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想,如果自己是在30歲以前看到《艋舺》, 應該會為影片前半段那五個男孩的結拜義氣,為那種青春時期在無助挫敗中,擁有同儕認同、 伙伴相挺的熱血情結,感動萬分,覺得人生得友如此,便得幸福。
「意義是什麼?我只聽過義氣!」這可以是年輕時候, 一句多麼任性驕傲、自成宇宙的豪語。
然而,30歲以後的現在看《艋舺》,我卻是更認清了影片後半段, 結拜換帖的男孩們「一起走入大人的世界,再也回不了頭」的真實。
在單純蹺課、鬼混、不用為人生負責的日子裡, 義氣是讓彼此心安取暖的理由;可當長大了,慾望增加、野心擴張、 並懂得了組織社會的運作法則之後,為了自以為了解的真理,為了權力,為了更多渴望的將來, 義氣面臨現實利益的衝擊,多半都得跟隨年少輕狂同時毀滅。
這種黑幫電影永恆的命題,《艋舺》是安排在阮經天飾演的「和尚」 身上。一個足智多謀的天才,踏入黑道也等於踏入社會的任何一個組織, 因為聰明衝動,便以為自己能夠改變世界(艋舺), 為了改變世界這遠大的理想,就找到了背叛義氣的理由。 再加上父親被廟口角頭老大打壓的歷史情結,年少時與兄弟的情感不再那麼單純,認為自己該承擔更大的責任之後, 手段就漸漸蓋過了情感。
無論曾經是多麼相濡以沫的一群朋友, 都終將走上一條孤獨追尋前程的道路。運氣好,頂多從此相忘於江湖;運氣不好,就如和尚對蚊子說的: 「今天你不弄死他們,明天你就被他們弄死。」 當人長大後的世界越來越大之後,彼此的情感總是越來越小。
如此,義氣到底是流竄身體的血液,真有所謂的根深柢固; 還是也跟愛情一樣,轟轟烈烈的開始,也必伴隨轟轟烈烈的結束?抑或, 世間任何一種情感都不可能建立在永恆的基礎上, 只是因為曾有過那樣刻骨銘心的連結,也才會那樣慘烈的收尾。
或許,導演鈕承澤自己飾演的「外省幫」老大「灰狼」, 對趙又廷飾演的「蚊子」所說的那段話,才是他在這片中最想講的事情:
「你知道嗎?風往哪個方向吹,草就往哪個方向倒。
年輕時候我總以為自己是風,等到遍體鱗傷, 才發現原來我們都是草。」
我們總以為可以改變世界,最後卻還是讓世界改變了我們。 在擋不住滾滾而來的時代潮流之中,唯一的生存法則只有改變自己,只有丟棄過去。
雖然最後蚊子在倒下之後,喃喃說出的是他一直相信的真理:「 你以為你混的是黑道,但其實你混的是友情!」可這樣的真理, 依舊沒有辦法改變他們所存在的世界,改變那個利益交錯的複雜結構。義氣, 可能只是心目中的烏托邦吧!
我不會說《艋舺》是一部很優秀的電影,其在特效、人物性格鋪陳、 情感張力的駕馭上,都還有進步空間;然而,它的確是一部觸動我的電影。 影片開始沒多久,幾個男生跑在河堤上,背景是藍天之下, 遠遠的圓山大飯店,整個台北城明亮的場景,那幕就讓我有了第一個身在台北的感動。
而在那兩小時中,鈕承澤讓我完全栽進了那個青春無敵的世界, 在那半成熟半不成熟的黑道社會裡,回憶了過往,同時,也面對了真實。
艋舺......
回覆刪除充滿現實與感人的人性...
回覆刪除是啊
回覆刪除真實世界會慢慢改變自己..
艋舺真的好感動,到最后蚊子說,我混得不是黑道,我混的是友情,我混
回覆刪除的是義氣。
太煽情太催淚了T.T
艋舺真的是一部不錯的黑道偶像劇,想起小時候在電影院看過的『少年ㄟ!安啦!』,那個或許更貼近黑道生活吧,也就有更多的無奈了。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