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6月27日 星期二

所謂運氣

昨天中午打電話給編輯,想問一個重要的問題,

她說在往公司的車上,進公司後打給我,

結果整個下午我都沒等到電話。



傍晚打電話到香港給一個製片,想談一個重要的案子,

對方說,在開會,開完打給我,

結果整個晚上我都沒等到電話。



夜裡九點多編輯突然打來,滿懷歉意地說她忘了,剛剛才想起。

我跟她說了製片也沒回電的事,編輯就告訴我,

其實人一天的運氣是有定數的。

我那天的運氣就是:打電話給別人對方都會忘了回電。

有時候她也是很奇怪,一整天打電話都找不到任何人。



說得跟真的一樣。我暗想。



今天早上開了電腦,

原本MSN已經安靜頗久的我,突然間瘋狂收到幾個朋友的訊息。

而且不是亂聊天,每個人都講我有興趣的事,欲罷不能。

於是我開了四、五個MSN視窗,聊了一上午。



平常都不理我,為何今天突然通通同時出現?

為何在我決心要把寫作書稿速度加快的今天,突然都找我聊天?XD



幾個超久沒聯絡的朋友,也忽然在MSN上跟我打起招呼,聊起他人生目前的糟糕狀態。

我打開了Word想好好寫幾個字,根本沒有時間。

忙著對朋友說理與安慰。

言不及義得都不知道自己在講些什麼,但我知道他需要我陪他聊天。

既然是朋友,捨命陪君子是我要命的習慣。



然後,整個六月沒接到外稿的我,

今天突然冒出了兩個:一個翻譯,一個歌詞。

打電話給製片也順利,她要我做個提案書。

我承諾明天就交出去的提案書。



一日之間,整個的忙了起來。

彷彿一個原來安靜不理我的世界,

突然在這一天把所有的擴大器對準我。



出門去辦事,騎車在37度的高雄天空下,

再度想起編輯說的話。



這就是所謂的運氣嗎?



2006年6月24日 星期六

真誠地面對自己──目前到11集的《琴之森》





原本很不願意看沒出完的漫畫,覺得那種故事一直沒完結的等待很煩人,但是出租店老闆超強力推薦,我又剛好租不到《Beck》,就拿了這套《琴之森》回來。在一個天氣晴朗卻決定待在家裡的星期六,一口氣看完了11集。



故事敘述一個生於妓女戶的鋼琴天才男孩一之瀨海,從三歲起就天天到住處附近的森林裡,彈奏一架被拋棄的鋼琴。這架鋼琴是被一個天才演奏家阿字野壯介,在車禍重傷之後,結束他的演奏生命時所丟棄。由於曾經過特殊處理,一般人都無法將其彈出聲音,唯有對鋼琴全不了解的一之瀨海,因為從小連睡都跟它睡在一起,才懂得彈奏這架鋼琴的力道,而且他對鋼琴曲具有過耳不忘的本事,聽一次就能立刻彈出來,是個不折不扣的天才。



一之瀨海(阿海)的才能終於被隱居在小學教鋼琴的阿字野壯介發現,於是他努力希望讓阿海靜心地正規學鋼琴,不要埋沒天賦。但對阿海來說,彈奏鋼琴只是本能慾望,他是為了彈琴時那種愉悅忘我的感覺而彈鋼琴,並非為了比賽、甚至成就。直到有一次,總是用力敲擊鋼琴的阿海,發現他彈不出蕭邦那首需要輕靈技巧的〈小狗圓舞曲〉,在萬般沮喪與強烈的彈奏慾望驅使下,他回去請阿宇野壯介教他鋼琴,開啟了這對師生的奇妙緣分。



同時,阿海就讀的小學轉來一個新學生雨宮修平,他是名鋼琴家的兒子,從小就被迫苦練鋼琴,天賦加上努力練習,使他年紀輕輕就成為一個優秀的彈奏者,並且以奪得全日本第一為目標。阿海和雨宮形成強烈的對比。一個是為了內心的慾望而彈琴,缺乏正規基礎;一個則是在他人安排下,不知所以地勤學苦練,追求耀眼成績。《琴之森》的主幹就在這樣的對比下,描繪了不同藝術性格在本質上的差別。



因為技巧不夠純熟,連看譜都還是新學,在正式比賽上,阿海彈奏的鋼琴是有許多瑕疵的,但他擁有其他對手所沒有的、發自內心的強烈慾望,一種來自多年裡「森林裡的鋼琴」的那種深沈的想望。彈琴是他與生俱來的本能,就像吃飯睡覺一樣必要,他的情感完全與之合而為一。但他最後得不到評審的青睞,因為他的琴聲具有強烈奔放的野性,那是受過正規古典教育的評審們所難以認同的,即使他們無可否認,阿海的鋼琴有最自我的、感動人的性格。



反觀雨宮修平,雖然有苦練琢磨的技巧,有彈出完美無瑕的樂曲的本事,但他從一開始就不是為自己而彈琴。而這種「為競賽而彈」、「在別人的期望之中彈琴」的心態,常常是讓藝術家無法臻於頂峰的絆腳石。《琴之森》一直在提醒讀者的,是面對藝術時,應該有「真誠面對自己」的態度,就像阿字野壯介不斷提醒阿海的:「你要超越的敵人,是你自己。」阿海在鼓勵另一位參賽者丸山譽子時,也是告訴她,彈琴時要想「最讓自己平靜、放鬆」的地方,別再將自己禁錮在教條、壓力之下。



後來阿海離開了妓女街,離開給他很多的愛的母親小伶,跟阿字野出去闖蕩。他進入明星高中就讀,半工半讀,一個人找了間廢棄的PUB住下來,將裡面設計成自己溫暖的家,中間有一架鋼琴,牆上、地板上、階梯上都刻滿了他讀書練譜的痕跡。他白天上課、練琴,晚上在夜總會男扮女裝為脫衣舞孃彈琴(還彈古典樂),週末在街頭穿小丑裝演奏,認真地活著一個藝術家青年的日子,用真實的心靈自由來確認自己的存在。



幾年後,到美國留學的雨宮修平遇到瓶頸,回來找阿海,看到他自由自在、為自己而活的日子,得到莫大啟發。在鋼琴演奏上,修平一直找不到自己,也因為得失心太重,一直不敢面對天賦高出他甚多的阿海。後來他終於明白,如果他不面對阿海,他就永遠看不到阿海前面的風景。後來修平再次鼓起勇氣,面對自己,也面對朋友的挑戰。



除此之外,阿海也間接改變了阿字野壯介的生命。阿字野原本對不再能彈琴的自己自暴自棄,阿海的出現,讓他重新發現自己的「使命」,是幫助這個少年,完成他錯過的生命。這一大一小的天才,在鋼琴生命中的對話,也是《琴之森》精彩的地方。



其實看到這裡,我覺得《琴之森》的故事挺典型,主角性格與遭遇都讓我有不少聯想(頑皮的妓女之子想到《鹿鼎記》裡的韋小寶、天才音樂少年與老師的互動則想到陳凱歌的電影《和你在一起》),人物性格也滿單純的,單純到有一種寓言的意味。但是在作者一色真人平實簡單的畫風、細膩的人物關係裡,這個森林裡的鋼琴故事顯得特別有感情,沒有老套不耐之感。



另一個意外的收穫是,《琴之森》裡對鋼琴音樂的深刻描述,令我對古典樂產生了興趣,開始上KKBox找一些貝多芬、蕭邦、莫札特的名曲來聽。聽慣了流行音樂的我,重新回去體驗古典樂之美,在午後一個人的房間裡,流洩出來的〈給愛麗絲〉、〈小狗的圓舞曲〉鋼琴聲,竟然有種奇異的平靜感。我想,也許是年紀大了,比較能靜下心來體驗那些音符了吧。



在11集結尾,阿海對丸山譽子說了一段話令我感動。他勸譽子練體力、好好對待自己的身體,因為「唯有鍛鍊體力和意志力,才能成為優秀的鋼琴家!…其實強壯的肉體會讓一個人產生自信,進而堅定一個人的意志。」而這,剛好也是我最近對自己的體悟。

2006年6月23日 星期五

西子灣夕照



(2006/6/23 高雄西子灣。好像拍黃昏都得慣例來個剪影....XD)





(很久都沒有看到這種沈入海的火輪了。這應該是生平第三次吧,在淡水、澎湖各看過一次的樣子。)





(我很喜歡在海邊拍黃昏的夕陽,因為那光影真的可以帶來難以預測的豐富色彩,天空、海洋都是)



朋友小藍昨天開始他十天機車環島之旅。從嘉義出發,今天(6/23)到高雄,我便陪他到西子灣看落日。



他是中山大學畢業的,所以反而變成了我的嚮導,帶我到校內最熱門觀日落的地方。否則我以前自己來時,都只到堤防上而已。



這幾天高雄的天氣都很好,但我困在自己的情緒裡懶得出門外拍。還好小藍來了,把我帶出了家門,並且看到一次精彩的落日。真的很久很久,都沒有看到一輪夕陽落下海平面的景觀。這種景觀很難見到,因為海平面上常有雲層。



入夜之後,我們坐在堤防上閒聊,看天色從金黃、橘黃、淺藍、深藍、到漆黑的夜幕裡,出現了北斗七星...很自在的感覺。



其實,還滿喜歡自己現在的人生狀態的。也許,只要我的心夠安定、夠平靜、夠堅強,我會更驕傲於自己的存在。





2006年6月21日 星期三

低潮

最近心情爛。

不想寫東西,不想聽音樂,不想看電影,不想運動,不想生活。

感覺生命中的一切,都是一種勞而無功的狀態。



關掉MSN,丟開手機。不想與人溝通。

躲在家裡像灰塵一般靜止著,只是在偶爾起風時飄動。

飄去尋覓食之無味的食物,做著無關痛癢的瑣事。



假如我就這樣從這個世界上消失了,應該也沒有所謂吧。

就算好幾個月不與朋友聯絡,也沒有所謂吧。

一個人就這樣子,好像也可以無賴地生活下去。



沒有人需要我,我似乎也不需要任何人。

生命如此孤獨。



我知道,我是被憂傷的往事困住了。

憂傷的往事讓我想起自己的無能,責備自己的不夠聰明。

我為當時不智的自己而哀悼,哀悼之中,陷入了無力的絕望。

時間在我身上的作用,為何總是如此緩慢。



是不是不滿意現狀,否則為何還要被困在過去?

太多、太不知節制的愛,總是苦了我的心志。

心情超爛,真的超爛。

但怎麼樣呢?日子還是一樣要過下去,過下去。

2006年6月19日 星期一

殘酷大聯盟

昨夜睡前無意間轉到公視,王建民對華盛頓國民隊的比賽,決定看下去。



投手戰,僵持到第七局,好不容易洋基隊靠著一支適時的二壘安打,取得2比1領先。王建民狀況穩定,用球數還不到90,壞球數低於好球數的一半,洋基隊前一場球耗掉中繼和救援投手,牛棚無人接濟,最後選擇讓王建民繼續投下去。



下午,看得出天氣挺熱,體力與汗水迅速消耗,只領先1分,從第八局開始,連我都強烈感受到王建民的壓力。前幾局他以大量的滾地球解決對手,但到了第八局,他的球已經可以被打得結實。



九局下,還是王建民出場,2:1。這是他大聯盟生涯第一次投到第九局,如果贏了,就是一次漂亮的完投勝戰績,在美國職棒大聯盟的球場上完投勝。球評家袁定文一直在解說完投勝的困難度,電視機前的我也非常緊張。



解決了一名打者。接著投出一個四壞保送,下一位打者上場,第一個球就揮出了左外野的全壘打牆。2分打點的再見全壘打。



王建民走回休息室,氣呼呼的把手套一摔,坐下來獨自沮喪。我睜大眼睛看呆了,只聽見袁定文說:「這就是大聯盟現實的殘酷。」



完投勝飛了。洋基隊的教練走過去,拍拍在休息室坐著垂頭的王建民。畫面是感人的,讓我更想流淚。這場他只被擊出6支安打,1次四壞保送,非常漂亮的表現,但是一個失投毀了一場好投。



想起以前迷味全龍隊時,由於投手不足,黃平洋屢屢演出連續完投的鐵人戰績。當時感覺不出來完投有那麼難,看到這場球,才深深體會投手的生命非常需要被保護。據報導,洋基隊教練托瑞說王建民「掏心掏肺的投球」,真的是很體貼的一種形容,可見他的心有貼近他的球員。



這該是王建民的大聯盟生涯裡一次深刻的記憶,但我相信他可以突破這個難關,在那個危機四伏的環境裡,一切都是挑戰個人的意志力。



在新大陸闖蕩,王建民比李安辛苦的是,李安拿不到奧斯卡最佳影片,我們還可以說是美國人偏心;但王建民的每一步,都得實實在在去爭取戰績。在大聯盟裡硬碰硬的戰績,騙不了人的。



真是跟夢一樣的比賽。現實真是殘酷,一切都發生得很快,措手不及,而且無可挽回。大聯盟的現實。凌晨四點我在心碎中入睡,腦子裡轉的是袁定文的這句話。然而,這只是王建民生涯中的一場球賽罷了。我想他在這次受挫中能學到的經驗,也許比贏球更多更多。



加油!王建民。你的努力我們都在看。

2006年6月17日 星期六

我的安西教練在哪裡?──《灌籃高手》





最近因為在寫搖滾樂團的東西,需要培養熱血的心情,看完《20世紀少年》,又哭又笑又激動又感傷之後,隨即聽從M的建議,去租了停留在我中學記憶裡的《灌籃高手》。第一次租5本,兩天看完(要知道我看漫畫的速度是相當慢的)。第二次租了10本,兩天看完,第三次乾脆把後面16本都一起租回來,結果四天內就看完了。



一直以為還是沒多久前的事,才發現距離《灌籃高手》單行本最後一冊的發行,也已經有10年了。十多年前的中學時代,在電視卡通、漫畫雜誌(當年是在《少年快報》上連載嗎?),斷斷續續認識了櫻木、赤木、流川、安西教練這些角色,看了幾個精彩刺激的比賽橋段,但自己並沒有一直follow漫畫的習慣,轉身也就忘了,對這些角色的印象都停留在粗淺的刻板性格裡:莽撞的櫻木、高大的赤木、耍酷的流川、和藹的安西教練…



這次一口氣看完全套《灌籃高手》,才發現每個角色都有他熱烈而豐富的生命,都有對自己的期許和對過去的珍惜,灌注在幾場令人屛息的籃球賽裡,將一份熱血沸騰、永不放棄、向自我極限挑戰的運動精神,發揮到極致。井上雄彥掌握故事節奏的能力相當卓越,籃球賽是非常刺激而且快速的比賽,他卻能藉著每一場比賽過程,在不影響賽事進行的流暢度下,不斷用穿插、倒敘的方式帶出球員對比賽的情感,多少一次又一次的艱苦練習、多少人不斷不斷的鼓勵、多少個時刻流著淚想要退出放棄,多少日子午夜夢迴對進軍全國大賽的想望…最後成就一位站在籃球場上挑戰對手、也挑戰自己極限的優秀球員。



也因此,在《灌籃高手》裡,不論輸贏,每一場比賽都是動人的;不分敵我,每一個球員的奮戰精神都是值得激賞的。這應該就是井上雄彥對籃球最大熱情的展現吧。唯有真正熱愛運動的人,才能夠拋卻競賽場上輸贏的羈絆,真心去欣賞每一個汗水淋漓的片刻。



當然,也如我一直所堅持的,「人物」還是一部作品的成敗關鍵。《灌籃高手》最精彩的部分,是生動的角色刻畫,是每個少年在球場上的成長歷程。同時更是因為一個運籌帷幄的安西教練,才能把幾個熱血青年的意志貫穿,完全說明了教練在球場上的重要。



總是自認天才的櫻木花道,心思單純,即使對籃球是個「門外漢」,卻對所有的強者毫不畏懼,在他心裡永遠是一心一意想要贏球,對自己是天才的這份自信,從頭到尾都沒有被擊垮過。更重要的,除了天分,還有「拼勁」;當櫻木決定要進籃球社、要討好晴子、要成為湘北的祕密武器和「王牌」、要擊垮流川、要得到全場的歡呼時,他那種拼命蠻幹的意志力,真是相當可怕,讓我們相信「信念」確實具有無堅不摧的力量。



就像安西教練說過的:「雖然實力不相當,但是內心如果認定『絕對會贏』的話,就有勝機…」而我覺得更重要的是,櫻木真的很單純。因為單純,才能不顧一切,才能對一件事有那麼執著的認定。



跟櫻木截然相反、在籃球裡始終活在掌聲中的王牌流川楓,面對仙道時首次有了危機意識,再到面對山王的澤北時,首次感到強者的壓力。他是從眾人矚目焦點裡走出來的孩子,經過幾次高中的比賽後,流川的心理意志在起起落落之中浮沈,被擊倒、再站起、被擊倒、再站起…強中更有強中手,沒有人能永遠的站在頂峰。流川代表的是團體中一個背負眾人期望的角色,在聚光燈下單打成為習慣。直到最後,終於他明白了團隊的意義時,他就真正成長了。



當我發現赤木是金牛座的時候,不禁會心一笑。除了體型之外,赤木的領導能力、心思的細膩、球場上的韌性、穩定軍心的力量等,都是很典型的金牛性格。他一直默默在努力,即使大環境不允許(沒人認為湘北會打IH賽),即使他一開始毫不起眼,但是因為心中一份夢想和對籃球的狂熱,引領他默不吭聲地一步步走向目標。這樣的人不是天才、不愛出風頭、不好高鶩遠,外表剛強但心思溫柔,心中有一份執念,讓他自然而然成為強者。



三井壽給我的最深印象,是他對安西教練的情感。從他跪在安西教練面前哭喊「我好想打籃球啊」的那一刻起,就確立了三井、安西這兩個角色令人喜愛的基礎。接下來我們知道,三井是因為國中的一次比賽裡,旁觀的安西教練給他的一句「不要放棄」的鼓勵,使得他願意再追隨這個彌勒佛般的胖教練。他曾經有過兩年的空白,但他用堅強的意志力打破與敵人的差距,成為總在關鍵時刻搶下分數的射手。後來幾場他有所表現、與安西教練的眼神互動,都讓我非常感動。在三井身上我看到的,也就是一份信念吧。



《灌籃高手》中我最愛的角色是安西教練。我對那種慈祥和藹、深藏不露,外表嚴肅卻默默對徒子徒孫有著默默關懷的長者角色,根本毫無抵抗力,每次都為了他對球員巨大的愛而哭到不行。從他對櫻木的期待與訓練、對流川的適時警惕、對三井的支持鼓勵,以及對過去一位死去的學生谷澤的惜才情感,那精準的眼光,都顯示出一位優秀教練的特質。對海南一戰,他在場邊默默地想:「我一定要設法讓你們贏球」;對山王一戰,他前夜整晚研究戰術連電視都沒關;在他看似平和穩重、八風不動的外表裡,隱藏著一顆非常熾熱的心。這是書中其他任何總是容易激動的教練都做不到的。



安西教練從來不激動,隱藏在他那副反光的眼鏡後面,是一雙柔和的雙眼,只有在球員表現精采時,眸子才會精光閃耀般地露出來。我尤其喜歡看他的微笑,每次當櫻木有精彩表現之後,安西教練那抹小小的彌勒佛笑容,真是比任何掌聲都還感人。



常常在想,我人生中的安西教練,到底在哪裡呢?



除了熱血與激情,《灌籃高手》也有很多幽默的小段落,是非常漂亮的點綴。除了每個章節之後畫龍點睛的插畫,流川與櫻木的對峙尤其有趣。這兩個角色的性格本來完全相反,但是井上雄彥巧妙運用這種反差設計了無窮無盡的喜感,包括流川不斷說櫻木「白癡」,櫻木不斷損流川「你不是王牌嗎」這些簡單的小橋段,都豐富了角色性格和漫畫的趣味性。



這個午後看完了《灌籃高手》,心中沸騰的熱血久久不熄,並且莫名其妙升起「我要變強」的意念。也不知道是哪裡要變強,但總之是對人生燃起了無窮希望吧。故事結局是相當精采的,其實我一直以為湘北會輸,但在思考許久之後,也同意如今這樣的結果讓這部漫畫提升到了另一個境界。確實是歷久不衰的一部好作品。







《灌籃高手》主題曲

君が好きだと叫びたい (好想大聲說喜歡你)



眩しい阳差しを背に走り出す街の中

たたかれたいつものように肩を

君に梦中なことに理由なんてないのに

その腕は络むことはない



いつの间にか瞳夺われて始まつた

离さない摇るがない crazy for you



★君が好きだと叫びにい明日を变えてみすう

冻りついてく时间をぶち坏しにい

君が好きだと叫びたい勇气て踏み出そう

この热い想いを受け止めてほしい



ぎわめいたフロアににぎわうテ-ブル越し

なにけない君の视线に醉いしれ

恋をしているようて耀らされてるような

高鸣る鼓动にもううそはつけない



いつになれぽ变わるこのもどかしい友情

届けたい确かぬたい i take you away



君が好きだと叫びたい何もかも脱ぎ舍て

心どかす言叶を见つけ出したい

君か好きだと叫ぴたい今夜は归さない

见つめるだけの日マなんて终わりにしよう

i wanna cry you



★repeat

i wanna cry for you





頂著耀眼的陽光

我在街頭奔跑著

你像平時一樣地拍打我的肩膀

卻從來不曾挽上我手臂

不知從何時開始

我毫無理由地迷戀上你

我的眼睛總是追尋著你

離不開你

我已無藥可救地crazy for you



好想大聲說愛你

試著去改變明天

打破逐漸凍結的時間

我好想大聲說我喜歡你

鼓起勇气踏出第一步吧!

希望你能接受我這熱切的思念



越過熱鬧的桌間

嘎嘎作響的地板

我無意間沈醉在你的眼神里

彷彿正在戀愛一般

為你而劇烈跳動的心已不再說謊

到底要到何時

才能改變這令人不耐煩的朋友關係

我想得到你

我想確認彼此的心 I take you away.



好想大聲說愛你

什么我都不管了

我只想找出能融化你心的話

我好想大聲說我喜歡你

今天我不回家

讓我們結束僅僅彼此注視的日子吧!

I wanna crazy for you



pa100x35.gif

2006年6月16日 星期五

黎智英的哲學

朋友即時告訴我,今晚「全民大悶鍋」有黎智英當特別來賓,我對他實在相當有興趣,趕緊打開電視看了。



這位叱吒兩岸媒體界、理個小平頭、愛穿吊帶褲的「肥佬黎」,果真是霸氣十足。看他一個人坐鎮在螢幕正中央,講起話來雙手大開大合,一對小眼睛顧盼四方,表情平和,喜怒不形於色,只有偶爾的笑容透露了一點孩子氣,每一句話都直接了當、毫不遲疑,展現了他思考快速的媒體人特質。



雖然《蘋果日報》與《壹週刊》是如此的惡名昭彰,奇怪我對黎智英並沒有太討厭的感覺。也許是因為,我非常清楚他是個商人吧,所以也不會期望他以高檔的資深媒體人之姿出現。事實上,我是每期《壹週刊》的忠實讀者,覺得除去八卦消息的部分,《壹週刊》的內容比台灣許多八卦雜誌都要豐富耐讀得多,記者文筆好、攝影也精彩,內容也常富巧思,很貼近我的生活需求。而不看電視的我,總是以《壹週刊》來update政治新聞。



今晚節目裡,黎智英回答了一些問題,我覺得頗能代表他的媒體經營哲學,滿有趣的,就隨手記錄一下。



1. 黎智英辦報有名言:「只要傳真,不要高深。」因為「故弄玄虛才是高深,那是假的」,所以要挖出藝人真實的一面。為什麼要有狗仔隊?「因為藝人說話,跟他們實際行動是不同的。所以要去找到真相。否則他講什麼我就寫什麼,多無聊。」(這一點可以看出黎應該是個主控性很強的人,不希望被媒體左右,所以他自己辦媒體去「找真相」。)



2. 問黎智英說,如果有一天九孔去洗溫泉,帶個女的,他拍嗎?他說:「拍!當然拍!不紅的也可以紅,有緋聞就能紅!」(他講這句話的那種斬釘截鐵,讓我忍不住笑出來。可這很直接的點出媒體的現狀。)還說:「藝人被狗仔隊拍到不好的東西,是成名的代價。」



3. 問黎智英一天到晚被告,為什麼都被告不怕?他說:「他們都不怕告了,為什麼我們要怕被告?」他從不告人,因為已經被告得很忙,沒時間去告人,有時候只有和解來處理,因為實在太忙…



4. 問黎智英有偶像嗎?他大聲說:「當然沒有。做傳媒不能有偶像。」問他有欣賞的人嗎?他說:「每個人我都欣賞啊。不然為什麼派那麼多人去拍呢?」



5. 最後問他,希望別人怎麼看待他的報紙?黎智英說:「中立。」他沒有要捧誰,也沒有要打擊誰,他本人不參與任何政黨,他只是報導紅的人的事情。





總之,在黎智英這樣一個媒體商人的觀念裡,讀者要什麼,他就給什麼;大家都喜歡實話、都希望得到真相,他就用最猛烈的手段去獲取真相,滿足讀者。因為只有走向讀者,他才能繼續創造最大商機,他是最懂得利用「名」來造「利」的人。倒是苦了那些成名的人,每一個在媒體眼中都像是塊到手的肥肉,巴不得分而食之。難道這就是所謂的盛名之累嗎?成名,究竟還需要付出多少所謂的代價?



在傳媒理論裡,究竟是讀者影響媒體,還是媒體主導讀者口味,似乎永遠都是雞生蛋、蛋生雞的問題,難有結論;而我們現今的媒體環境,是偏向後者。但我還是有些傳統的觀念,覺得媒體對社會負有教育的責任,媒體有必要帶領社會去發掘、了解好的事物,帶領文化走向精細。如果一味地跟著閱聽人走,就未免辜負了媒體自身的強大傳播力了。



不過話說回來,「重視讀者口味」其實也很有好處。我覺得《壹週刊》會好看,一部份是因為在專欄上給予寫作者言論自由,在專題上緊扣讀者的興趣走向,而且因為它自詡「追求真相」,所以對於許多社會事件都頗有追根究底的精神,讀來很有收穫。他們真的花了很多時間去思考「讀者想看什麼」,而這種體貼,應該就是黎智英成功的最基本原因。





2006年6月14日 星期三

變賣一個塵封的記憶

房間的CD和書籍已經從巨大的櫃子裡滿出來,蔓延到桌面,散落在牆角。二十多年累積的成長歲月,一點一滴被記錄在這些隨時間產生的物質用品裡,而當我已揚棄許多過去,奮力向前走去時,它們卻還在原地留存,日漸塵封。



十多年外出的日子,每趟回家三五天,持續堆積著CD與書籍,隨即離開,從不整理。直到今年,意外產生一個回鄉隱居沈潛的人生規劃,日日在房裡寫作時,與那成堆滿溢的物品對望,幾個月的居家生活,終於決定好好將它們整理一番。



盤腿坐在地上一一翻找察看,每一片CD都是一段時間的記憶。大學時代開始自己賺錢,流行音樂CD毫無節制地買了一堆,多數是聽了幾遍就束之高閣;在美國唸書時,特別喜歡買電影原聲帶,許是因為那時候電影成為我生活的主要支柱;有段時間拼命收集七零年代的搖滾樂,Bob Dylan、Neil Young、Eagles…還有英倫搖滾、龐克,某個年紀的自己,屬於那個吶喊的年代。



書籍也是一樣。曾經覺得深奧不可解的詩集,現在翻來如沐春風;曾經感到如獲至寶的散文,如今看來不值一哂。許多衝動買下的暢銷書,現在巴不得趕緊脫手、免佔空間;從前懵懂收藏的名家大作,此刻讀來卻豁然貫通。好些書不明白自己如何會擁有,也不記得曾經讀過;更多書不知道該不該丟,思前想後難以抉擇。於是整個晚上的時間,就消耗在對每一件物品、每一個回憶的猶豫不決之中。



後來說服自己的方式,是秉持一個概念:太多在物品中寄放的回憶,是丟棄了之後就不會再想起的。也或者一生中會有一兩次偶然想起,但我不能為了那許許多多、一生中的一兩次,就無節制地在有限空間中,堆積所有的物質回憶。就丟吧。丟棄一切,換得清爽,讓回憶重新開始,而真正過去該記得、會記得的,就絕對不會忘。



「CD不能亂丟,以後很值錢。」有朋友如此警告。然而我想,我應該永遠也發不了這種財,在上千張CD中尋找生財的工具,未免滑稽。只是,在丟棄CD的過程裡,不免又為了時代的快速變遷而感嘆。一直以為自己還年輕,可當回頭注視這些環境變化時,才發現好多回憶已經可以用「十年前」、「二十年前」來計數。



小學時迷張雨生,因為聽說卡帶會隨時間失真,心中很害怕十年後就再也無法保存那樣的聲音,於是將「天天想你」專輯買了三張卡帶回來,祕密封藏(在自以為就不會失真的地方)。沒多久CD出現了,卡帶漸被淘汰,他們說CD不容易失真,我看著那光亮的盤面,心想,這玩意兒應該至少可以撐一百年吧?放心地大肆購買。誰知道又過幾年,MP3出現,CD沒有被取代,卻是漸漸凋零。



音樂被轉換形式繼續傳遞,而我從小都一直想緊緊抓住的東西,則始終在脫離、在改變。



抱著一箱CD,大太陽下騎著我的小機車到建國路上的「小蔡的店」去賣。老闆估價時,我逛著店內的二手CD,看許多曾經璀璨的名字,如今銷聲匿跡;一個人從沒沒無名到舉世聞名再到回歸沈寂,中間往往只經過三五年的時間,超過十年者少之又少。而曾經瘋狂喜愛收集CD的我,如今看到那一張張小方塊,卻再也沒有拿起來的慾望。



「這歌,網路上找得到,KKBOX聽得到!」我在每一次小小浮起的衝動之際,立刻被這念頭壓下了購買的慾望。假如透過一小方電腦,就可以獲得多數我想要的音樂,又何必再買物質用品回去多佔空間。我討厭多餘的東西。我希望我的房間跟我的心思一樣簡單,所以要丟棄!丟棄!丟棄!



近三十張CD,老闆估完價之後給了我七百一十元。我也沒多問就道謝離去。不想再去細究那些值錢與不值錢,既然決定將回憶脫手,那就要對它狠狠地放手。願其他有緣人繼續接收我的回憶,讓它延伸。



之後再去二手店賣書,兩大箱,一百三十元。想起國中畢業那年,將三年來苦讀的參考書,好幾箱整批賣給收破爛的,她看也不看內容,秤了秤重,隨手給了我三十元就蹣跚離去。我的三年求知歲月,換得無所謂的三十元。原來,知識真的是無價的。



騎車在陽光熾烈的南台灣路上,賣掉了幾箱塵封的記憶,不到一千元,心裡有點空空的。倒不是為了錢財,而是忽然覺得那些東西所承載的回憶的重量,或許不是任何人能估價的。只是,在生命中的某些時刻,不管是對物品或者對人,我都還是必須強迫自己,用力地放手。



2006年6月11日 星期日

淡水夜



(2006/6/11 淡水,黃昏)



過去10年,常常在淡水來來去去,看著淡水的變化。騎機車四十分鐘,從市中心沿承德路,一路狂飆,總帶著自己想從現實中逃離的心情。



每當車子繞過關渡大橋旁邊的小路,總有種逃離的暢快。淡水,收納了我年輕歲月的苦悶;而年輕時最牽掛的偶像張雨生,也在這裡結束生命。



隨著時代變遷,淡水失去了質樸,也帶來了商機。來不及沈湎過去,叮嚀自己要往前看;而現在看到的景色,或許也就成為往後的追憶。



10年前我在淡水河邊,懷念20年前陳昇的淡水;現在我在淡水河邊,懷念10年前自己大學的淡水。那麼,再過10年後呢?



這個夜晚,跟好友Chih來淡水閒晃,吃了點東西,聊了點天。才發現其實,不管怎麼變化,淡水還是我心中那個,收納我成長記憶的淡水。





(入夜的碼頭,漂亮的燈,華麗的金黃色襯著天空,這是大學時代我未曾看過的景色)





(入夜的觀音山)





(剛好這一天是滿月)

2006年6月9日 星期五

十萬人次與世足賽

剛剛看到網誌破十萬人次了。記錄一下。



四年一度的世足賽開踢。

不過我沒什麼特別感覺。

對於一堆人踢了一個半小時往往卻只得一兩分的球類運動,

我沒什麼耐性....

還是比較喜歡棒球跟籃球....^^



只是有點不明白世足賽在台灣紅什麼,

台灣人又不太踢足球...

或許,人生總是需要一些新的刺激來轉移注意力。

瘋足球總比被政治疲勞轟炸好多了。



然後想到,又是四年過去了。

四年前的世足賽我在幹嘛呢?

2002...想了很久終於想到了,

去美國念書的前兩個月,

在台北天天陪一個歌手朋友去錄唱片,

錄音室裡大家就都在討論看世足賽的事情。

那年我也還是不太看....



倒是「四年一度」這樣的時間寬度,

提醒了一些時間的流動感。

四年前的那個歌手朋友、四年前的自己,

對照到四年後的現在的彼此,

好多事情都改變了。

人生的狀態、情感、信仰...

好像經過了一世紀,那樣大的改變。



這四年,我唸完一個學位、在北京工作了一年多、回到台灣。

彷彿在世界轉悠了一圈。

對一個人從情感極深,轉為極淡;

對另一個人從極度信任,到信任徹底破滅。

對自己的期許從廣泛基層學習,到開始追求專業。



突然就有點想知道,四年後的自己,又會如何?



目前德國以3:2領先哥斯大黎加。

珍惜台灣

《天下雜誌》為紀念創刊25週年辦的「珍惜台灣,讓改變看得見」演唱會,昨晚在國父紀念館舉行,我特地從高雄上台北去看。說不上來為什麼,總之是聽到這消息,就很想去聽。



下午在國父紀念館外圍看影像展,許多個對台灣近幾十年來有影響力的臉孔,排列在那大幅的看板上;許多台灣過去到現在的影像,今昔對照,載滿了這個島嶼一步一腳印的痕跡。



那影像裡的每一個人都曾有過遠大的理想抱負,無論他們最後完成了自己的理想有多少,我始終相信「立志」、並且堅定地朝其邁進,是讓一個人頂天立地的要素之一。



無論現在馬英九的政治成就與風格如何,至少他在當年都曾發下「要做造時勢的英雄」這樣的豪語。當李安沒沒無名時,他一直知道自己這一生「只會拍電影」的無奈又堅定的目標。25年前羅大佑剛拿到醫生執照,在所有家人的期望之下叛逃,成就台灣音樂一整個世代的記憶。



看著《天下》的影像展,張榮發、王永慶、張忠謀、許文龍...看著這些排列下來的名字,想那些大企業的風風雨雨,對台灣中流砥柱的影響,我心裡也興起了一種虛無的豪氣。可能就有點像是項羽見到秦始皇出巡時,那種「有為者亦若是」的心情,不過我很清楚我這輩子絕不會變成項羽。



只是一直在思索的是,渺小平凡如我,還可以為台灣做些什麼?過去我總是很努力在追尋自己個人的價值,可是這一年來看到台灣的亂象,忽然有點想要做些什麼的感覺。因為,只是杵在那裡束手無策的無力感,真的很差很差。有時候希望自己有改變世界的能力,讓這個我所生存的島嶼更好。



但是當然,一切都只是想像而已。回過頭去,我依然只能做自己。只能繼續維持著一個小小的夢想,希望有一天我的文字能為一些人,帶來勇氣與希望。即使是小小的一群人,也好。這個社會,太缺乏熱情與希望了。可我相信那才是讓生命好好繼續的要素。



晚上的演唱會,靜靜地聽著那些過往的歌曲,聽歌手們一直重複著說,現在的台灣充滿了無力感,許多人已經氣到無話可說,可是我們真的還是要,帶著希望活下去。我聽羅大佑彈著鋼琴,一字一句唱〈我所不了解的事〉,聽著聽著就有點想哭,二十年前不了解的事,到了現在還是不了解。隨著歲月增長,我所不了解的事越來越多,可是我們都還是要帶著勇氣去面對一切。



壓軸時,胡德夫出來唱〈美麗島〉,唱完了他讓泰武國小合唱團的孩子們,用清亮遼遠的聲音唱,他說,不希望這個歌只是聽他唱,要讓一代一代唱下去。







美麗島

作詞:李雙澤 作曲:陳秀喜/梁景峰改寫彈



我們搖籃的美麗島 是母親溫暖的懷抱

驕傲的祖先們正視著 正視著我們的腳步

他們一再重覆地叮嚀 不要忘記 不要忘記

他們一再重覆地叮嚀 蓽路藍縷 以啟山林



婆娑無邊的太平洋 懷抱著自由的土地

溫暖的陽光照耀著 照耀著高山和田園

我們這裡有勇敢的人民 蓽路藍縷 以啟山林

我們這裡有無窮的生命 水牛 稻米 香蕉 玉蘭花





夜裡騎機車載朋友C回去,一路上狂風暴雨,我們全身都淋濕了。雨水打在我臉上,很涼很痛,可是我卻有種興奮的感覺,感覺和C在暴雨中前行,很有一種壯烈。大雨的節奏像是搖滾樂,我們是在搖滾樂裡奮力邁進的青年。



在那一刻,覺得自己還年輕、還瘋狂,還懷抱著無以名狀的熱情。這樣真好。

2006年6月5日 星期一

【專訪:陶喆】-- 要做讓人起雞皮疙瘩的音樂

今天有點累,偷懶放篇沒發表過的舊文上來。

2004年去北京前,在台北訪問陶喆。當時以為要去北京做一個音樂雜誌,想用陶喆來當首期的音樂人物。

後來雜誌沒做成,這篇文章就一直壓著。

那時候陶喆還沒發「太平盛世」這張唱片。

他非常健談,氣質很好,有點孩子氣,眼光裡面閃爍著一種對信仰(包括宗教與音樂)執著的氣息。

滿愉快的一次談話。





(2004/9/9 陶喆)



【專訪:陶喆】-- 要做讓人起雞皮疙瘩的音樂

2004/9/9 PM3:00-5:00 台北東區La Vie咖啡廳



在非宣傳期訪問到陶喆,是個美麗的意外。當時他還在洛杉磯閉關孵新專輯,中間回台灣參加一個頒獎典禮,我抓緊時間、邀之以「暢談深層的音樂態度」這樣的訪問題目,和他約在東區巷子裡一家咖啡廳。那天台北下著大雨,雨聲嘩啦啦地像那首〈找自己〉滂沱淋漓的間奏;神采奕奕的陶喆和一位宣傳人員撐著傘冒雨前來,當他推開咖啡館的門,就帶進一份寧靜的氣息。



訪問的氣氛十分融洽。才開始聊沒幾句,我先前徹夜準備的二十多個問題就全被打亂了章法,因為陶喆太健談,即使只是一個簡單的問題,他能給的答案就遠超過我的預期。這位才華洋溢的音樂創作人,思路清晰靈活,說起話來幽默風趣,而且還是個冷面笑匠。他描述事情時很喜歡打比方,想像力很好;偶爾說到忘情處,他會比手劃腳照演一番,有如熱情滿溢的孩子,迫不及待與人分享他的喜怒哀樂。



「歸零」哲學



陶喆做音樂的「慢工」是出了名的。第一張唱片在台灣為R&B音樂敲響了平地一聲雷,歌迷開始引頸期盼他的下一步,然而等他的第二張就等了兩年之久,到第三張又等三年,三張專輯他做了五年多,完全不符合現今華語流行音樂暢銷歌手出片的節奏,問他難道都沒有壓力嗎?陶喆誠實地說當然有,但他對於創作歌手面對市場的態度,自有一套「歸零」的哲學。



一般創作歌手在做完一張唱片之後(一般可能花一年時間),有一個「發表」的過程,就是「宣傳期」,此時會有各種活動,如上電視電台通告、簽唱會、訪問,甚至可能還要拍廣告等等,大概需要三個月。這三個月裡,每天都會經歷很多奇怪的事情,陶喆認為這是一個input(注入)的過程,藝人本身也在學習,會有很多情緒感受、怒氣、壓抑,人是滿的,但是在當時很難做吸收,所以之後他需要一段時間去消化整理,也就是「歸零」。



「宣傳期當下,其實我沒時間思考,但又要反應很快,所以整個人的心緒比較亂。就像辦演唱會,當我一個人站在舞台上,下面有四萬人,在那個moment(片刻),你說我有什麼感動嗎?能體會到什麼人生道理嗎?沒有。我只覺得我要去為這些人do something(做點事)。這就像談戀愛一樣,往往要在很多年之後才知道,裡面有許多值得珍惜的感受、回憶。」陶喆說他總要在結束之後,定下心來想一想,才知道自己可以從中學習到什麼。「然後我把這些東西放在我的life裡面,再從我的life中去做一張專輯。」



那要如何做到「歸零」呢?陶喆說,「我會需要一些時間跟自己相處,什麼都不做。在腦子空白的時候,可能會帶來很多恐懼害怕,但這樣也才能夠去整理、釋放宣傳期時儲存下來的一些感覺。」現代人太忙碌了,反而不能夠珍惜「什麼都不做」的狀態,其實那是讓人重新整理自己的好方法。



Vision + Talent + Technic = Creative



提到做音樂的先天和後天條件,陶喆自有一套看法。他認為完成一個創造性(creative)的作品,應該要具備三個元素:vision(遠見)、talents(天分)、technics(技術)。vision提供方向,讓人知道要怎麼走,走去哪裡;talents是自己原來擁有的東西,上天賦予的;technics則是整個技術面,不只是音樂技術,也包括行政、架構等等。



以vision為例,陶喆在做每張專輯時,必須知道他要「講什麼」。如果不曉得專輯的中心概念,只寫了很多好聽的歌,那就像有許多好看的扣子,卻不知道往哪擺,因為沒有一件衣服可以去縫扣子,衣服就等於是專輯的中心概念。而在分析自己的創作時,陶喆說:「我就是vision少了一些。因為我是非常沒有安全感的人,我個性中最好跟最糟的,都是危機意識太重,做事情我會非常小心,也因此而成為自己最大的絆腳石。」近年來這個問題有點改善,陶喆慢慢知道如何去跟人合作,放手讓別人去做,達成最好的成果。



對於自己的talents,有時候陶喆也會很懷疑:他為到底什麼要做音樂呢?vision和technics都可以自己得到,唯獨talents是不能自己控制的,那是一種無法解釋的力量。直到最近,陶喆對自己做音樂的輪廓才越來越清楚,他慢慢覺得既然天分就是上帝給的,有多少不重要,重要的是他要堅持去發揮它。「黑色柳丁」那張專輯有首〈Dear God〉,是陶喆在某次靈光乍現時,一氣呵成就寫完的歌,他認為那是上帝給他的禮物。而在目前進行中的專輯裡,也發生了類似的情形,而且更猛。



「之前回美國掙扎了兩個月做音樂,都沒什麼進展,直到我要回台北的前一星期,一天晚上從八點到十一點,三個鐘頭內寫了六首歌。奇怪的是我其實沒有去『寫』,它就是自己跑了出來,當時不管彈了什麼和聲都覺得是對的。這些東西我都不太了解,我一直在想那是什麼東西呢?在我一生沒發生過這種事。這就好像一個大亨突然給他的公子許多錢,公子不知道錢從哪裡來,但他可以去買東西。」陶喆一臉誠懇地說,對他而言那就是gift,是上帝送的禮物。



創作從「心」開始



當討論到什麼是「好音樂」時,陶喆相信好的藝術作品,往往都很簡單。創作就是把要講的話,透過媒介(畫、影像、音樂、文字等)說出來,創作的第一個重點是要有「心」,而不是技術,所以誰都可以當創作人,只要他有勇氣去把內心話說出來。



關於所謂好音樂,陶喆說:「我覺得很多人忽略了一個很重要的東西,叫做『雞、皮、疙、瘩』。你只要聽到屌的音樂,雞皮疙瘩自然就會冒出來嘛!這跟你的肉體、腦子都無關,因為你根本無法控制。像我看《鐵達尼號》,雞皮疙瘩也有起來,因為有感動在裡面。我聽到Jimi Hendrix,當下就被說服、感動了。而且那個片刻通常是很短的,可能只有三十秒,但人的一生可能就是在追求那三十秒鐘的完美,音樂更是如此。」



所以真正的好音樂,也不用經過分析的,它是讓你一聽到,就會有感覺。就像聽陶喆唱歌,不該是只注意他聲音的突破,更重要的是他的誠懇和聽眾能不能產生共鳴。「我的歌迷會說,我的歌給他們力量。我就會覺得,原來音樂可以被轉換成力量。那我當然要繼續做音樂。」



比起歐美音樂,華語音樂比較沒有「感覺」,陶喆認為,那是因為一個音樂產品中間總是經過太多人的碰觸,而這些人都只是在做一個「工」,整個音樂生產被工廠化了。寫曲的寫曲,而寫詞的就只是在填字,這樣的音樂也許可以賣得好,但不一定會感動人。陶喆說他前一陣子自己有個理論:「有些爛專輯可以賣得很好,但很少聽說好的專輯賣得爛的。」爛專輯賣得好不稀奇,因為它賣的不是音樂,而是行銷的手法;好專輯卻一定會有人買。



「所以最後,我們就還是要回到,『做好專輯』這件事上面。」陶喆這樣下了結論。



和樂器的情感



樂器之於音樂人的關係,就像筆之於作家、槍之於士兵,如同第二生命。陶喆專輯裡需要的樂器他都儘量自己彈,他自承其實沒有一個樂器是他精通的,但他彈樂器的技術是「爛到有感覺」:技術雖然不是很好,可是一彈出來感覺就會對。他說:「常常我想到的一些靈感,都是一般樂師想不到的,因為他們太好了、太精準了。彈音樂的語言就像是有些人拿三個碩士學位,很博學,說出來的話很有學問,但他可能比不上一個黑道老大說話時的一針見血。」做音樂是這樣,就算用爛吉他、拍子也不準,但只要那東西是真實的,一樣可以感動人。



問陶喆平常練樂器嗎?他說練樂器就有點像是健身一樣,一陣一陣的,有時候想到就猛來,有時候沒心情就停下來了。但這雖然是一件很小的事,卻常帶給他很多快樂,因為當他拿起吉他的時候,就好像又回到最初最音樂時的感覺。



「我最喜歡在兩個地方彈琴,一個是在廁所蹲著,前一分鐘上廁所,後面就在享受彈吉他,彈到我媽都會在外面叫『得痔瘡囉』!另一個是我最喜歡睡覺之前躺在床上彈吉他,整個人都是平的,那個姿勢很舒服。」現在練琴,陶喆又可以回到最初的心情,也不是在寫歌,也沒有一定要把琴練得很好,就是真的在彈一些東西。「那是很棒的一個歸零的方式。你,面對你的樂器,你跟你自己在對話。」



一個不同以往的全新陶喆



年底陶喆的新專輯發行在即,他曾提到,之前的三張專輯是他個人的一個「三部曲」,第四張將會是一個新的開始。問他為什麼這樣區分,他說,覺得七、八年應該已經可以算是一個週期,經過這些年這些事,現在的他,對於愛情、家庭、人生的看法都轉變了,跟以前不再一樣,他已經變成了另外一個人。



「從這張新專輯開始,我有很多看法會不同。我覺得不一定要突破,為了突破而突破是不對的,那是自然而然有改變,就改變了。」問他對音樂最大的理想是音樂革命嗎?陶喆說講革命太有攻擊性,現在他只想做一些有貢獻的音樂,能不能造成革命不知道,但盡力就是。





訪問在預定時間準點結束。陶喆站起身來,帶著親切的微笑與我握手告別。我說期待他的新專輯,他以一種神秘的表情說:「十一月吧。」外頭的雨下得更大了,看著他離去的身影,我已經開始揣想下一次不知道他將帶回一個什麼樣的音樂。華語流行樂壇還是有值得期待的作品,這種感覺真的很好。





(陶喆簽名:Love & Peace)



2004/10/5 Beijing

2006年6月4日 星期日

六四 2006

一個大部分人都忘記的日子,我還是每年到這時候會想起。但不是因為什麼熱血的理由,而是張雨生吧。童年的記憶,最青澀的歲月的記憶,12歲那年的自己看著電視上坦克車碾過天安門前的畫面,除了驚訝大概也沒有太多其他想法,年紀太小以致於缺乏分析能力,只知道熱血的大學生們為了民主自由而站出來,卻遭到暴力鎮壓,遍地的鮮血與屍體寫下中國近代史上慘烈的一頁。



當時年幼的自己,對這事件印象最深刻的卻是張雨生。他穿著一件印著王丹頭像的黃色T恤,拿了把木吉他在電視上自彈自唱〈沒有煙抽的日子〉。唱的時候眼睛習慣性會閉起來,長長的瀏海遮蓋了額頭,清脆的嗓音悠悠地從螢幕上竄出來。他說這曲子一晚就寫好,因為心中激盪著太多對於那些學生的情感。12歲的我從那歌裡試圖去了解天安門事件的意義,張雨生所感受的意義。



忘記六四的新聞在電視上佔據了多長時間,也忘記怎麼結束的。小學畢業那年暑假,我為了追隨雨生那時在電視上自彈自唱的形象,找了家樂器行開始學民謠吉他,因為搞不清楚,所以生平的第一把吉他不小心買成古典吉他,就用尼龍弦練了好幾個月。



後來長大了,慢慢越來越了解六四的意義,每每聽到〈沒有煙抽的日子〉,就會為了一個失去的正義而感到莫名的憂傷。這歌雨生在最後重複的幾段裡,是唱到聲嘶力竭的,當年自己在小房間裡用卡帶錄音機就聽出嘶啞的幾句尾音,真情流露讓我總想也跟著哭,即使其實還不明所以。



一年又一年,好多好多事情在改變,社會在改變,歷史在新寫,六四事件裡學生的熱血慢慢成為人們越來越淡的記憶。只是在我心裡面,對於當時對岸大學生的勇氣跟堅持,總有一份放不下的執念。冒著生命危險的為理想奮鬥,即使太年輕也還是一份值得被紀念的熱情;其實我不確定後來他們是否完成了什麼,也沒有認真去做過研究,只是一直記著的是那種可能後來他們自己也漸漸遺忘的精神。



在美國唸書時,聽過中國大陸來的教授,我頗為敬愛的博士學者,說六四的學生都是些莽撞的笨蛋,搞不清楚狀況的孩子。也聽過大陸來的學生,說六四的抗議者危害國家安全,毫無意義,還害他們後來出國更不方便云云。我聽著有些驚訝,然後就只是沈默微笑。原來我們所看到的熱血青年,勇敢的知識份子,在他們自己的國家裡卻被那樣的認定。



對於歷史,我說不出什麼大道理;是非與對錯,也從來不想自己去評斷。還是很喜歡讀歷史,執迷於許多過去的事件,只是多年來總習慣讓自己在一個事件上,找到一個信仰的憑藉、情感的依歸。當年雨生的那首歌,就是我對六四的理解,後來長大知道了更多細節與大人世界的遊戲規則,也總一直還沒逃開那一份淡淡的憂傷的感覺。在王丹的詩裡,整個家國憂思轉化成一個人的孤獨,「天黑了,路無法延續到黎明,我的思念一條條鋪在,那個灰色小鎮的街頭…」文句裡一個憂傷的情境,配上恰如其份的旋律,好像就永遠留在我不知愁的年少歲月了。



後來我終於看到了天安門,看到那年學生們踏過的地方,看到毛主席巨大的頭像襯著紫禁城紅色的磚牆與大門。我站在那片廣場上茫然四顧,四周都是觀光客,穿著五顏六色的衣服,手上拿著相機,人人爭相拍攝北京城今日現代化的擁擠。學生們的故事大概就這樣被遺忘了,就像雨生的故事也會就這樣被遺忘了。中國歷史還在向前拼命推擠,我被遺留在它後面不知所措。



紀念六四,紀念一份我曾信仰的熱血和正義;

紀念雨生,紀念一位永遠留在我記憶與夢想深處的音樂創作人。







沒有煙抽的日子

作詞:王丹 作曲:張雨生 編曲:Koji Sakurai



沒有煙抽的日子 沒有煙抽的日子

我總不在你身旁

而我的心裡一直 以你為我的唯一的

唯一的一份希望



天黑了 路無法延續到黎明

我的思念一條條鋪在

那個灰色小鎮的街頭

你們似乎不太喜歡沒有藍色的鴿子飛翔 啊~



手裡沒有煙那就劃一根火柴吧

去抽你的無奈

去抽那永遠無法再來的一縷雨絲 喔~



在你想起了我以後

又沒有煙抽的日子 喔~





2006/6/4 高雄

2006年6月2日 星期五

還是雨



(2006/6/2 高雄家陽台)



今天還是下著雨。傾盆大雨。

在窗前寫東西,聽雨。涼爽的心情。



平淡的一天。

狂看漫畫《20世紀少年》,

然後弄FHM翻譯,進度約一千多字。

晚上去游泳,游的時候腦袋空空的,拼命往前衝。



一個人的生活。

平淡的一天也好快就過去了。







(2006/6/1 家陽台望出去的黃昏)





2006年6月1日 星期四

南台灣小砲彈(再談屈原)

自從「端午節屈原故事之我見」這篇胡扯的文章貼出之後,

收到許多為屈原叫屈的回應。

原來大家都還是需要一個悲壯的英雄,來喚起大家的希望。

所以我對屈原的調侃,就被抗議了~~嗚嗚

但是那裡面真的有我對人生的領悟啊!

光有正義是不夠的....現實是,我們要學習生存下去!



以下轉貼我與一北京友人的對話....





D 說 (下午 03:35):

给你回了邮件,但是乱码.我想屈先生或许不是因为楚王不听他的话而死吧,或许他太过忧国忧民而感觉自已无力挽救不堪忍受心灵上的痛楚而死的吧....



Ting™ 雨過天晴 說 (下午 03:36):

他憂國憂民的原因就是因為楚王不聽他的改革建議啊



D 說 (下午 03:37):

如果他让楚王吃辣椒楚王不干他不会死的,但正好是楚王不听的意见直接关系要国计民生,所以他死是因后者.



Ting™ 雨過天晴 說 (下午 03:38):

所以我的論點是,他應該要設法讓楚王接受他的建議,就像管仲一樣



D 說 (下午 03:38):

他不是因为楚王不听意见而死,是因不听意见的后果焦虑而死.



Ting™ 雨過天晴 說 (下午 03:38):

而不是說人家不聽他的話他就去跳江

焦慮是一種愚蠢的行為



D 說 (下午 03:39):

他或许社会经验不如管仲,但他忧国忧民的心苍天可鉴.我的意思是你把他写的象个小心眼儿,呵呵.



Ting™ 雨過天晴 說 (下午 03:39):

哈哈哈~

有啦,我後來有強調他的氣節還是非常的值得敬佩

只是在現實生活中,那是沒有幫助的



D 說 (下午 03:40):

大家厚道点儿吧.被别人焦虑是福气.替别人焦虑至少心中有这个人.这就很值得欣慰了.

但你的强调看上去象调侃



D 說 (下午 03:41):

我知你意思啦,只是看完那文章突然感觉屈原挺可怜,呵呵.



Ting™ 雨過天晴 說 (下午 03:44):

呵呵~他被我調侃

因為我也曾經是那種為了正義自己很絕望的人

但是後來就知道那太笨了

一點幫助也沒有

世界還是不會因此而改變



Ting™ 雨過天晴 說 (下午 03:45):

就像屈原死了,世界也沒有因為他而改變

所以我們要學習管仲的機巧,才是生存之道

唉,看來我是世故了



D 說 (下午 03:47):

你学得会管仲的技巧也不一定有他的结果,因为一个人成事儿有很多方面.快乐的关键在于先不要认为自己是救世主,可以改变什么,这就会好多.而且也别以为自己的正义也是别人的正义,这是个大麻烦.



Ting™ 雨過天晴 說 (下午 03:48):

快樂的話好像就是另外一回事

屈原和管仲應該都不會是快樂的人

市井小民最快樂了~呵呵



D 說 (下午 03:49):

每个人都有苦有乐,屈原的死对于他是解脱,未偿不是一种快乐呢.



Ting™ 雨過天晴 說 (下午 03:49):

正義是真理,我相信世界上還是有恆久不變的真理

真理不會因人而異的

就像「做官不能貪污」,這應該就是真理



Ting™ 雨過天晴 說 (下午 03:50):

那倒是,那是屈原的宿命,他只能用死來解決他的憂慮....



D 說 (下午 03:50):

或许你的正义里面会有些是认知,而不是真理,我个人认为.

是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宿命.



Ting™ 雨過天晴 說 (下午 03:51):

有可能啊

所以我們一生都在學習追尋真理,就是這個意思

經過社會的歷練之後,就會更清楚什麼才是真正的真理,什麼是認知



D 說 (下午 03:51):

感觉你象颗小炮弹.

就是突然有个感觉.

一直向前冲的小炮弹.



Ting™ 雨過天晴 說 (下午 03:52):

哈哈哈~



D 說 (下午 03:52):

目标或许是你的真理吧.



Ting™ 雨過天晴 說 (下午 03:53):

漫畫畫起來很可愛耶



D 說 (下午 03:53):

YEAH.



==================

感謝D姐的建設性談話。

我其實真的就是一顆沒頭沒腦的南台灣小砲彈....



這樣就混掉一篇文章了喔,哈。

今日進度:不到一千字...

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