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1月25日 星期二

簡與繁

開始會看簡體字是在2001年秋天,在上海住了兩個月,因為每天翻看電影雜誌,慢慢訓練出簡體的認字速度。其實我們學過繁體的人,要學認簡體字是非常容易的,只要多看,就能很快適應。



一直不喜歡簡體字,覺得缺手斷腳,永遠不完整。而且那字的形體更加接近日文跟韓文,這令我感到惋惜。剛開始學看簡體的時候,時間長了眼睛會痛,頭會昏,可能因為不夠習慣,除了看內容,還得認字,用腦過度。常常一邊看心裡一邊罵:死老共,為什麼要改中國字?那意義到底何在?



在美國唸書時,常跟一些大陸人聊到這個問題。提起繁體字,我可以感覺到他們帶著又愛又恨的情結。沒有人能確切回答我繁體改簡體的有效意義,除了「方便」與「快速」。但我只要一句話就將他們打敗了:「現在都用電腦打字,哪還需要顧慮書寫的快速?」此時他們的反應就是:「那以前並不知道以後會用電腦打字啊....」然後他們總也會承認:「繁體字,真的是漂亮....」



於是乎,中國大陸街上的招牌禁用繁體,但是他們書法比賽臨帖還是寫繁體。電視上禁用繁體字幕,但是書店可以賣港台來的繁體書。這是一個矛盾的國家,他們總在制度規範和現實狀態中掙扎,在過去與現在之間拉扯,整個中國閉塞了五千年,到今日那種自閉性格其實還是藕斷絲連。



這四個月在北京,大量閱讀雜誌,再加上讀一套簡體版二月河的《雍正皇帝》,慢慢我發現讀簡體我的眼睛不會痛、頭也不會暈了。一切變得非常習慣。然而緊接而來的,就是對自己文化認同的焦慮。我不能習慣這些,也不想習慣。會不會哪天終於開始搞混了簡體與繁體,也迷失了自己的思維。



在狂讀幾天簡體字小說後,這兩天上網讀繁體,竟然有種格外親切舒適的感覺。還是繁體字漂亮,我熱切地喜愛那種「完整」。我知道這「完整」其實也只是相對於簡體字而言,但或者這樣也能給自己一個思鄉的理由。



現在每晚還是堅持用筆寫日記。一定要永遠牢牢記住繁體字,一定要記得自己是受這樣的教育長大。



3 則留言:

  1. 學生時代常常上大陸的網站閱讀簡體版的翻譯小說,大部分的簡體字都還可以認

    得出來,久而久之也還能習慣,只是有些字,像是農夫的農,當初真的猜了老半

    天才看出來^^.



    繁體字真的很漂亮,尤其是很多字在了解造字的意涵之後是多麼地具有詩意,更

    增添了美感.

    回覆刪除
  2. 簡體字啟於新中國的1956年,對於舊中國的揚棄,並曾經企圖全以「羅馬拼音」取

    代漢字,一併宣稱告別繁文縟節。

    這種說法來自對中國面臨現代化最困頓的時刻,由錢玄同、瞿秋白和魯迅三人提

    出:「不廢滅漢字,不足以圖強」。



    簡體字僅算是階段性任務,

    一九五一年毛澤東:「文字必須改革,要走世界文字共同的拼音方向。……在實現拼

    音化以前,必須簡化漢字。」



    而毛澤東一輩子也沒寫過簡體字,所有手錄詩文都是繁體 。



    以台灣目前的說法就是去.中.國.化



    由中國政府所指導的去中國化,並如此全面,

    而當時台灣如火如荼的是中華文化復興運動。

    回覆刪除
  3. 當初推行簡化字的直接理由可能是降低文盲率。任何層面的革新、尤其是意識方面

    的革新必定依賴于教育的振興,識字率的提高不過是振興教育的基本措施吧。

    簡體字因其喪失了文化內涵而備受責備,然而,考慮到龐大的人口基數與惡劣的經

    濟環境,新中國識字率的快速提高也算是一項成就吧。從另一個角度來說,識字率

    的提高難道不也正爲中國文化的持續發展奠定了基礎?

    正如作者所言,這個國家一直處在兩難之中。文化傳統與現實狀況該如何協調,歷

    史是包袱還是動力,許多的問題並不是人們所想象的那樣簡單。——而簡化字政策

    的推行也是歷經爭論和研討的。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