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6月19日 星期二

人生是階段性的

最近的生活,相當穩定而緊湊,但沒什麼好大書特書的。

就是,看棒球,然後不斷的開會,不斷的做唱片,以及不斷的處理寫不出歌詞的痛苦。



那天看完王建民的第7勝,

只想說:

希望小王一定要健健康康的投下去,投久一點;

我也要認真工作努力寫作,

盡力完成自己現階段的責任與義務,

然後去美國看球。



雖然相當的忙碌,有時候也會有懷疑,

覺得好像慢慢的在失去些什麼。

但對我來說,人生是階段性的,

無論怎樣的階段,總都是會過去的。

既然我在這個階段裡,

那就要去好好享受它的挫折與美好。



等到了下一階段時(真心希望是「流浪」),我會懷念這一段的。

2007年6月12日 星期二

總是太晚

一直記得今天是朋友的生日,

從早上起床就想著要打電話祝福她,

想著想著,始終沒有行動,

等到再度記起,已過了今天。

總是太晚。



忙碌了一天之後,

忽然想與爸爸說說話,

想起的時候卻是午夜,

他早已入睡,

於是又多了一天沒跟他問候。

總是太晚。



惦記著要寫首歌給某某,

朝思夜想為他斟酌字句,

翻攪著我們過去與未來的情感,

好不容易感覺能夠振筆疾書,

他卻早已選完歌曲錄完音要發片了。

總是太晚。



太多情節不斷的在錯過,

太多事情都停留在「想」的階段,

太多感覺若當時忽略,就再也回不來。

然後時光一點一滴的流逝,

年歲一日一日的老去,

到最後的最後,

恐怕就只能剩下遺憾。



我想著為何我總是太晚,

我想著我在忙碌之中是否忽略了更重要的東西,

我想著生命所給我的真正感動,大都來自於我自己的主動。

所以我想,我不能夠再只是想了。

2007年6月11日 星期一

小小的感動



(2007/5/16 @Babyboss Studio)



做唱片的時候會聽到很多DEMO,來自四面八方,形形色色,各種水準,各種思想。大部分時候是無法盡如人意,萬中選一是一個相當冗長的過程,或許也是因為這樣,當挖到好貨時,那種興奮真是無以名狀。



這次在經過漫長的尋找之後,我還能清楚記得,有三首DEMO自己在聽到時,那種瞬間覺得「對了!就是它!」的心情,總是可以讓我開懷一整天。



很難以言說的感覺。大部分時候,選到很多歌都介於可與不可之間,然後跟同事不斷開會、討論,最後才能決定。但就是有幾首歌,完全是「一見鍾情」的爽快經驗。



這種歌,即使只是粗糙的DEMO,我也能在吵雜的辦公室裡,用耳機聽到忘情,聽到整個人陷入其中,渾不知外界發生何事,也完全不在乎。就在那一刻,我只想陶醉在那首粗糙的DEMO音樂裡,那種隨性的錄音處理,往往都有最真誠赤裸的情感蘊藏其中。



對我而言,音樂,真是太直覺的東西。就算後來同事都不選那首歌,我也會把它留下來,我甚至相信,搞不好,DEMO就是它最完美的狀態。不管以後哪個天王天后唱到它,都不比我第一次聽到它的那種感動。



昨夜又聽到一首DEMO,才聽完前奏,第一個感覺就是「感動」。然後順著聽完,也讀著歌詞,滿滿的溫暖溢滿在胸口。它平靜了我的心情,也開懷了我的夜晚。



我好想認識這個寫歌的人,在那時刻,我很確定,能寫出這樣溫暖的歌的人,一定是個溫暖的人。我會被這樣的歌深深觸動,那麼我與他之間,應該有一點點相似的地方吧?我覺得我們應該有機會,成為好朋友。



然後我想像著我們的歌手將如何演繹這首歌,那些轉音,那每一句情緒的起伏,歌手將如何為它注入更多的豐富...我已經完全開始期待了。整個晚上我反覆聽著那首DEMO,咀嚼歌詞的意境,感到快樂。雖然唱DEMO的人不是非常會唱,但是他有一種簡單、不造作的情緒在裡面。我深深迷戀於那種簡單。



往往,就是這樣小小的感動,讓我覺得,這世界有音樂、工作裡有音樂,還是非常幸福的一件事。

2007年6月7日 星期四

下了一夜雨

清晨醒來,暴雨。

整個城市被籠罩在一股陰灰裡。

昨夜騎車回家的路上,想,這樣不見天日的氣候,還要持續一段時間吧。

也正好,若干程度上對應了目前自己的人生狀態。

可沒關係,總是會有雨過天晴的一天。

總是會有的。



幾天以來,把自己丟入一種平靜裡。

一切都如常進行著:跟製作案、安排會議、行政瑣事、書稿整理。

我知道我已經開始厭煩了許多事,

而這也是當初決定工作時,已經預見的,

現在只是看自己的成熟度,能夠handle多少了。



這些日子,我的生活只剩下寫作、工作、棒球。

極其單調,但也有一種安然。

就像以前唸書時,單調的日子總可以感覺為某件事在努力的那種踏實。

我依然習慣試圖用自己去平衡全世界,

依然常常失敗,導致自己更巨大的失衡,

但是還好,我也依然還有面對挫折的熱情。



昨天讀完一本遠流出版的《走訪諸葛亮》,

讀到諸葛亮所寫的《誡子書》,又提醒了我一種處世態度: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

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

非學無以廣才,非靜無以成學。



唯有當我的心保持平靜淡泊,

才能學到更多,走的更遠。



對面剛蓋起的大樓,遮蔽了我原本能夠從窗戶看見的天空。

想搬家了。

搬到一個能看得見藍天的地方。

想認識新朋友。



但也許,時候還未到。

畢竟,雨也還沒有停。





今早一直在聽的歌:任賢齊〈老地方〉



老地方

作詞:徐海 作曲:徐海 編曲:鍾興民



下了一夜雨 下了一夜的情節

那段年少的故事 是一齣難忘的戲




想了一夜你 想了一夜的往昔

我的輕狂你的美 我的離別你的淚



給過你的吻 還在老地方 就算老去容顏依然不會變

許過的誓言 還在老地方 經過多少風吹雨打還記得

有過的愛情 還在老地方 就算物換星移依然不能忘

有過的回憶 還在老地方 走到歲月盡頭也會陪著我



想了一夜你 想了一夜的往昔

我心中永遠的你 永遠停在老地方




負責但不自責

回應在〈是我不好〉那篇鼓勵我的網友。

謝謝你們,沒想到小妹我一篇發洩心情之無聊文,引起大家關切。

有些人甚至是第一次留言。



我知道要習慣潛水的人,突然跳出來留言,需要多大的衝動,

(因為我自己也是很習慣潛水)

真的非常感動... >_<



寫文章是我抒發的管道,文字中的我,總是顯得平緩低落,因為那是內心的最底層。

但抒發之後,現實人生的我,還是充滿衝勁的。

尤其看到這些鼓勵,短短幾句話,都很動人!





To 路過的台中人:

金言兩句,感謝!^^



To DMK:

我有一段時間,是飛碟電台某深夜節目的駐節目影評人,

但那是很久以前了(年少輕狂啦)。XD



To julianliu:

哈哈!想到「令人討厭的松子的一生」,

還真的覺得,沒什麼好怕的!

再慘也慘不過松子吧....XD



To barryca:

有有有

現在目標相當明確,沒問題

對,不準跟我搶那兩週了~哼



To philliswei:

力爭上游中....^___^



2007年6月5日 星期二

是我不好

一直在想為什麼我會那麼不開心。



不過就是一張反正也從來沒人看好的唱片,

不過就是幾首歌曲、一些選擇,

不過是過程,很快就會結束,

而且也會很快的被忘記,

可為什麼,我還是好沮喪。



其實我根本沒有自己想像中的重要。這我理解。

但總還是會覺得,

是我不好。

如果我能多一些經驗、多一些專業、多一些決斷力,

對案子就會比較有幫助。



是我不好。

我的溝通方式應該再圓滑一點,

我對自己的淺薄應該再有自知之明一點,

我在提出問題的同時,應該也要有解決的能力。

我應該要更清楚,這張唱片到底要什麼。

否則,一切都只是馬後砲,於事無補。



是我不好。

我既照顧不了歌手的情緒,

也做不好唱片製作。

我只是一個毫無建樹的執行者。

雖然我知道,即便如此,

我還是要跌跌撞撞地,把事情做徹底。



情緒相當低潮的一天。

而且感覺還會持續一陣子。

有些事我開始覺得無聊,

有些事我越來越覺得無力。



但我會走下去。

我要看看自己的底線。

2007年6月3日 星期日

美國記者眼中的Ace in America──《沈默的王牌‧王建民》




嚴格說,這本由三位美國體育記者所完成的《沈默的王牌‧王建民》(ACE IN AMERICA: The Story of Chien-Ming Wang’s Rise to Stardom with the New York Yankees),從其「報導性」遠勝於「批判性」、「分析性」的書寫風格來看,只能算是幫助讀者了解王建民棒球歷程的入門書。然而,它卻也是第一本詳實介紹王建民走上美國職棒大聯盟(MLB)之路的過程的作品,在王建民於洋基隊第二個球季就拿下19勝輝煌成績之後,這本書為他印下了一個標記。

可能因為出自於記者筆法,行文走筆流暢簡單,頗具記述性,文字很好讀。詳盡的資料搜尋與整理,本書簡單介紹王建民青年棒球的歷程,然後從他2000年5月5日在紐約跟洋基隊簽約開始,紀錄他在小聯盟艱苦的生活狀態,到他2005年踏上大聯盟,接著隔年拿下19勝、還主投季後賽開幕戰的過程。

2006年王建民的竄起是一個傳奇,美國有太多人不認識他,包括台灣也是。經由這本書的介紹,我們才知道,王建民在小學時是打籃球的,籃球教練見他很高,臂力又強,才推薦他去打棒球。他也不覺得有什麼不好,並且一投入就相當專注,而這個「專注」,後來成為他成功的本質要素之一。我們也才知道,在美國小聯盟裡,有多少人苦苦煎熬多年,只為了一個渺茫的希望。他們領低薪、吃住簡單、搭巴士在美國大地上長途奔波比賽,經歷生理與心理的長期磨練,卻也不一定每個人都能熬出頭。

書中記述王建民在小聯盟五年中,戰績起起伏伏,但他平靜以對,不斷求進步。他也曾受過傷,而且是棒球投手聞之色變的「肩膀關節盂唇」受傷(2005年曹錦輝也曾受過此傷動手術),差點斷送職棒生涯。但他都靠著堅強意志與積極復健,順利過關。另外本書很動人的一個章節,是討論到當年王建民決定不參加「世界棒球經典賽」(WBC)時心中的掙扎。他在「愛國精神」與「專業倫理」兩者之間,痛苦地選擇了後者;幸好隔年一整年他為台灣人民所帶來的振奮精神、光明希望,遠遠超過了經典賽。

2006年王建民一鳴驚人之後,他沈著而穩定的「心理素質」一直是分析者討論的重點之一。《沈默的王牌‧王建民》也緊扣這個主題,藉由教練、隊友、及若干王建民自己的說法,勾勒出他是一個危機處理能力優良、始終以幫球隊贏球為目標、忽視自己個人成績的好選手。就像王建民一直提到的,他投球只求出局數,對於怎麼出局並不是很在乎。作者的筆法沒有帶太多感情,但當我們讀到教練與隊友對他的評價時,還是會覺得很熱血──他用沈默與傾聽跟人溝通,卻發揮了最強大的力量。

而我想,後來就已經不只是戰績問題,包括王建民的性格和他在球場上的風範,都是使得全台灣瘋狂的主因之一。

另外很有趣的一部份,是書中也以美國記者的角度,描述了過去整個七零年代與八零年代,台灣少棒選手在威廉波特稱霸、拿下17座冠軍的景況,說明棒球對這個島嶼的深刻意義。讀到外國人寫台灣的棒球歷史,真有種感動,說明至少我們在這項運動上,是「滿像回事的」。

王建民為台灣棒球寫下的歷史,是一言難盡的。雖然說穿了,他在MLB的成功是他個人努力的成果,跟什麼民族意識、愛國精神都沒有必然關係;但我依然很感謝他在2006年的成績,激勵了當時人生正處於低潮期的我。如果那一年,沒有那每五天一場的王建民球賽,為我帶來莫大鼓勵,或許我無能站起來得那麼堅決。

這個初夏,讀這本美國人為他寫的書,並且每五天能夠觀賞王建民在地球另一端的球賽,都讓我感到愉快。感謝王建民讓我重拾少年時期對棒球的熱愛,感謝美國人有那樣的度量,稱呼他為Ace in America。



《沈默的王牌 王建民:洋基記者的六年貼身觀察》 (ACE IN AMERICA: The Story of Chien-Ming Wang’s Rise to Stardom with the New York Yankees)
出版/2007.3.27‧時周文化出版
作者/Sam Borden + Mark Feinsand + Peter Abraham