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3月6日 星期六

用生命讀金庸

讀金庸快二十年了,每一部作品都翻來覆去看了好幾遍,到後來已經成為生活的習慣、情感的寄託、磨練文筆的參考,現在更是映證人生的寶典。十歲時讀,學習他精準創新的遣詞用句;十五歲時讀,學習他簡潔流暢的行文語法;二十五歲時讀,學習他錯綜複雜的小說結構;如今漸漸步入三十,人生閱歷多了一些,再讀金庸時,開始越來越能了解那些人物遭遇背後的本源,以及那些事件所帶來的深刻感覺。



人說讀《紅樓夢》會隨著年齡而有不同感悟,我卻在金庸小說裡找到這樣的樂趣。小時候不覺得郭靖黃蓉的感情有何特別之處,長大後才明白那樣數十年如一日的緊緊相繫,是有多麼困難;小時候只覺得李莫愁是個變態的壞女人,長大後竟能體諒她為情所傷的苦處。以前對洪七公的慷慨豪情毫無感覺,最近卻越來越欣賞他的正氣凜然;可不知是不是因為感覺世道渾濁,讓我更嚮往「俠」的精神?



日前重讀《神鵰俠侶》,再次為楊過的深情所震撼。雖然我仍無法喜歡這個性格極端而激烈的人物,卻對金庸在後記寫的一段話深感心有戚戚焉:「世事遇合變換,窮通成敗,雖有關機緣氣運,自有幸與不幸之別,但歸根結底,總是由個人本來性格而定。」這個概念在金庸其他作品中俯拾即是,包括喬峰自戕的悲劇、令狐沖笑傲山林的選擇、韋小寶多福多妻的幸運等,都是明顯例子;然而沒有一個如《神鵰俠侶》這般以極端的離奇和巧合,把性格決定命運的道理演繹得如此深刻。



近期我正面臨人生選擇的轉捩點,在兩條機會相等的分岔路前猶豫不決,遂向一位長輩請教,長輩告訴我:「一個人的一生都逃不出自己的性格。」這句話竟和金庸後記所書不謀而合。於是我知道自己終將走上那條坎坷未知、卻順應理想的道路;因為不甘於耽誤青春去追求虛名,終究還是得回過頭來摸索夢想。於這樣的心境中讀《神鵰俠侶》,竟在楊過身上找到了面對命運的力量。性格決定命運。而義無反顧的性格,決定義無反顧的命運。



用生命讀金庸,讓我在每個年齡裡,都得到了莫大的啟發。





2004/3/7 Iowa City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