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5月30日 星期三

魚的記憶

開會開到一半,突然其他人都碰巧暫時離席,剩下我和老闆獨處在一個空間裡。

我無意識地瀏覽著網站,看到好笑的事,然後老闆跟我說了一些什麼,我嘴角還有殘留的笑意。



「妳在笑什麼?」他問。

「ㄟ?我...我忘了!不要理我,我常常亂笑....」我尷尬地回應老闆。

「妳知道,魚的記憶只有30秒。」

「嗄?魚的記憶?30秒?」老實說我不理解他為何突然提出這個論點。

「對啊。我在一本書上看來的,它這樣寫的。」

「哈哈!所以魚在魚缸裡,狹小的空間也不會無聊嘛!反正牠一直覺得在新環境裡。」我覺得有點有趣了。

「對啊。牠這一秒認識妳,回頭又可以重新認識妳,牠感到自己不斷在認識新朋友,所以魚都很好奇。。」



嗯。所以呢?

沒有所以了。

此時,其他人進來了,我與老闆的這個話題就此打住。

原來,老闆只是無聊,想抬槓。



可我腦子裡卻開始一直纏繞著,關於魚的記憶的事情。

要是人的記憶都那麼短暫,會少很多樂趣吧。

雖然某某名人曾經說過,人的一切煩惱,來自於記憶太清楚。



但若不記得憂傷,也就不會記得感動。沒有感動的人生,多麼無聊。

我看著眼前的老闆,還記得十多年前,那年十多歲的自己,就讀到一篇他書寫陳昇的文章,而感動不已。

「這個人的文筆,實在太棒了!」這樣的印象留在我腦海裡,一直到現在。



現在我居然,跟他一起做唱片。

最近每一次開製作會,都像在上一堂寫歌詞課。

他給了我一個系統性思考歌詞寫作的觀點,

他讓我更加清楚,原來寫歌詞不只是一個自己爽的行為。

那真的使我感到受益良多。



我感激這樣的緣分,感激命運總帶我到,我所意想不到的地方。

即使痛苦常常大於歡樂,還是希望自己的記憶可以很長。

我要帶著一輩子的記憶,去探索一輩子的人生。

2007年5月28日 星期一

努力的目標

又再一次,當我從床上醒來時,發現天已大亮,門開著,燈開著,電扇呼呼吹著書桌前未關機的電腦,而我的身上,汗流浹背。



該寫的稿子自然沒有寫完,新的一天卻已再度來臨。不記得自己是怎樣上床的,不記得怎樣睡著,甚至不記得有睡過。



感冒未好。咳嗽、鼻水、暈眩。白天,處理版權、整理預算、聽DEMO、開會、開會。晚上,寫稿。有時候,跟歌手進錄音室,一整天在昏暗的空間裡,聽錄音、溝通、思索。半夜回家,寫稿,然後恍惚,不知道怎麼睡去的。



很多次,不知不覺地工作到午夜,糊里糊塗睡去,莫名的在清晨驚醒,喉嚨乾渴到覺得自己快死掉。時序入夏,汗水濕黏的感覺開始不離身,住處如烤箱一般,蒸騰著一種不安與急躁,我在烤箱裡孤獨地寫作。



忙碌,挫折,壓力,沮喪,自我懷疑。日子在平靜中推動,平靜裡一個埋著頭的我。



某天主管打電話來,關切地說,「加油!撐下去,就是妳的了!」其實我不了解自己,到底最後希望什麼東西「是我的」,我不了解這一切要達成什麼,好像就是面對一個無形、無可拒卻的使命,我被它推著走,背負著的都是,成就他人。當賣力走到終點,我可能還是一無所有。



但那有什麼關係。也許所有的一切,都在過程。那些點點滴滴的互動,無謂的小玩笑,毫無邊際的互相鼓勵。這終究是一個需要熱情的行業,我的熱情始終不滅。



沒有不快樂,沒有太灰色,只是生活。如同大多數人,在瑣碎的生活裡,掙扎出一個真實的自己。偶爾也會有些小感動、小激情,畢竟能在這樣的行業中挑戰自己,也是一種幸福。



很久沒好好和朋友聚聚,很久沒靜心寫一份屬於自己的創作,很久沒進行一次任性的出走。但沒關係,讓這樣簡單的事情,成為此時此刻我生活中努力的目標,也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2007年5月27日 星期日

感性掛帥的世界第一 ──《最危險的廁所與最美的星空》





記得之前在讀完石田裕輔的《不去會死》時,我心中就纏繞著一個疑問:「就這樣嗎?七年半的旅程,一本書就講完了?怎麼可能!」意猶未盡使我期待知道更多,畢竟那麼漫長的路途,若光是講在世界各地住過的旅館,恐怕就能寫成另一本書了。



果然不久之後,就看到了這本「《不去會死》續集」──《最危險的廁所與最美的星空》。不同於前作順著時間書寫旅程的一般遊記模式,這次石田裕輔以許多單篇獨立的章節,介紹在這段旅程裡,他自己心目中的「世界第一」。包括全世界最危險的旅館、最美味及最難吃的國家、最美麗的城市、最讓人火大的警察
等等。



「世界第一」是絕對的嗎?作者在序文就明確表示:「在這裡舉出的,不過是我心目中的『
my best』,選擇的基準百分之百出於一己的經驗與主觀,以及『好玩』。簡單講,就是以『幽默』為考量。」在內文中他也說明,很多時候,旅人自己對眼前景物、遭遇的感受,會受到外來因素影響。包括心情、身體狀況、天氣狀況、運氣等等。所謂的世界第一,並非絕對標準,而是相對標準。



我同意。每個人都會有他自己心目中的世界第一,而自身的經驗才是最有意義的標準。那是一種絕對感性的評判。只去過不到十個國家的我,讀《最危險的廁所與最美的星空》時,最心有戚戚焉的地方有兩處:一個是他對美國「紀念碑大地」的讚嘆;另一個就是他對中國的感受。原因無他,我到過這些地方,並且也有了我自己的評斷,再與石田的感覺相對照,閱讀就更加有趣。



為了體會石頭拔出於寬廣紅色大地之美,石田在「紀念碑大地」待了四天。當年我開車環美經過那裡,也曾拍下一張使自己感動久久的照片。那種片刻的震撼實在難以形容,除非真的身在其中,投入其中。石田說中國的廁所最慘烈、食物最美味,我也都曾有過深深的體驗。只是沒想到,去了一百多的國家的旅人,還是會將中國的這兩「最」列為第一。可見那真是無與倫比了!



另外令我印象深刻的一段,是石田提到他如何養成在如廁後「水洗屁股」的習慣,延續至今。事情發生在摩洛哥。某次他毫無選擇,必須融入當地的習慣,僅用水沖洗,卻發現獲得了前所未有的清爽感。從此以後他成為手指洗屁股的信徒,並對那些質疑他髒的人宣示:「只用衛生紙清潔的人才更髒,光用紙怎麼可能完全擦乾淨?」他還為此發表了一段關於衛生紙影響地球環保的言論,實在很有趣。



有很多的世界第一,都是在感性之中判定。旅途勞累之後,帳棚外見到的某個星空,也許就成為最美的星空;遇見夕陽餘暉的光芒映射在建築物上的城市,或許就成為最美的城市。這些感性之後的主觀判定,其實才是旅途最珍貴的收穫。因為那是獨一無二、只屬於自己的。沒人能搶走石田裕輔的世界第一,因為他真真實實有過那些經歷。



讀這本書相當愉快。輕鬆地跟著作者的單車軌跡走訪世界,看看各地的風土民情,體會他所描述的氣味、空氣、食物的味道、人民的模樣,都能帶領我短暫的離開眼前的現實生活。好像是懷抱著一個夢想似地閱讀著。這樣的旅程太浩大,我想那是我這輩子不可能完成的旅行方式,但是透過閱讀石田裕輔的書,我彷彿也在百忙的生活中,偷偷借用了一次那樣的人生。滿好的。





★ 
《最危險的廁所與最美的星空》   (2007‧繆思出版)

2007年5月23日 星期三

[MV] S.H.E. - 聽袁惟仁彈吉他





今天不是開心的日子,工作上發生不愉快的事。 



下午事情發生之後,我就一直在辦公桌前聽著歌、對著電腦發著呆。

開始思索為什麼要做唱片,

為什麼要進入一家公司體制裡,

為什麼要跟這些人攪和,

為什麼不好好堅持自己寫作的理想....

都三十歲了,還這樣不上不下的....

過去那些年的努力,到底努力了些什麼東西....



然後就想到早上看到的這支MV。

年輕人的模樣,年輕人的語氣,講年輕人的音樂的事。

其實它太淺白,幾乎已經鼓勵不了需要被下猛藥的我;

但是還是有一種感動。

或許,也就是那種淺白吧。





聽袁惟仁彈吉他

作詞:張簡君偉 作曲:張簡君偉 編曲:張簡君偉 和聲:S.H.E



1980年九月十四 他從媽媽的肚子跑出來

他應該是帶著害羞的表情來到這世界上

不然現在的他不會這麼悶 這麼悶 有夠悶 有夠超級的悶騷



從小他就住在士林區外雙溪的山腰上 那裡的公車其實不只兩輛好嗎

只是等公車半小時一小時才來一趟 錯過了真的會讓人覺得很慌張

每個朋友都嫌他家太偏僻 第一次去 居然還會感到害怕 喔拜託別鬧啦

環境優美空氣新鮮的好地方 好歹袁惟仁跟他老爸也曾經搬到他家樓下



想一想不是因為胖哥 他也不會跑來玩音樂做音樂 讓我唱他寫的假Hip hop

其實他的歌都很芭辣 不信可以上他的部落格去聽他唱一下



(喂喂 test test 呃 不好意思 由於 Key 定的太高 我們的副歌部分呢

就請當家花旦 Hebe & Selina 幫忙唱一下 來賓請掌聲鼓勵鼓勵)



*啦 啦 啦 靠著窗聽袁惟仁彈吉他 他認真創作的哼哼唱唱

 愛情傀儡征服和夢醒了都變成了主打 靠著窗半夜聽著袁惟仁彈吉他

 他認真創作的哼哼唱唱 一點一滴築音樂的夢想 就要像他一樣



#今年的他已經26歲 賣過的歌曲其實用兩隻手就數得出來

 但是他還是愛創作 愛音樂 愛愛愛 就像對岸很火的那首歌 老鼠愛大米一樣愛

 寫歌其實不容易 賣歌又要靠運氣靠關係 難得最好的歌 運氣好被公司保留

 但保留不一定會用 用又不一定會被打 就算變成主打 版稅可能又會 拖拖拖



△但是親愛的朋友 你們千萬不能放棄啊 你看他寫了這麼多 這麼多 說真的

 沒有中的歌曲至少一兩百首 成功的背後總是堆積著高高的寂寞

 你看我們SHE 努力 學習寫歌多久 如今才能聽到我們的創作

 音樂這條路 很辛苦 很寂寞 但是想一想 其實我們不貧窮



Repeat * # * △





★ 《聽袁惟仁彈吉他》詞曲作者張簡君偉的部落格:http://blog.xuite.net/alex.music/alexelva

2007年5月22日 星期二

台北‧忙碌‧病氣

一回到台北就生病。喉嚨劇痛,吞嚥困難,精神萎糜,渾身無力。

「很久沒生病了。」好像幾天前才冒出這樣的念頭,卻就生病了。

邪門啊....



今早七點起來看王建民,而自己其實整個是在恍惚狀態,眼睛都睜不開。

小王今天狀況也不好,投球不穩定;但他用絕佳的危機處理,度過許多難關。

「狀況不好,也要專業。」這是今天的啟發。



拿出筆記本,隨手為待辦的工作列表,

竟然洋洋灑灑就列了將近40件事。

哪來這麼多雜七雜八的瑣事啊....

再加上一一排進的會議,一想到我就頭暈....



連想回高雄的時間都排不出來。

台北,真是我的「現實世界」。

Welcome to the reality!!!!

我這樣笑自己的身不由己。



「忙碌是磨練呀!」朋友這樣安慰我。

此時我也想不到什麼磨練不磨練。

反正,這些事情不處理完,我心裡也不踏實。

就,話不多說,加油吧!

2007年5月19日 星期六

[KL] 超好吃



(我生平第一次到吉隆坡的第一餐,2005年10月,就是這個印度咖哩飯,超好吃)



在KL,最喜歡每天從錄音室收工之後,V會帶我去吃不同的美食。炒粿條、煎魚、雞飯、鴨飯、肥佬蟹...也真是肥死人啦!



他還擔心我不吃午餐。總是很體貼的提醒我:「明天要記得吃午餐喔!妳可以到飯店隔壁吃Roti canai(印度拉餅),超好吃。」

我:「好啊好啊!」

V:「一定還要配Teh tarik(拉茶),超好喝。」

我:「嗯,好。那Roti kosong指的是原味的餅嗎?」

V:「對!超好吃!」

我:「那若我想配咖哩呢?」

V:「就跟他說妳要什麼咖哩。不過沒有豬肉。可以選雞肉咖哩,超好吃。」

我:「Roti tisu是甜的嗎?」

V:「對,甜的,超好吃。」

我:「好。」

V:「啊妳看這個,Roti Naan,這是另一種小的印度餅,超好吃。」

我:「嗯。」

V:「啊我跟妳說妳早上可以點什麼,就是那個Roti pisang,它是加香蕉的,超好吃。」

我:「哦。」

V:「其實妳也可以嘗試那個酸辣麵,超好吃。」

我:「ㄟ,這麼多我吃不完啦。」

V:「還有那個福建麵,用醬油炒的粗麵,超好吃。」

我:「那個也超好吃?」

V:「對,超好吃。」

我:「....你還有別的形容詞嗎?」

V:「嗯......真的超好吃!」

我:「.......」



就這樣,我們進行了一星期的,超好吃之旅。

2007年5月17日 星期四

走訪草原上的英雄之誕生──《迭里溫‧孤山》





一直要到專心讀了幾個章節之後,我才豁然明白:這本以「蒙古」為主題的《迭里溫‧孤山》,其實不只是遊記,更是一次作者對傳說、對歷史、對草原、對自我內心潛藏的衝動的一次深入探尋。


原以為杜蘊慈和黃惠玲將如書寫她們的前作《地圖上的藍眼睛》一般,用好讀而感性的文字、真實而美麗的照片,描述一次蒙古壯遊的過程。然而她們顯然不滿足於此:距離上一本作品已過了六年,這六年足以幫助人有更多成長,增加了生命的體驗與厚度。《迭里溫‧孤山》不僅真實描述「尋找成吉思汗出生地」的旅行過程,更進一步以《蒙古秘史》裡的故事作為中軸,帶領讀者追隨著成吉思汗的傳奇,走一趟蒙古大草原。


這是一次全然「有意義」的旅行。並非漫無目的的流浪,也不為放鬆身心,更不僅僅是遊山玩水,而是杜蘊慈與黃惠玲經過許多年醞釀、計畫,前後探訪蒙古兩次(2004年和2006年),寫出的深度遊記。她們行前研讀了成吉思汗與蒙古歷史的相關書籍,使得旅行的每一個步伐,都有了厚度。


「迭里溫」在蒙古語裡指的是「牛的脾臟」,迭里溫孤山是一座不起眼的小山,盛傳為鐵木真的出生地。作者 到了這個地方之後,立刻被當地的情景所感動,便再也不懷疑傳說的真實性。鐵木真年少多舛,父親驟逝,母親在幾乎被認為不可能的處境下,含辛茹苦地於草原上撫養他們兄弟長大,也造就的一個草原上的傳奇。


《迭里溫‧孤山》的行文走筆,是作者在旅行蒙古中途,將遇到的人與風景,與《蒙古秘史》裡的故事互相參照寫成。《蒙古秘史》是蒙古民族第一本文字史記,詳敘成吉思汗的一生,由一位應與成吉思汗關係密切的同時代人寫成(最早成書於西元1240年),內容保存了蒙古口傳敘事的動人與真摯,後有中譯本問世。金庸書寫《射鵰英雄傳》時,就曾大量參考《蒙古秘史》裡的故事。


我自己對於蒙古的憧憬,正是源自從小閱讀金庸小說的深刻印象。綠草青蔥的塞外大漠,騎馬馳騁、彎弓射鵰的少年,英雄遠征的故事,深深觸動了我幼小的心靈。在《射鵰英雄傳》裡,金庸對於「結義兄弟」的描述格外生動,郭靖與楊康的情誼,某種程度上也對照了成吉思汗鐵木真與札木合的情誼。郭靖與鐵木真都重視結義之情,卻也都在最後被迫大義滅親。


我記得自己在讀到鐵木真最終為了成就霸業,親手處死札木合的的橋段時,幾乎流下了眼淚。金庸以非常感性的筆法,描述成吉思汗這樣的蓋世英雄,在終結幼年死黨的情義時,那種內心強烈的孤寂。這段故事,我又在《迭里溫‧孤山》中杜蘊慈的文字裡重溫了一次,這次她直接帶領讀者走訪札木合的出生地,將他的性格與鐵木真相對照,得出有趣的結論:札木合孤獨而沒有朋友,不如鐵木真懂得運用旁人的力量成就大業。


「十一歲在額嫩河邊初次結義;二十歲重逢,胸懷大志卻互不能容;現在歷經二十年血戰攻伐,彼此已是慢面風塵,一位創下自古未有的功勳,統治了從呼倫池到阿爾泰山的所有蒙古高原部族人民,另一位卻遭到最後幾名伙伴背叛,再無立足之地。這是《秘史》裡最動人心魄的段落之一。」(《迭里溫‧孤山》pp.74-75)


這段文字為故事寫下蒼涼的結局。無論如何,時至今日,草原上的牛羊依然肥壯、天空依舊蔚藍,但英雄都已消逝,獨留後人循著足跡走訪歷史,真正是所謂「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除了依循歷史故事,杜蘊慈與黃惠玲也在旅途中,遇見許多熱心樂天的蒙古人,與他們同行。除了上一本書《地圖上的藍眼睛》中就出現的蒙古朋友達娜之外,這次還有司機、嚮導、及在草原上偶遇的老牧人等。我喜歡他們在雨中參觀紀念碑,在草原上「坐地論事」、在帳棚中遇到大量黑蟲以致於整夜無眠的橋段,都真實地反映出蒙古草原上的生活情景。


比起六年前,杜蘊慈的文字多了更深層的思索。她不再只是描述旅途的過程,同時也有了更深刻的心理感受。兩次走訪蒙古,她終於歸結出自己喜好飄盪的理由,因為家人先祖都流著同樣的血液,讓她在旅途中找到更大一部份的自己。而黃惠玲的攝影裡,更透露出一種忠實的態度,沒有奇特的角度、豔麗的色彩、搞怪的構圖,她眼中的蒙古,就是真實而廣闊的一塊綠色大地。


與一般旅遊書「圖文交插」的排版迥異,我喜歡《迭里溫‧孤山》的編排方式:文字歸文字,圖片歸圖片。讀者在閱讀文字時,可以在每個章節中,專心地完整體會作者的紀錄,而不會被圖片干擾;章節之後,總是伴隨著大量的優美照片,帶有為文字留下「視覺暫留」的功能,更有雋永之感。由此也可以看出這本書的企圖:不只是一本旅遊書而已,它的副標「《蒙古秘史》額嫩河行記」,其實已經傳達出其「為史做記」的意念。


很高興看到《迭里溫‧孤山》這樣一本誠懇的遊記,真實紀錄與走訪了蒙古的傳奇。雖然它自覺性甚高的封面,擺明了不是要賣給所有人;但我想每一個願意將之拿起並認真翻閱的人,都可以在其中找到感動與樂趣,甚至有一讀再讀的衝動。


總有一天,我一定也要背上行囊,千里獨行地踏上蒙古草原,感受一次成吉思汗的「迭里溫‧孤山」!





★  《迭里溫‧孤山》   (大塊文化出版)

★ 杜蘊慈+黃惠玲 作者部落格

★ 金庸《射鵰英雄傳》後記

[KL] 榴槤初體驗



(「干腰」指的是榴槤的一個品種)



到過東南亞國家很多次,從來沒有吃過榴槤。不是不敢吃,而是根本沒機會去嘗試。平常聽了很多人說,榴槤很臭,榴慩很難吃,榴槤很噁心...不知不覺我好像也就這樣相信,也就懶得去證實。



今晚收工回飯店的路上,V說要買榴槤,強力推薦我吃一口。「我們馬來西亞人都很愛!妳一定要試試看!」他說。



賣榴槤的老闆很熱情,熟練地把榴槤對半切,露出果肉,然後指示拿著相機的我快點拍照。於是我才知道,原來榴槤是這樣吃的:切開硬殼,吃裡面幾小塊黃色的、軟軟的果肉。



V抓了一塊給我,我碰了一下驚叫:「啊!是軟的!」遲疑著,小心地咬了很小一口,柔軟的黃色果肉,像是豆沙包內餡的口感,卻帶著一種濃郁強烈的、不知如何描述的、榴槤的味道。



那味道,是香的。奇特的感覺是,我覺得我「吃」到了香味。香味不是應該是嗅覺嗎?我卻在味覺裡體驗到了香味,好新鮮。豆沙般的口感,香香的味覺,多咬幾口時就產生了一點乾澀感。



我就站在路邊的水果攤前,咬著一塊榴槤果肉,進行著我的榴槤初體驗。那味道,說不上討厭,可也不是喜歡,就是,特別。而此時此刻,馬來西亞馬路邊的水果攤,配上這樣的味道,剛剛好。



「馬來西亞人有九成都超愛榴槤!」V開心地說。我好不容易咬完那塊枇杷大小的榴槤果肉,那香味氳在口腔裡,其實我難以明白為什麼會「超愛」這種味道。我想,這大概就是文化差異吧。



「榴槤一點都不臭啊!明明是香的,為什麼大家都說臭呢?」我不解地問。

「對啊!它一直被誤解了!所以你要幫榴槤平反!」V激動地說。



在活了三十年之後,終於吃到了榴槤,而且我並不怕它的味道,這令我感到得意。看來,我還是有潛力去世界各地流浪的。勇於嘗試各種食物,去尋找我自己認為「臭」的東西。



回飯店上網,與朋友們討論榴槤。「我不敢吃!」得到大部分這樣的結論。頓時之間竟然覺得自己很特別,還高興了一陣。其實想想,為這種事開心,我真是個無聊人...





2007年5月15日 星期二

[KL] 人生第4次冰雹在吉隆坡highway上



(2007/5/14 KL highway) 



14日下午在吉隆坡的highway,前往我下榻酒店的路上,下起一場暴雨。

雨勢以極為誇張的姿態,打上車身,模糊了車窗玻璃,將眼前的視線刷成一片白茫茫。

我正打算說些什麼表示驚嘆這場雨,突然聽見劈哩啪啦聲響,緊接著就是司機的大喊:

「哇!冰雹!好大顆!妳看!妳看!」

果然,我見到數顆嬰兒拳頭大小、雪白色的冰塊,倉皇地掉落在擋風玻璃上,撞上車前蓋,滾落地。



「我在吉隆坡開了十幾年車,從來沒遇過冰雹!」司機興奮地說。

「真假?雨也沒那麼大嗎?」我問。

「雨常常有,但也很少這麼大的。冰雹更是沒見過。妳可以去買馬來西亞的樂透了!」司機調侃。

「這麼稀奇?」

「對呀!說不定,妳會有好事發生喔!」



謝天謝地,好事發生。

那就保佑此行,錄音順利,結果滿意吧!



一個小時前,從機場出來時,還是豔陽高照,藍天白雲,襯著青翠綠葉,典型熱帶風情;

一小時後的現在,狂風暴雨,打雷閃電,外加冰雹墜地,空氣陰冷。

這就是馬來西亞的天氣。隨性、出其不意。



是我人生第4次遇到冰雹。

第1次是國中時期,在高雄的壽山上,教室裡,唸書唸到一半,一場冰雹,把全班同學都吸引到了窗邊。

第2次是大學吧,在台北。

第3次是在美國Iowa City唸書時,一個朦朧的早晨,夢迴冰雹

第4次在大馬的highway上。



我們在暴雨裡緩慢前行。塞車以及水氣茫茫。

我吃著剛剛在賣場買的肯德雞雞腿堡。馬來西亞的,特別好吃。

進了飯店之後,雨停了。

天是陰的。打開窗看出去,遠山與積厚的白雲。



清理桌面,整理出一個工作環境。

上一次來錄音,2005年10月。時光飛逝。

這次再度來到這裡,人事已非。

又是一個新的開始。



2007年5月13日 星期日

[生日] 30





結果是,沒有西藏,沒有流浪,沒有實現的夢想,沒有陌生的地方,

沒有值得說嘴的一丁點與眾不同,沒有任何特殊的放縱瘋狂;

我的30歲生日,極其平凡地,

在一餐摩斯漢堡、與好友桀齊的一個簡單下午茶、一部《蜘蛛人3》、以及一次按摩之中,

安靜地度過。



想來好笑。

從兩年前就開始計畫,殷殷期盼著30歲生日那天,一定要站在一個不一樣的地方,

像是,西藏的布達拉宮,像是,阿拉斯加,像是,金字塔下....就算是大理麗江,也好。

想著,要完成一次偉大的流浪,在一個陌生的地方飄著飄著,

過一個異鄉的生日,壯烈地告別年輕....

結果都沒有。



我依然待在台北,並且俗不可耐地,整個被淹沒在繁忙的工作裡。

生日前兩天,才從香港回來;生日隔天,又要風塵僕僕地前往吉隆坡。

就連生日這天,想去一趟九份,都累得提不起勁。



30,可怕的數字。

但其實想想,也不過是個數字罷了。

MSN上遇到馬導,她說,30-35是女人最美的時候。

我說,應該是開始加速變老的時候吧?

馬導說,不,35歲之後才加速變老,妳還有五年。好好享受。

「30歲很棒。成熟了,學的東西都懂了,什麼都開了,跟家人的關係也會更親密。」她說。



也記得一個朋友說過,30歲是很棒的。

因為是資源、人際關係都成熟,可以開始往前衝的階段。

是另一個階段的開始吧。



這一年的感想很多,深刻感覺到自己心理的快速成長。

思緒更加穩定,與人的距離更加圓潤,而同時,也更孤獨了。

上帝造人,真的有趣。

人到三十,就真的會起一些變化。不管你願不願意,都無法逃避。



年紀越大,更了解人生其實是被動的。

我們都在被動地承受,命運的一切。

只希望在越來越被動的心態裡,我還能一直保有對夢想的執著...



今年沒收到生日禮物,於是自己給自己去買了一個錢包,鼓勵自己。

努力賺錢、用力賺錢。有錢才有夢想。

這就是三十歲的實際。



今年生日,也跟母親節同一天。

沒有時間回去陪媽媽,跟媽媽通電話,想哭....

「出差回來,一定回去陪媽媽!」只有這樣子,讓自己釋懷一些....









2007年5月11日 星期五

[HK] 香港7天





5/3-9 在香港。四場演唱會,同樣一群人,一個目標,一起走到了這裡。



我的工作是PA台上的字幕機。站在制高點上,遠望著一次淋漓盡致的演出,台上台下瘋狂起舞,光影、爆破、節奏、搖滾樂,都千里迢迢地到了這裡。



想著,這五個大男孩,這背後的一群人,花了多少時間、多少努力、多少日以繼夜的再接再厲,才能夠飄洋過海,築起這一座璀璨的舞台;我開心有這樣的緣分,此時此刻,見證他們的汗水,與他們一起跳躍。



十年後,彼此會在哪裡,誰也不知道。台上的這群人,將通往一個更必然的人生;台下的這群人,將走出一條更自我的路。彼此在人生的這個階段,遇見了,碰撞了,再分頭前往未來的旅程。也許不能永遠在一起,但是心中都已經有彼此的記憶。



我深深的喜愛這種,人生裡,陌生的人與人之間的撞擊,這種彼此的吸引與分享,彼此再整裝上路。這種難以言說的緣分。我覺得這是命運最珍貴的禮物。





而那個唱歌好甜的女孩,唱〈分手快樂〉時哭了。台下千千萬萬的人,齊聲、溫柔地、替她把歌唱完。我的手冒著汗,順著音樂的流向,按著字幕。一句一句的歌詞,浮現出來,講述著一份心酸的釋懷。眾人也進入了這個情緒,在偌大的場館裡歌唱。這是音樂的力量。



女孩的心裡,該有許多複雜的情懷吧。她在紅館的第一場,多少人夢寐以求的第一場,經過無數次排練的第一場,終於完成。許多人唱過她的歌,她現在當面唱給許多人聽。



而我發現自己異常冷靜。距離是遠的,卻很近地參與著這場演唱會。神奇的感受。





在香港七天,是我在香港待過最久的一次。這個城市對我有種特殊的魅力,無論什麼時候來,都覺得愉快。儘管它狹小擁擠、國語難通、紛亂失序,我還是很愛走在香港的街頭。



也許是因為太熟悉的電影場景、美味的食物,也許是因為高樓與海洋的近距離,也許是因為朋友,也許更是因為,那年第一次來香港時,有過美好的記憶,那記憶便與一個人,同時存在我腦海中,成為一種永恆的美好。



這次來香港,也發現自己老了。慶功宴懶得吃,工作流程很熟悉;出去就具有購物的慾望(以前沒有),減少了四處遊蕩的動力(以前很愛),而粵語則一樣沒什麼進步。



年老就是一個「發現自己變得處變不驚」的過程吧。



七天的時間感覺漫長。回到台北,又要開始急急準備下一段行程。母親節與三十大關順勢逼近,工作上繁瑣不斷,這個月份的我的心理狀態,是混亂的。但無所謂,一切都是要過去的。





(2007/5/4 五月天在紅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