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4日 星期六

[日文學記] 學習不是問題,忘記才是 (小米老師9)

2014.10.2 (四)
秋天了,漸漸離開每每大汗淋灕進教室的感覺,最近去上日文課,很喜歡在停好車之後,吹著風走到教室的那一小段路,日子好像悠悠遠遠地,不疾不徐,無所掛懷。迷上捷運忠孝復興站旁邊的「姜包子」和「姜太太包子」,兩家緊鄰但風味略異,前者皮軟Q彈,後者餡肉紮實。把車停在旁邊的停車場,買兩個包子在路邊看人來人往,慢慢吃完,再散步去上課,這樣就覺得滿足。十字路口常會遇到募捐的婦人,看她們的微笑,覺得生活可以很簡單。

夏日已老,可夏天養成的習慣,卻活躍到了秋天。小米老師的課已上到第九堂,雖然也從20課一路到了26課,但都沒什麼感覺,一次一次地好順,大概這就是所謂理所當然的存在吧。倒是最近的感覺,都駐紮在學習進程的頓挫上,彷彿一切都停滯下來,始終在原地打轉。因為沒有什麼要追,所以也不太急,加上工作也忙碌起來,就靜靜看著自己在日文裡的憂慮、慌張、疑惑、渴望,好像也又多了解了一些自己。

今天進入26課,開始新課本,也有種新開始的感覺。單字量突然增多,老師也詳細地ㄧㄧ解釋,並相當嚴謹地要求著每個字的發音。印象中在我學日文的進程裡,一路沒有老師如此要求過發音,也不知道是怎麼呼嚕念過來的....其實發音很重要,尤其日語裡很多長音、促音、濁音的細微差異,還有重音節的變換,失之毫釐,意思便差之千里。佩服小米老師的耐性,讓我時時提醒自己念得慢一點、確實一點,事實上,我是一個囫圇吞棗、咬字不清的人,不管什麼文都一樣。想到媽媽的口齒非常清晰,而她從小就念我講話不好好講,一路念到大,沒想到現在在學日文裡,我又得好好面對這一題....所以說人生真是沒有僥倖啊!正所謂山水有相逢.....

接著老師就幫我複習26課(因為之前已有講解過句型),並拿出一堆作業。老師說,學的東西越來越多了,所以我們要做一個確認的動作。結果一確認,就發現好多又反應不過來了~真是很要命。最近有在思考關於記憶的問題,原本以為記憶衰退是因為年紀,但後來覺得,其實更重要的因素也許是心思。會記不起來是因為隨著生活越來越複雜,心思也越來越複雜,要思考、記掛的東西太多,無法專注在少數事情上。如果心無旁騖,重要的東西還是可以很快入腦的。所以年紀越大,越要花功夫的事情不是去得到更多,反而是儘量讓生活簡單,才能深刻。

畢竟,學習從來就不是問題,忘記才是。

26課的句型是弔詭的,是無時無刻不見的口語「普通形+んです」的句型。口語根本沒有邏輯,自古以來人們講話慢慢的就會自動轉成一種形式。所以這種句型許多時候要看前後文使用,意義便盡在不言中。這句型日劇裡時時可見,但我還是常常反應不過來,一個句子在我腦袋裡必須要先從「ます形」換到「普通形」(這裡還要先注意時態),然後再換到「んです」的句型,要轉兩三次。到後面老師又教到「んです」=「の」,又要轉一次,於是我就繞在這裡完全崩潰了.....

幸好,從會話課的慢學經驗裡知道,句型會了之後也沒別的訣竅,就是要一直複習一直使用一直練,才會變成自己的。所以,就慢慢來吧!然後今天有作業了耶!好久沒做作業的感覺了!呵呵呵~

今天老師好像有點不舒服,但還是很元氣地上完了課,好強大的意志力,哪像我,一生病就不想工作。所以說,我想我還是比較適合當學生...(咦?!)



2014.10.4@Kaohsiung

2014年5月31日 星期六

人生中變化最大的一個五月

五月結束了。
這個五月,是我人生中變化最大的一個五月。
有些事情突然發生,有些決定突然決定,強制我瞬間改變面對生活的方式與心態,放下,承擔,重新調整重心,重新成為跟世界保持平衡的人。
承接南美洲之旅回來的這段日子,隨著熟悉的人事物的慣性的改變,在乎與不在乎的逐漸翻盤,我知道自己已經不是過去的那個自己了。
但,大抵是快樂的,灑脫了,也很想要繼續這樣下去。看一看,能去到哪裡。
才知道去年下半年的糾結痛苦,原來是為了逼我離開那些求不得的事,帶我走來這個更適合我的軌道上。
如今想來,那些本質上不值一哂的衝突,此時我終於全然看淡,並收下了珍貴的歷練,過程裡再多眼淚也都值得了。
繼續,珍惜所有,盡其在我,隨遇而安。

2014年3月28日 星期五

[紐約] 熟悉的孤獨

2014.3.27 NYC


此刻在紐約JFK機場,等待往秘魯的班機。
原本23:45的飛機,延遲到凌晨2:00才飛。航空公司給了USD15的voucher,我買了水、點了份雞肉和沙拉,隨意找個角落等待。
寫了日記,讀了小說,打開電腦想做點公事,卻沒心情。沒有免費網路的機場,遜斃了。花了USD7.95獲得24小時、速度很快的網路。

「只要有錢,什麼都好。」這是這次的南美旅行,以及在紐約活動九天之後,得到的最深刻體悟。
有錢才能想去哪就去哪,想吃什麼就吃什麼,想買什麼就買什麼,才能在旅行中,安心地體會異國情調,甚至住一些特別的旅館,提升「生活品味」。
有錢,才有自由。
什麼貧窮流浪,到了一定年紀之後,都覺得夠了。比較想在冒險之餘,還能享受人生。
流浪,其實也就是到另一個地方生活。
我要努力賺錢。

結束了這次充實的紐約行,接下來要開始南美的部分。在機場check-in時,移動到地勤人員喊著「Peru」的行列裡,感覺酷斃了。秘魯!即將踏上一塊完全陌生的土地,從沒想過會去的地方。很久沒有超過一個月的旅行,還牽掛著一些工作,但另一方面,也隱隱覺得:工作其實非常渺小。人在路上,想起那些辦公室裡的爭執、計較、追逐,都覺得很遠,也很不重要。好像什麼都可以一笑置之一般。
可我也知道,其實也不是真的不重要,只是,要重新在內心裡平衡人生中的每一件事,重新辨認優先順序。

再次遊紐約,自己已經在很多方面,都非往日的光景了。
戴著工作證直進Madison Square Garden的後台、聽五月天演唱會,搭著Limo車在城市轉角接李安、與他聊天,去吃Peter Luger Steakhouse、The Modern Restaurant等有名的餐廳,在紐澤西的Chart House餐廳看曼哈頓夜景。
很多地方不再感覺那麼遠,駕輕就熟地遊走著。
去電影「電子情書」裡,Tom Hanks和Meg Ryan相約的咖啡廳Cafe Lola,看到門前的劇照,恍如隔世。
逛MoMA的時候,好像開竅了一般,有些畫作竟然就真心覺得懂了。
或許真的不用著急,時候到了的時候,該來的就會來。

跟老友a約在聯合廣場的餐廳裡聊天,那種陌生又熟悉的感覺,我已不再太過疑惑或者留戀。人就是不斷地跟過去越離越遠,儘管曾經朝夕相處,曾經什麼都要分享,再深的情感總也抵不過時間的沖刷。
不是不在乎,只是都有了各自的生活,各自的新的在乎。

換了三家飯店:New Yorker Hoter、Ace Hotel、The Excelsior Hotel。一家百年老店,一家高級設計旅館,一家位於上西區的中央公園旁。很冷,連續多天零度以下,都包裹在大衣裡走在路上,卻也是我記憶中紐約一直有的樣子。
或許我並沒有在夏天來過紐約?

那天有個朋友問:紐約跟巴黎,你比較喜歡哪一個城市?
我想了很久,答曰:這個階段,或許是巴黎吧。
但對美國,一直有著很深的感情。這兩個城市對我來說,是很不一樣的。巴黎人有姿態,冷調,充滿氣質,紐約街頭鎮日的警車、消防車呼嘯而過,吵雜而令人不安,但那股熱情活力,仍是可愛的。

這一趟旅行,也感謝友人S陪我大部份的時間,吃與玩都能盡興。這城市,我一定還會再來的。


2014/3/29 AM 0:40@JFK, NY

2014年2月18日 星期二

阿根廷簽證記

四月要用整整一個月的時間,進行南美洲四國之旅(秘魯、智利、阿根廷、巴西)。

好久沒有這樣的長時間旅行,一個人,一個極為陌生的地方。每一步都將是探險,也會被迫丟下習以為常的生活,被迫調整、適應、解決問題、然後被迫不斷告別。

日子忙碌不堪,但還是努力在生活的夾縫中準備著旅行。訂機票、訂旅館、辦簽證、研究行程。工作很累的時候,只要一跌入旅行的準備之中,就會渾然忘我。很喜歡那種一旦投入就渾不覺時間之流逝的感覺。並且,彷彿自己有另一個世界,難以與外人道,卻無比樂在其中。

旅行的美好,從一開始的準備、期待,踏上旅程之後的一連串意外、豐富,到回來之後的回憶建構,整段過程都令人興味盎然。應該沒有人去旅行完說:我後悔去了這一趟旅行。不管它是精彩的還是無聊的,最終都能帶來一些難以預期的收獲。

久沒辦簽證,原本,朋友建議那麼多國的簽證,就找代辦吧。但因為文件太繁瑣,找人辦又寄來寄去麻煩,最後弄一弄,就乾脆自己來了。

今天先跑智利、阿根廷、巴西三國中需時最短的阿根廷辦事處。一早帶了網路上印下來填好的表格、全程機票訂位記錄、財力證明之信用卡影本及帳單、旅館訂位記錄、昨日臨時去加洗的大頭照,前往基隆路的「333大樓」。

沒什麼人,第二個就輪到我。兩個台灣女生在櫃檯,一個約莫四十歲,一個二十多歲,都是一臉嚴肅。發現我沒有寫「詳細行程」,年長的那位板起臉:「這樣怎麼知道你要去哪?」我說:「我只留在布宜諾斯艾利斯四個晚上,之後就離開去巴西了。」「不去伊瓜蘇嗎?」「也是會啦!但就飛過去看瀑布,再飛到巴西啊!」年輕的那位拿了張白紙給我說:「還是用英文寫一下大概要去的地方吧!」「但我就是在市區閒晃啊!」「隨便寫幾個景點啦!」

於是我打開手機上網,找了布宜諾斯艾利斯的景點,「隨便」填了幾個上去。

不明白為什麼旅行一定要「詳細規劃」,只要飛過去,有地方住,錢有帶夠,可以悠哉亂晃享受當地生活,不就好了嗎?我帶著一肚子煩,用英文寫著一張我完全沒打算那樣做的行程表,景點瀏覽。

之後,裡面走出一個胖胖的脂粉擦很厚的中年女子,臉上白白的肉擠起來,把眼睛擠得很小。她把我叫進旁邊的小房間,開始問話。應該就是類似簽證官的角色吧。一開始問我有自助旅行的經驗嗎?我說有啊,很多。她翻著我的護照說:我看都是日本、韓國、馬來西亞。我說還有尼泊爾啦!美國也很多啊,只是在另一本舊護照裡。她說美國還有去哪呢?我說加拿大啊。她說南美呢?我說沒有喔!第一次到南美。

接著她開始批評我的行程表,說我寫的景點一天就玩完了,但我要待四天。我說我的個性就是,只要能飛去,有得住,錢帶夠,玩什麼不重要啊。她說,你都沒做功課嗎?我說有啊,但就不喜歡規定自己要去哪啊。她說你這行程表剛剛寫的嗎?我撒謊說:昨晚啦!

簽證官用類似晚娘臉的表情看我,接著說:「阿根廷那麼大!xxx平方公里,妳才玩四天!」(是辦個簽證還要規定人家玩幾天嗎?)
我說因為我這次主要是在秘魯跟智利啦!阿根廷是順道去。
她又不滿意了:「阿根廷比秘魯大,從北到南都很好玩!妳沒去那個xxx冰河公園嗎?」我說我知道啦!但就下次吧!(該說這個簽證官很愛國嗎?但她明明是台灣人)

接著話題就轉到:妳一個人去嗎?當我說「對啊」的時候,毫無意外地就會接收到驚愕的反應,然後她就開始跟我說晚上很危險不要出來....
後來我問:那你建議去哪玩呢?她說:哪裡都很好玩!!可是最好跟團...
我又順口說:高中時候有個很喜歡的老師,後來嫁到阿根廷,我一直想找她...
簽證官問:聯絡上了嗎?我說沒有。

此時話題已經非常無聊了,終於,簽證官用一種為難的眼神、心不甘情不願的語氣說:「好吧!」用筆在我的申請表上畫了些符號,然後拿地圖給我。算是簽證過了吧。而她那高高在上的樣子,彷彿我得很感謝她才是...

本來以為南美洲的簽證應該不太難,畢竟不是超熱門的區域,沒想到麻煩也是不少。是有很多人在那邊跳機嗎?什麼樣的人要在那邊長居呢?我百思不得其解。

但無論如何,是搞定一個簽證了。成功的感覺,還蠻有成就感的,也覺得跟這個國家產生了一點點連結了。自己辦簽證,就是這樣的收獲吧!
接下來,繼續往其他兩個努力!

(簽證費 NT.3552)


2014.2.18 PM 9:10


2014年2月8日 星期六

出道第十年

2014.2.8@Kaohsiung

不知道翻到什麼,忽然發現:今年是我入唱片業的第十年。用江湖話說,就是「出道第十年」了...如果從2005年開始跟李宗盛大哥做第一張黎明的唱片算起的話。

第一首發表的歌詞「我還記得」也是在2005年,收錄於梁靜茹「絲路」專輯裡。

2004年因為一個模糊的原因,結束美國的碩士學業,跟大哥到北京闖蕩,在生平首次踏上那個自小魂縈夢繫的城市、並且開始long stay的時刻,其實也並不知道自己未來會走唱片路。

然後隨著生命悠然的帶領,一步一步因緣際會的學習、嘗試、發現
、體驗,再加上明師指點(這一行還有哪位老師勝過李宗盛),不到一年的時間,練就了一身的基本功,懵懵懂懂也就成為流行音樂工業裡的一份子了。

這一切過程都是無心插柳柳成蔭。所以後來,跟人聊到關於生涯規劃,我都會說:不用規劃太多,順著直覺走,在每一個當下努力,生命會帶你走到你該去的地方。

現在回想起來,年輕夢想裡從來沒有「做唱片」、「寫歌詞」這件事的我,竟然就這樣撞進這行,而且一混混到第十年。而且,如果可以的話,還想繼續努力下去。學生時代都在念電影、寫電影,以為自己這一生要研究電影,結果還是只有看電影,作為一個純粹的觀眾,偶爾寫幾個字表達心得。但奇怪的是,也沒有太大的遺憾,只覺得,能做什麼就做吧,有天真能再交集了也不一定。

這些年,在唱片業孜孜不倦的自己,從一無所有的畢業生,到現在累積起了一些些資歷、一些些作品,也累積出一個衣食無缺的生活,一個無形的包袱。這一切都是沒有想過的,但卻實實在在發生了。九年的時間,說長不長,說短不短,卻也足夠讓一個人脫胎換骨。

前幾天跟詞人小寒通電話,她說:「妳別太累了噢!看你FB上很忙,又很糾結。」我回:「要趁有案子的時候努力呀!哪裡知道明天會怎樣。」她說:「怎麼會?妳的履歷很完整呢!而且都做大牌啊。」我一愣,原來這樣是「履歷完整」,還以為從來沒有離開過這家公司的自己,欠缺了多元的經驗,但外人看來,已是完整了。

「糾結,就寫成歌吧!」她又說。是呀,我也該試著別老公開寫些無謂的心情記錄,學習凝鍊、醞釀、厚積而薄發。在邁入第十年的時候聽到這句話,簡短其實深有啟發。作為一個創作的人,接下來我該更懂得收與放了。

其實覺得自己的努力很不夠。聽的音樂太少,讀的音樂相關書籍更少,花太多時間看電影、遊山玩水。然而至少,過去幾年工作上的糾結,今年好像終於漸漸沈澱成了啟發,能夠理性看待,心境也邁向下一個階段。原來,好多事都得時間夠久,才能顯現出它的意義,無論好與壞。

然後,再出發的時候已到了。




2014.2.9 AM 00:20 @Kaohsiung


2014年2月4日 星期二

萬事皆修行––《一休和尚》


農曆春節讀了厚厚四本傳記漫畫「一休和尚」,作者是阪口尚,我喜愛的寫實畫風,邊讀也邊上網查相關資料,將一休禪師的生平做了一次初步的巡禮。

過往對一休的印象,都停留在一個機智的小和尚,有過許多聰明應對的橋段,例如與足利義滿的「屏風畫虎」(義滿要一休抓屏風裡的虎,他說請將軍先把虎引出),或是與學者竹齋的庭院大鼓鬥智(竹齋說鼓都可以進寺廟為何我不行,一休說因此鼓每天都要被打)。幾年前去京都,買回一個「一休智慧御守」,護佑了我一整年,隱隱覺得好像有緣分,從名字開始就喜歡。

讀完這套一休的傳記,更驚喜的發現:原來是個狂僧。他一生都在流浪,跳脫世俗形式的規範,脫離當時腐敗的五山叢林官寺,行腳求道,餐風露宿,與市井小民生活在一起。他認為無處不可修行,萬事皆修行,佛法是可以廣施於民的。他讓我想起中國的濟公活佛,喝酒吃肉不戒色,不被禮教束縛,一休相信修煉在心不在身,因為心胸寬闊,三千大千世界盡在其中,人不應被任何框架所約束。

一休宗純禪師生於西元1394年,日本南北朝時代,一個動亂的年代。相傳一休是後小松天皇的私生子,母親藤原氏因為政治迫害被趕出皇宮,將一休帶到京都西郊的民家,過著貧苦的生活,一休幼年的名字叫千菊丸,後來入寺廟後又號周建。

為了躲避政治迫害,一休六歲時就進安國寺做侍童,之後開始修習佛法,十分用功,也作漢詩。當時日本寺廟是文化重心,和尚都作詩。母親告訴他,要成為一個優秀的和尚,往後才有相見之日。他因此奮發,當寺中同儕都在玩樂之際,一休將所有時間花在藏經閣,沈浸書海,很快他的學問就鶴立雞群。他十五歲寫出的詩「春衣宿花」就很有禪意了。

當時安國寺屬於五山叢林的官寺,生活條件優渥,住持都由官方認命,於是和尚們生活腐敗者多有。這樣安逸的環境讓一休無比困惑,不知求佛為何,十七歲時他在眾人的驚愕之下決心離開安國寺,往西金寺追隨落魄的行腳和尚謙翁。離開時,寺中的和尚都告訴他,這一離開,就是放棄自己的前程,外面的世界很苦,又沒有未來。他們所謂的未來,是在寺廟組織中節節往上,最後有機會做到住持。但一休還是離開了。從他往後一生的路徑看來,他清楚知道自己尋求的不是地位頭銜,而是內心的平靜。

「若熟思矣,則吾與他人皆非所依之本,唯心爲所依,唯心已矣。」

一休追隨謙翁四年,每天為他打掃做飯按摩,也必須出去化緣才能維持基本生計,跟在安國寺裡不愁吃穿的生活大相徑庭,而他因此開始貼近底層人民的生活。謙翁禁止一休坐禪,一休說為了掃內心的塵埃,謙翁說他有「差別心」,塵埃的相對是乾淨,但是有相對才會有塵埃。為此一休困惑許久。

謙翁過世之後,一休極度失意,竟一時想不開,企圖投琵琶湖自盡,後被救起。之後二十二歲的一休,入琵琶湖西側堅田的禪興庵,師事華叟宗曇,繼續過著清苦的生活。二十五歲時,一休因聽琵琶「祇王失寵」而頓悟「洞山三頓」公案,相傳他是在船上聽見烏鴉叫聲而悟道,這一年,華叟因為一休做的詩而授與法號「一休」。詩云:「有漏路より 無漏路に帰る/一休み/雨ふらば降れ/風ふかば吹け。」

「從色界到空界,物質世界和精神世界同樣重要,人生是一次又一次來回路上短暫的休息,在純粹的自由中重生,風橫雨狂也不影響心境。」短短幾句道盡一休一生的人生觀,空無的禪境。他相信「活著」便是煩惱的根源,即使用許多形式來祈求,也難脫逃,不如好好在當下活著,世俗的一切都是修行,逃了又能如何?出家人常說「捨棄世俗」,但對一休來說,他沒有捨棄世俗,也沒有回到世俗,他的心廣闊如大千世界,根本沒有邊界。禪的極意,便是「空」。

華叟欲授一休印可證,成為繼承他衣鉢之人,卻被一休拒絕,據傳他還燒掉印可證。西元1428年,一休三十四歲,開始了長達數十年的流浪生活,從一處破庵轉到另一處破庵,浪蕩生活。在一休的生命裡,酒、色不戒,放浪形骸,他覺得這世上的一切都是暫時的、表面的,人的萬念俱由心起,修心為上,所以他鄙棄形式,脫離組織(寺廟),四海雲遊。在一休七十七歲的時候,遇到盲女森,開始一段長達十多年的感情,也成為後人傳頌的故事。

一休八十一歲那年,很勉強地接受天皇敕請,成為因應仁之亂被燒燬的大德寺四十七代住持,協助獲得許多捐款,修整寺廟,但他只住了一天,就再也不回去了。一休的晚年在酬恩庵度過,西元1841年,八十八歲圓寂。

一休這樣飄蕩的生命歷程,也許有人會覺得他一生都在流浪、都在反叛體制,滿腹理想卻無法像如來佛祖那樣真正用佛法教化世界、影響更多世人,是可惜的。但我想人終究渺小,一生短暫,革命需要契機,需要天時地利,也需要性格的支撐。能夠一生忠於自己的信念,不被世俗影響,過自己想要的生活,就已經是很不簡單的一件事了。而如果不是因為沒有那麼多「目標」汲汲去達成,不是因為天寬地闊的內心,或許一休也就無法成為大師。

一休的禪強調內心的無所羈絆、無邊無際,這也是我人生最大的課題之一。

最後抄漫畫裡的一段詩作結:

顏色雖有味  散盡皆歸無
吾居此塵世  又將爲何物
居有為深山  今日又已度
彷若寐殘夢  酩酊亦似吾



[相關文章]
風狂狂客起狂風--一休宗純



2014.2.5  PM 2:00 Kaohsiung


2014年2月1日 星期六

2013 重整轉型之年.2014 沉潛醞釀之年

2014.1.2 京都嵐山 渡月橋

年假,持續陽光溫煦的南台灣。

2013年是頗為平靜的一年,學習「忍」。
很多事只往內心去,在想出手、出口的那一刻,總提醒自己多忍一下,熬過那個當下,時間過了也就過了,彼此繼續相安無事。於是,很多到口邊而縮回的話,很多寫到一半存入草稿夾的信件,很多冷眼旁觀,跟一些深夜獨自流下的眼淚。
孤獨感比以前更強,但與人們的互動卻似乎比以前順暢圓融。
原來節制,是社會化的關鍵。

2013年初,工作上的一個劇烈事件,引領我來到這樣的處事態度,一年之間的轉變連自己都驚訝,那不只是外在的應對,更是內心的調適與改變。日子一天接一天,人就在一點一滴的適應之中,轉化了。

這一年,重新平衡工作與自我,過往的執念漸淡,把精力和時間用在自己覺得值得的地方。
年初去阿拉斯加看了極光,並進行一趟美西駕車遊。
年中去加拿大育空河划了八天的船,完成年輕時讀「不去會死」之後的想望。
本命年生日,去了馬來西亞熱浪島,背著氣瓶潛水初體驗,潛進8米深的海裡看到魚在飛翔,想著昇哥的那些歌詞。一直記得他出版「風箏」的時候也是36歲。
買了自己人生第二輛四輪汽車,在台灣的第一輛,開始在台北開車的生活。
重新學日文,並且開始看日劇、日本歷史文化相關書籍。
參加第一次的10k路跑,開始更深入研究跑步,積極跑步。
用了九年的無名小站關站,轉換部落格位置。

這些都是私生活上,很顯著的轉變,反而工作上,表現持平。
做了幾個A&R案子,差強人意,寫了幾首歌詞,盡力而為,可都談不上代表作。
換得一些意外的經驗,雖然未必有很好的結果,卻也感激曾這樣經過。每一步足跡,都在點醒我一些事。
此時回想起來,整年的感覺就是蜉蝣,心輕飄飄的無甚著力點,好也不好。
沒有什麼特別難、需要特別努力的事,也沒有什麼特別難過或特別開心的事。

但自知在心境上,移軸的角度是大的。
逐漸抽離組織核心,也遠避同儕,專注在自己的生活裡。這對一直需要認同、需要被重視的自己來說,並不容易,但在幾年來的不斷失望之後,也漸漸磨掉了希望。最終明白只有不斷精進自我,才是生存之道。
學習著做自己,學習忽略那些冷言冷語,學習被埋沒。
如此,才能自由。

2013年這樣過完,我也感覺自己有一些不一樣了。這些不一樣,將繼續帶領我前行未知的旅程,成為一個終將成為的自己。

2014年初首要大事是工作室成立,動機只為整理財務,十分單純,但卻也好像埋下了一顆什麼樣的種子,心裡有種莫名的踏實感。

今年將延續去年重整轉型之後的生活形態,繼續旅行、寫作、跑步、日文、閱讀,專注迎面而來的每個案子,持續自我的修行,與人為善,等待一個不知道在等待什麼的時機。或許,是什麼也不重要了。一點一滴的當下,都認真對待,終究會累積成我必須成為的樣子。

該怎麼樣,就怎麼樣吧。
在目前的處境裡,看似越來越多曲折衝突,但在難以抽離、持續拉扯的情況下,卻也隱隱有種感覺:那過程的確正在教給我一些什麼。或許是幫助我發掘情感核心,或許是提醒我尚未看見真相,或許是迫使我在走到某階段的盡頭之前,認識真正的自己。

無論如何,我將繼續順從每個當下的感覺,忠於情感的力量,順從自己的性格,謹慎前行,低調沉潛,一步一腳印。像個行腳的和尚,往外走得越遠,越能抵達自己的內心。

2014,啟動沉潛醞釀之旅人模式。


【2013年發表之部分歌詞作品】
楊宗緯「這一路走來」「忘了我」「初愛」
陶喆+關詩敏「好好說再見」
光良「回憶裡的瘋狂」
杜德偉+林凡「因為你」
杜德偉「妳值得」
品冠「闖關」
丁噹「身不由己」
梁文音「分手後不要做朋友」

【2013年去過的地方】
阿拉斯加 Fairbanks
美西駕車之旅(西雅圖到洛杉磯)
馬來西亞 熱浪島
韓國 首爾
中國 北京 x2
日本 東京 輕井澤
加拿大 育空河
新加坡 x2
香港 x2
義大利北部(羅馬、西恩納、佛羅倫斯、威尼斯、米蘭)
日本 京都(跨年)



2014.2.1 (年初二) PM 9:16

2014年1月18日 星期六

尋找一個裝載一生風景的地方

2014.1.10  view from 愛眉山莊
這兩個月開始看一些房子,選擇理想中的住處。

以前從沒想過自己會進行這樣的事情:有能力、也願意擔下買房子的負擔、開始注意裝潢設計的知識、全然擁有一個自己的家。2008年尾買下現在住的小套房時,以為就要這樣跟它過一輩子了,以為自己未來若不是靠丈夫,再也不可能買另一棟房子。沒想到,世事多變化,現在好想換一個更大的空間,讓爸媽上台北來可以一起住。

所以說,沒有永遠的事。

仲介熱心地帶我看房子,一間一間看著,也看著一個一個家庭的小故事。有人賣房是因為夫妻離異,有人是隨同兒女搬遷,有人賺了更多錢買去更好的地段,有人只是當作別館,丟著慢慢賣。有獨居老人,有新婚夫妻,也有老夫老妻。有的沒生小孩,有的孩子大了。

從不同的室內格局裡,也彷彿在偷偷窺探不同的人生。今天看到一間屋子的裝潢很喜歡,男主人在客廳的沙發後面房間弄了透明隔間的書房,書架上幾乎都是歷史相關書籍,搭配若干旅遊書籍。當看到織田信長、武田信玄、康熙大帝等這類歷史小說時,我內心升起親切感:是個同道中人啊!他還收集了世界各地的星巴克馬克杯,在書架上疊成一個漂亮的三角錐形。在那一刻,遙遙感覺到有個人跟自己氣味相投,那種心情很奇妙。

也看到有陳舊的內裝,彷彿回到眷村時代,有庸俗的華麗,也有簡俐的現代感。有的有條不紊,有的凌亂不堪。看了好幾間之後,越來越清楚自己選房子最重要的是什麼:高樓層,好的窗景,運動設施,寬敞的大廈格局。

看多了,也學習到一些建房的知識,慢慢有了自己的藍圖:內部25-35坪最為理想,開放式空間(可以把書房的隔牆做成全透明,廚房的牆打掉等等),工作空間與客廳合併(因為一個人住),下嵌式浴缸(有窗景最好),石材浴室,木地板,整面牆大書櫃(含CD架),家庭劇院...陸續增加中。

才發現原來那些在世界各地旅館中看到的好設計,都是自己家裡可以想辦法做到的。但願有一天,終於停止流浪的時候,會擁有一個裝載滿一生的風景的溫暖的家。

住屋原來真的可以反應出屋主的性格、品味、生命歷程。靠自己的能力慢慢築起一個巢,也是一種難以言喻的成就感。

看了一陣子房子之後,還是覺得目前的社區無可取代。那就慢慢等吧。看著每間房,仲介在耳邊喋喋不休地介紹著,交通、車位、機能...我大都沒聽進去。不知道該不該告訴他,其實講那麼多也沒用,主要條件沒有符合時(風景、安靜、運動公設),那些細節我都沒必要知道啊!朋友說,看房子就像跟愛人一見鍾情一樣,得看到那種第一次進去就很喜歡的。

也許,兩個月前錯過那間房,是上天安排我來經歷這些吧。風塵僕僕之後,會更清楚什麼是我喜歡的,下一次,無論多少代價也要想辦法獲得了。而在那之前,就繼續努力賺錢,豐富裝潢設計的知識,耐著性子,只要有緣,該來的一定會來。


2014.1.18  PM 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