕時拍部戲留念。但她現場演得很激動,還衝到劉德華面前鬧啊,令我很害怕。那時候陳可辛比較有經驗,他說四五個月很穩啦。不過我還是沒給她太多戲,否則要是怎麼樣了我怎麼交代。



古天樂在片裡徹底扮醜,你說服他很久嗎?
 

我沒有啊,他自己要扮醜的,而且他還說越醜越好。我覺得是最近很多香港演員都改變形象演戲,形成不錯的風氣,你看郭富城,他終於肯穿爛衣服啦!終於。



聽說吳彥祖演完《門徒》就去上表演課了。你是如何打擊他的?

我沒有啊。他在裡面是一個最難討好的角色,其他人都有突出的戲,但他很大方,放給別人演。他的困難是語言,上海話比廣東話好。粵語對他是一個障礙,所以他希望有所突破吧。



《門徒》中,老鼠常在有毒的地方出現。請問毒品與老鼠的關係?

這是真的事情。有些吸毒者在家裡暴斃,很多老鼠去吃他們,證實老鼠會上癮海洛英,牠們把人的屍體都吃了一半了。我聽到的時候很震撼。



吸毒之後真的可以達到性高潮嗎?
 

這也是一個真實吸毒者描述的。很多時候吸毒者知道自己是沈淪的,希望多一點人加入,他就會有一批朋友,就不覺得有問題。他們把毒品放在煙裡面抽,認為可以增強性能力,也確實會有這個效果。他們形容那個感覺,「想到什麼有什麼,從頭到腳,全身的每一個毛孔都達到高潮,永不會停止」,那種形容很令我毛骨悚然。但其實吸毒已經高潮了,也不需要性了吧。



片名為何叫《門徒》?
 

決定得很快,主要是覺得這兩個字很有型。而且查字典,Protégé這個字,法文就是保護者的意思,完全不是徒弟。老外也覺得有點宗教的感覺,很有意思。吳彥祖等於就是劉德華的徒弟,也貼題。



你從來沒有正式結婚,卻已過了很久的婚姻生活。談一下你現在對愛情的感覺?

愛情?我現在沒有愛情啦,我只有感情。已經過了那種很激烈、很瘋狂的階段,我現在很理智。愛情這階段,每個人到了某個年齡之後都會過去的。



所以每個人到最後都沒有愛情了嗎?
 

你這年紀別問我這個問題,去跟吳彥祖談談,你們會比較談得來。一定要去失戀,失戀很浪漫的。離婚比結婚開心,這是我肯定的。我每個朋友離婚之後都快樂似神仙。兩個不能生活在一起的人硬要在一起,多痛苦。我的戀愛經驗,跟每個人都生活在一起,嚴格來講我已經離過好幾次婚啦。我以前一開始戀愛,跟余安安在一起七年時間,那時候是puppy love;後來的就越來越短,從五年、三年、變成一年就分手。世界一直在變,沒有事情是肯定的,對我來講婚姻證書那張紙沒有用,對法律很重要,還有對某些女人很重要,她要那種保障。



在你的藝文片裡,感覺你對愛情的憧憬是純粹而執著的,像《新不了情》。這是你的感情觀嗎?


《新不了情》那是好久以前啦,我都忘了。那時候曾志偉看完之後,看到我就「哼哼哼」,認為肯定在寫我跟張曼玉。但男主角劉青雲的心態,其實大部分人有那種感覺,劉青雲跟劉嘉玲的關係,一個紅的,一個不紅,我哪有那麼慘啊。不過,通常導演不會拍一些違背自己想法的東西,那是我認同的感情觀我才會拍。


  

《色情男女》裡面有個導演叫爾冬陞,他最後跳海自殺,你也認同嗎? 

香港影評就是罵我那個處裡,但電影票房好就會被罵,這是一定的。當時是戲裡需要有個導演去跳海,當時真的很多導演自殺過,找別人演、用別的名字的話,都會被聯想,所以我就乾脆用自己。我其實太知道這個行業,想開玩笑,結果被罵。


  

《門徒》最後一幕,吳彥祖那一針有沒有打下去? 

如果打下去,爭議性就大了。去影展的時候,也有人勸我把畫面換成打下去的,但那違背我的想法,我最後還是沒換。吳彥祖那時候在做警察,也做毒品,人家抓到他也沒事,這樣的角色太負面了。戲裡劉德華他也不想抓,張靜初他也沒幫,那行為不太好,我想他是很空虛的,所以讓他打針。但我不想讓大家看了電影覺得世界沒希望,出來就要自殺了。電影只是娛樂而已,可以傷感,但不要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